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洪流中

作者:洪灵菲
在洪流中

洪灵菲著,包含两篇短篇小说,《在洪流中》和《在木筏上》,《在洪流中》通过农村妇女阿枝遭受地主压迫的遭遇,展现底层人民在革命浪潮中的觉醒历程。《在木筏上》是他后期创作的反映劳苦大众生活的作品之一。作品主动揭发旧时代的黑暗现象,热情洋溢地歌颂工农大众的革命斗争,浪漫主义气息有所淡化。

洪灵菲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两个新嫁娘

两个新嫁娘

《两个新嫁娘》于一八四一年十月完稿,同年十一月至次年一月在《新闻报》上连载,一八四二年由苏弗兰书屋出版单行本。同年编入菲讷书屋出版的《人间喜剧》十六卷本第一卷,属“风俗研究·私人生活场景”。这部小说是以讨论婚姻爱情问题为主的。书中讲述了两个年轻女人的爱情故事,她们拥有对爱情的不同理解,最终的结果也是截然不同的。 路易丝理解的爱情是浪漫主义的,她注重于内心的激情,爱憎分明,她的爱情行为都是以此作为指导原则的,结果她的两次婚姻都以悲剧为结局。 相反,勒内的爱情是很现实的,她更注重于对夫妻双方的责任和义务的履行,她的爱情就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最终,她的婚姻生活取得了良好的结局。 这两种爱情观念,是现实生活中很普遍的两种形式,对此的描写已成为历代文学家反复创作的主题。巴尔扎克的文学风格一贯以写实为主,他对这个问题解答的倾向性是十分明显的。他的这部作品正是试图证明,现实的责任和义务,比起仅仅受激情支配的爱情观念来说,更适合于作为家庭幸福的基础。

小仓山房诗集

小仓山房诗集

诗别集。三十七卷,补遗二卷。清袁枚撰。袁枚诗文,早享大名。清高宗乾隆十二年(1747),枚官江宁时,已有人为刊其早年诗作,名《双柳轩集》。乾隆三十九年,李调元视学广东时,亦尝刊袁诗选令士子学习。枚六十岁时自编诗、文集,对早期作品痛加删削。其诗集二十四卷,起于乾隆元年丙辰,终于乾隆四十年乙未,按写作时间先后排列,略于少时,详于中晚。名《小仓山房诗集》,前有其弟子薛起凤序及蒋士铨、赵翼、李宪乔等人之题辞。此集刊刻后,风行一时。枚七十五岁时相信术士赵文炳言其“寿至七十六”之说,又补编其诗、文集,各增至三十二卷,体例一仍其旧。其七十六岁至八十二岁诗作,后编为五卷,有仁宗嘉庆(1796—1820)间刊本。补遗二卷乃世宗雍正十一年癸丑至乾隆五十一年丙午(1733—1786)删馀之作。袁枚集刊刻极多。今人周本淳以乾隆随园所刊三十二卷为底本,并据嘉庆诗集单刻本校补标点,由上海古籍出版社于1988年排印出版。

存余堂诗话

存余堂诗话

诗话。明朱承爵撰。一卷。承爵字子儋,号舜城漫士,又号左庵,江阴(今属江苏)人。为文古雅,能画,好藏书。全书凡二十九条,均系随笔式杂感,涉及唐、宋、元以及明人诗,无一定门户之见。此编多品鉴,考证唐人诗,间有议论,有一定价值。未见鲜明文学主张, 所论仅限于诗之技巧。此书突出的论述是有关意境的文字,其谓:“作诗之妙,全在意境融彻,出音声之外,乃得真味。如曰:“孙康映雪寒窗下,车胤收萤败帙边。”事非不核,对非不工,恶,是何言哉?”将意境创造明确地概括为诗的最高境界。 有《历代诗话》本。

入香光室

入香光室

了然法师著,弟子徐慧觉编订刊行。唯心净土,自性弥陀二语,乃古昔圣贤,彻证唯心,圆彰自性者,大慈悲心,极力阐发,教人深入唯心自性之切要语也。既举唯心自性,何以不说唯心华藏,自性毗卢,又不说唯心灵鹫,自性释迦,再不说唯心兜率,自性弥勒,而独说唯心净土,自性弥陀者,其故安在。

成唯识论俗诠

成唯识论俗诠

成唯识论俗诠,十卷,明明昱俗诠并序,顾起元序,游士任序,吴用先序,王肯堂序,黄汝亨序,金云鹏序,葛寅亮序,秦能友序,有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