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书峡
作者:还珠楼主章节列表
升序↑- 第1回 燔松炙虎 巧计戏凶僧 绝顶飞身 凌空挥铁掌
- 第2回 联袂探奇 入洞寻异士 罡风御寇 擘腹见藏珍
- 第3回 绝顶夜栖身 水气沉冥风雨恶 奇珍初海盗 云涛浩荡剑光寒
- 第4回 暗雾窜荒山 古寺疏钟 惊闻密语 深宵焚盗窟 花坞野火 怒失霜镡
- 第5回 孤身擒火箭 凌空飞渡白衣人赤手戮凶顽 入境先寻青笠老
- 第6回 旗帜谁家 万顷沧波惊远棹江山如画 千行杨柳坐垂纶
- 第7回 长笛听飞声 江渚月明 同倾旨酒 前宵穿秘甬 山中雷雨 再遇高人
- 第8回 骇浪隔前舟 铁桨穿波逢异士荒林寻古寺 霜华满地识危机
- 第9回 踏月访幽居 野寺欣逢山泽隐 穿波诛巨寇 洞萧声彻水云乡
- 第一○回 林中寻异士 香光十里舞胎禽 湖底斩凶蛟 骇浪千重飞剑气
- 第一一回 逆水斗凶蛟 电掣虹飞 独援弱女 颓波明夕照 离长会短 互赠刀环
- 第一二回 万顷縠纹平 何处巨鱼翻白浪 孤舟风雨恶 有人半夜闪红灯
- 第一三回 胜迹记千年 后乐先忧 名言不朽 黑风飞万丈 穷山暗谷 奇险连经
- 第一四回 长啸月中来 豕突狼奔惊兽阵 高人今不在 花团锦簇隐幽居
- 第一五回 远水碧连空 甫学冥鸿逃矰缴 斜阳红欲暮 忽惊鸣镝渡流星
- 第一六回 无计托微波 一往痴情投大药 孤身悬绝壁 千重彩雾涌明珠
- 第一七回 念切民生 尊荣成敝屣 居安乐土 忧患惊危机
- 第—八回 良夜月华明 火树银花 翻成血海 乱山风雨恶 孤臣孽子 喜遇英侠
- 第一九回 萧寺栖身 荒林毙寇 飞刀断臂 绝处逢生
- 第二○回 朗月照孤篷 母病沧江 复惊盗劫 深山穿暗雾 重逢良友 喜见珠明
- 第二一回 壮志切民生 事业千秋 当从此始 香光浮月影 清言永夕 相与同行
- 第二二回 高处可胜寒 暗雾危峰寻野老罡风吹不堕 飞丸走石儆雄奸
- 第二三回 山深谷险 独斗淫凶 电射星飞 小伤巨寇
- 第二四回 丛桂吐奇磐 满眼秋光明夜月 绵云铺大海 几声猿啸起遥峰
猜你喜欢的书
禅与日本文化
日本著名禅宗学者铃木大拙在美、英各大学开设“禅与日本文化”课程的教程。原系1938年用英文写成的单行本,后由日本人北川桃雄整理翻译,收入《铃木大拙全集》第11卷。中文版本即依照日文本1981年版译出,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于1989年第一次出版发行,并被编入《新知文库》丛书。全书9万余字,分为7个部分:禅学入门;禅与艺术;禅与武士道,禅与剑道;禅与儒学;禅与茶道,禅与俳句。这本书原为外国人而作,重在介绍宣扬,较少研究的性质。作者站在禅的立场上,通过对中、印、欧三大文明系统的比较,对“是否可以说禅就是构成日本特质的唯一要素?是否可以说禅的精神就是日本、中国、乃至东方的精神?”等问题,做了十分肯定的回答。本书并未涉及禅与日本文化的全面关系,而是从日本文化生活的几个典型方面入手。作者总结出日本艺术“体现一种特有的非对称性和深朴、简练”,显然是受禅宗“中一即多,多即一”这种观念的影响;而在一般人眼中穷兵黩武、嗜杀成性的武士道、剑道,则是根植于禅的“万物皆空,生死无二”,是为斩除人对生死的执着,斩除人自身的贪欲、瞋恚、愚痴;作为日本人文化生活的一种特殊样式的茶道、与禅的相通之处就在于对事物的纯化;而在日本诗歌的代表形式之一——徘句艺术中,起决定作用的恰是“禅不靠任何理性或概念的东西而只靠直觉去体悟生命的神秘以及与实在本源相关的佛理。”本书作者铃木大拙长期致力于向西方介绍佛教和禅宗,使欧美思想界第一次真正认识到东方思想的精髓,因此被誉为“世界第一禅者”和“东方的圣人”。其著作中的许多论证多出自于某种纯主观的体验,而且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日本文化的优越感。这些都有待读者以自己的“智性”在鉴赏获益之余,作出应有的判断。
被遗弃的女人
《被遗弃的女人》是巴尔扎克最有影响的长篇小说《高老头》的续篇,被收入《人间喜剧》第二卷《私人生活场景》。它描述了巴黎贵妇鲍赛昂侯爵夫人遭人遗弃,离开巴黎到诺曼底隐居后,因受到一年轻男爵的追求,再次陷入情网,演出了新的一轮令人震惊的爱情悲剧。《被遗弃的女人》最初于一八三二年九月九日至十六日在《巴黎杂志》上连载。一八三四年收进《十九世纪风俗研究》第六卷“外省生活场景”。一八四二年编入菲讷版《人间喜剧》第二卷“私人生活场景”,并增加了给阿布朗泰斯公爵夫人的献辞。本篇主题在《人间喜剧》中经常出现,但巴尔扎克笔下众多的被弃妇女中,鲍赛昂夫人的形象最生动,给人留下的印象最深。她是贵族社会以财产、门第为基础的婚姻制度的典型牺牲品。她不能忍受没有爱情的婚姻,又无法摆脱婚姻的枷锁,而不合法的爱情又往往不可能持久:上流社会的男子,无论青年时代多么钟情,毕竟有一天要为自己的家庭、财产和社会地位着想而缔结一门有利可图的亲事。鲍赛昂夫人尽管出身高贵,才貌超群,仍不能逃脱两度被遗弃的凄惨命运。
方是闲居士小稿
宋代诗文别集。2卷。刘学箕著。卷首有刘淮作序,称其“笔力豪放,诗摩香山之垒,词拍稼轩之肩”。《四库全书总目》,则认为,“其诗虽大体出白居易,而气味颇薄,歌行则往往放笔纵横,时露奇崛,或伤于稍快稍粗,与居易又别一格,似难与居易抗衡”。词作中有〔贺新郎〕《和稼轩金缕曲韵》一首,悲壮激烈,爱国热情,跃然纸上。“误国诸人今何在?回首怨深次骨。叹南北久成离绝。中夜闻鸡狂起舞,袖青蛇戛击光磨铁。三太息,眦空裂”。字里行间,充满对投降派的谴责,对国土长期分裂的痛心,颇似稼轩词风。
尉缭子
中国古代兵书。战国时期军事家尉缭著。北宋神宗元丰年间被编入《武经七书》,作为武学必读的军事教材。《汉书·艺文志》著录有杂家《尉缭》29篇,并注“六国时”三字,另著录兵形势家有《尉缭》31篇。今本共5卷24篇:天官、兵谈、制谈、战威、攻权、守权、十二陵、武议、将理、原官、治本、战权、重刑令、伍制令、分塞令、束武令、经卒令、勒卒令、将令、踵军令、兵教上、兵教下、兵令上、兵令下。《尉缭子》将战争分为“挟义而战”的义战与“争私结怨”的非义战两种,赞成“诛暴乱、禁不义也”之义战,反对“杀人之父兄,利人之货财,臣妾人之子女”之非义战,指出杀害无辜,滥施武力是强盗的行径。认为将帅应有良好的品德,“勤劳之师,将必从己先。故暑不立盖,寒不重裘,有登降之险,将必下步。”(《战威》篇)“凡将,理官也”,应“不私于一人”(《将理》篇),公正地处置各种事情。指出“宽不可激而怒,清不可事以财”(《兵谈》篇)是将帅应具有的素质,而“心狂”、“耳聋”、“目盲”则是为将者的弊病,应加以避免。主张对士兵进行道德教育,“先礼信而后爵禄,先廉耻而后刑罚”(《战威》篇),认为只有“明制度于前,重威刑于后”(《重刑令》篇),才能使军队“天下莫能当其战矣”(《制谈》篇)。《尉缭子》的武德思想是以“天人相分”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为基础的,是反对“卜筮”、“祷词”等迷信做法而重视人的因素在伦理道德领域的具体表现。此书集先秦法兵家之大成,被后人称誉为“不在孙武之下”的兵书名著,在军人伦理思想发展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
近峰纪略
明代文言轶事小说集。明皇甫录撰。一卷。有古今名贤汇语本、续说郛本、五朝小说本,皆误题为皇甫庸撰。另有《近峰闻略》一卷,焦竑《国史经籍志》、《千顷堂书目》、《钦定续通考》、《四库全书总目》著录《近峰闻略》八卷。现存《近峰闻略》、《近闻纪略》当皆从八卷本《近峰闻略》而来。此书皆记先朝及本朝奇闻佚事,于裨官杂说采摭颇繁,多与史实不合。文字质朴简略,较少文饰,惟记覃吉、怀恩两宦官事,详尽曲折,颇有文学色彩。如:林俊劾继晓下诏狱,祸在不测。恩叩头谏曰: “不可也,自古未有杀谏官者。”上怒,以御砚掷之。恩以首承之,不中,推仆其几。恩脱帽解带于御前, 号哭不起。上命左右扶出,恩谓锦衣官曰: “若等谄事梁方,合谋倾俊。俊死,若等不得独生。”
历代诗话考索
《历代诗话考索》,一卷,清何文焕着。文焕,生卒年不详,字少眉,号也夫,乾隆年间嘉善人,他对历代诗话进行整理和研究,编辑出《历代诗话》,共57卷,收编宋元明历代诗话之作27种。此书前有作者于乾隆三十五年(1770)所作的自序,后有《历代诗话考索》。因《历代诗话考索》系作者对前人诗话的评述,价值较大,后被单独刊刻,流行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