党费
作者:王愿坚
短篇小说集。工人出版社1956年出版。作者王愿坚,山东省诸城县人,1954年开始创作短篇小说,这部集子收入了他初期的作品。其中《党费》一篇发表后即引起巨大反响,被收入中学语文教材。《党费》的女主人公、共产党员黄新,是老苏区女英雄的典型之一,她带头把自由结婚的丈夫送去参加红军,红军长征后,她带着5岁的女儿在和党失去联系的极端艰难的情况下,组织群众坚持斗争,千方百计为留在山上的游击队腌制咸菜,并用咸菜代替银元交纳党费。她把咸菜看得比生命还宝贵,甚至舍不得让自己的小女儿吃上一口。当游击队的同志生命危急时,她从容镇定地把孩子托给组织,牺牲自己,保护了同志。小说结构谨严,语言凝练,充满强烈的感情色彩,把黄新这个普通党员对党的赤子之心表露得淋漓尽致。另一篇《粮食的故事》,也是闪耀着崇高革命精神的感人之作。小说主人公郝吉标,冒着生命危险为游击队送粮,在敌人闻声追击的紧要关头,他毅然叫儿子去引开敌人,自己完成了送粮任务,这种为革命利益不惜牺牲自己幼子的行为令人心灵震颤。王愿坚擅长写革命战争题材,他在作品中塑造了不少充满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富于激情和魄力的人物形象,深深地感染了读者,是当时受欢迎的作家之一。文学新时期以来,他又发表了《路标》
章节列表
升序↑王愿坚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爱伦·坡短篇小说集
《爱伦·坡短篇小说集》作者是埃德加·爱伦·坡。本书收集了作者的精选优秀作品小说。埃德加·爱伦·坡(Edgar Allan Poe,1809—1849)是美国文学史上一个无法忽略的名字。他是天才诗人,优秀短篇小说作家,独到的文学评论家,象征主义的先驱,侦探小说的开山鼻祖;一个充满悖论式的人物,坎坷半世,身后盛名远播,集绮丽想象和缜密的分析于一身;追随美,而美却附着于死亡之花,与恐怖和诡异相伴相生。
疡科纲要
外科著作。一卷。张寿颐撰撰于1917年。卷上总论外疡的辨证, 辨脉及治疡各类方药。卷下为治疡 验方,止血方及五官科病症验方。首先总论外疡的辨证、辨脉及治疡各类方药;其次为治疡验方、止血方及五官科病证验方,内容简要实用。现存石印本,1949年后有排印本。
杨敬斋针灸全书
又名《秘传常山敬斋杨先生针灸全书》。针灸著作。明陈言撰。二卷。言字西溪,建阳 (今属福建) 人。擅长针术。此书成于明万历十九年(1591)前。上卷有周身经穴赋、金针赋、灵火赋等。下卷有十二经脉歌、经穴起止歌、十五脉络歌、十三鬼穴歌、天星秘诀歌、马丹阳天星十二穴并杂病歌、血总穴歌等。内容多选用歌赋形式,易于习诵。附有十二经流注图、头部孔穴正侧四图,及背、颈、腹等大量插图,便于临床参考。但有人认为本书是托名之作,有待进一步考证。有明万历十九年(1591)余碧泉刊本,一九五五年群联出版社影印明万历十九年余碧泉刊本。
仪礼图
十七卷。《仪礼旁通图》一卷。宋杨复撰。杨复(生卒年不详),字志仁,茂才,号信斋,福建福州人。受业于朱熹,颇有才智,考索最精,真德秀督闽,为其修建贵德堂,以供其着述讲学。除着有《仪礼图》、《仪礼旁通图》,还有《祭礼》、《家礼杂说附注》。严陵赵彦肃作《特牲》、《少牢》二礼图,问学于朱熹,朱熹认为应进一步作《冠》、《婚》图与堂室制度一并考证为好,杨复遂本师意,成此《仪礼图》、《仪礼旁通图》二书。《仪礼图》、《仪礼旁通图》,录十七篇经文,节取旧说,疏通其意,各详其仪节陈设的方位,系之以图。读《仪礼》者必明于古人宫室之制,然后所位所陈,揖让进退,不失其方,故李如圭的《仪礼集释》与朱熹《仪礼经传统解》,均特出《释宫》一篇,以总挈大纲。杨复《仪礼图》、《仪礼旁通图》不用此方法,是随事立图,或纵或横,既无定向,或左或右,仅例一隅。与李如圭、朱熹《释宫》比,不免有无序及杂乱之感。个别图有与古制经的诠释不符,有例图少、颇显漏略者。然整体而言,《仪礼图》、《仪礼旁通图》除个别外,大部图皆依经绘象,可粗见古礼之梗概,于初学者多有裨益。此另辟治《仪礼》之新径,足资后代学者之借鉴。版本有:宋建安余民勤有堂刊本、日本宽政十一年刊本、明正德刊本、明嘉靖中吕楠刊本,明嘉靖十五年(1536年)东阳卢氏等刻本(藏于北京大学图书馆)、元刻明印本、通志堂本、《丛书集成初编》本。
枫山语录
一卷。明章懋。此书为语录汇编,分为 《学术》、《政治》、《艺文》、《人物》、《拾遗》等五类。其《学术》、《政治》部分,虽然多为人人习见之理,但极明白醇正。如谓“人得天地之气以成形,得天地之理而为性”。“格物穷理须是物物格,事事通”。认为学者须大其心胸,心大则万物皆过。必须有穷理功夫,心才能大。又必须心小,心小则万理清晰。必须有涵养功夫,心才会小,不至于狂妄。又认为,为学之方当依程子,涵养须用“敬”,进学在“致知”。强调格君心,收人才,固民心,然后庶事可举。《艺文》部分持论亦极平允。《人物》部分,对陈献章有不满之词,谓 “白沙不免流于作诗写字之间”。又谓胡居仁持敬有功夫,但亦是死敬,适于用处不通,欠明义功夫。而对吴与弼则尊之太过。《拾遗》为拾前四类之遗。后附行实,录杨兼、湛若水、庄昶、邵宝、蔡清、王守仁等人对作者的评论。有 《四库全书》本、《指海》本、《借月山房汇抄》本、《金华丛书》 本。
金光明经文句
凡六卷。隋代智顗口述,门人灌顶笔录。略称金光明文句、光明文句。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九册。为天台五小部之一。随文解释北凉昙无谶所译之金光明经,并排斥江北及江南诸师三分科经之分法,而自‘如是我闻’至寿量品之‘悉来聚集信相菩萨摩诃萨室’为序分(一品半),自‘尔时四佛’至空品为正宗分(三品半),四王品以后为流通分(十三品)。注疏有知礼之金光明经文句记十二卷、从义之金光明文句新记七卷、明得之金光明经文句科一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