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珠楼主

还珠楼主
  • 姓名:还珠楼主
  • 别名:
  • 性别:
  • 朝代:近代
  • 出生地:四川长寿人
  • 出生日期:1902年2月28日
  • 逝世日期:1961年2月21日
  • 民族族群:

李寿民(1902年2月28日——1961年2月21日),现代小说家。原名善基,更名寿民,50年代以后改名红,笔名还珠楼主。四川长寿人。其父李元甫,清光绪年间官至苏州知府,因不满官场黑暗而弃官回乡,以私塾教读为业。其母也出身于世宦之家,知书通文。由于父母教子严厉,李寿民又天生颖悟,3岁即开始读书习字,5岁便会吟诗作文,7岁能写丈许对联,9岁可写5千字长文,以致获长寿县衙所送“神童”之匾。12岁丧父,家道中落,李寿民同两个弟弟、一个妹妹随母至苏州投奔亲戚,曾在苏州中学读书。22岁只身赴天津,初任傅作义中文秘书、但不惯军旅生活,遂转而入天津邮政局任职。又因俸薄难以养家,兼做大中银行孙董事长家的家庭教师。不料与孙家二小姐发生恋爱,遭到孙董事长反对,不但李寿民被解雇,并两次下狱,而且诉诸公庭,结果由于孙二小姐挺身出庭作证,才使有情人终成眷属。后来李寿民即以此为题材写成了小说《轮蹄》。


李寿民撰写武侠小说出于偶然。1930年底,天津《天风报》因连载小说断档,请李寿民试写。李寿民即撰《蜀山剑侠传》,不料刊出后竟大受读者欢迎,以致一发而不可收拾,《蜀山剑侠传》写至55集尚未完稿,已达500余万字,成为我国最长的小说。与此同时,还完成了《青城十九侠》、《云海争奇记》、《柳湖侠隐》等,均由天津励力书局独家出版。李寿民即以稿酬在北京购买房产,迁京居住。北京沦陷后,日本当局曾多次请李寿民任职,均遭拒绝,以致被捕入狱,身受酷刑之苦,健康受到极大损害。出狱后数月,即只身南下上海谋生,初以卖字为业。后受正气书局老板之约,再度撰写武侠小说。抗战胜利后,才将家眷接至上海,李寿民也进入其创作的高潮时期,《虎爪山王》、《大侠狄龙子》、《大漠英雄》等一系列作品又相继问世,以致在上海滩出现了“还珠热”。后又全家迁居苏州。


李寿民在天津时已对京剧产生了浓厚兴趣,并与名伶尚小云结为金兰之交,曾为其编撰京剧剧本《汉明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于不能再写武侠小说,于是全身心致力于京剧事业。1950年秋应上海天蟾京剧团之聘任编导,编写了《雪门》、《白蛇传》、《岳飞传》等剧本。1952年初调总政京剧团任编导,同时兼任北京京剧三团编导和北京市戏曲编导委员会委员,改编了《秋江》、《打渔杀家》、《抗金兵》等剧本。1954年总政京剧团撤销,李寿民又撰写了《岳飞传》、《大侠郭解》、《大侠剧孟》、《十五贯》等章回小说。1957年“反右”开始后,李寿民停止了创作。1958年因脑溢血而偏瘫,在病床上仍口授小说《杜甫》一部。至1961年2月21日病逝。


李寿民一生著作达4千余万字,其中小说有40余部,京剧剧本至少也有十几种。他的知名于世主要在于武侠小说,被誉为北派武侠小说四大名家(其他三家为宫白羽、郑证因、王度庐)之一。由于作者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广博的知识,又对名山大川了如指掌,因而他的武侠小说既把“神话和自然美结合起来”,又具有极大的容量,“诸如云贵山区的婚丧、食用、医药巫蛊之类,往往信手拈来,涉笔成趣,使读者如入山阴道上,兴趣盎然”(张赣生《中国武侠小说的形成与流变》)。这些显著特点使它们至今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仍在中国大陆、港台及海外华人中广泛流传。

猜你喜欢的书

吕祖师三尼医世说述

吕祖师三尼医世说述

文所以载道也,余闻世间是文久矣。忆自弱冠时,得侍东篱老师于桐柏山。

古今书评

古今书评

书法论著,一卷。南朝梁袁昂撰。袁昂 (461~540),字千里,扶乐 (今属河南) 人。仕齐为吴兴太守,入梁,武帝用为吏部尚书,迁尚书令,位司空,卒谥穆正。《古今书评》是作者奉命品评历代书 家之作。对王右军、王子敬、羊欣等二十 五名自秦汉至齐梁,“皆善能书”的著名书 家,逐一加以点评,各家每以短语概括,文 字极其简洁,惜墨如金,如“韦诞书如龙威 虎振,剑拔弩张”,“蔡邕书骨气洞达,爽爽 有神”,“邯郸淳书应规入矩,方园乃成” 等,皆十分精辟。其次,作者以形象化的 笔法描述抽象的书体效果,将富有哲理的 点评与生动的比喻融为一体,如云:“庾肩 吾书如新亭伧父,一往见似扬州人共语, 语便态出。”“羊欣书似婢为夫人,不堪位 置,而举止羞涩,终不似真。”“陶隐居书如 吴兴小儿,形容虽未成长,而骨体甚峭 快。”再者,作者特别推崇张芝、锺繇、王羲 之、王献之四家之作,尊为“四贤共类,洪 芳不灭”。评价极高。传梁武帝亦有《书评》之作,与此书颇 为相似,论者以为可能是后人据此附益或 伪托而成。而袁氏此书,则钩玄提要,富 有开创性意义,实为我国书学史上较早期 书法品评专著之一。传世有《法书要录》本、《书苑菁华》 本、《百川学海》本、《说郛》本(后两种简称 《书评》)和上海书画出版社《历代书法论 文选》本等。

大雅集

大雅集

元诗总集。八卷。元赖良编纂。赖良字善卿,天台(今属浙江)人,仕履不详。此书为赖氏经三十年广泛搜集,采得江南江北诗人古近体诗两千馀首。其采选原则是“情深而不诡”,“风清而不杂”,“事信而不诞”,“义直而不回”,“体约而不芜”,“词丽而不淫”,并且要有“关于世教”。当时著名诗人杨维桢为之删节,只保存三百首。杨氏序中说“此书所采皆吴越人之隐而不传者”,是不确切的。其中杨基是蜀人,张璧是陈留人。也有一些是元末名家如倪瓒、张翥、冯子振、顾瑛等。书中所谓杨维桢之评点,也是徒具虚文,因为有评语处不到一卷,故书中提到杨氏之处(包括序和评)可能为书贾伪托,藉以招徕读者。此书前四卷为古体,后四卷为近体,入选之诗作以元诗水平衡量,质量较高。入选者亦以小家为多,后为《元诗选癸集》所收。此书初刻于元末至正壬寅(1362),赖之友人卢仲庄亲自手写刻版,中经战乱,终于刻讫以传。但元以后刊本湮没无闻,藏书家所收亦多为抄本。民国四年乙卯(1915)连平范氏双鱼堂影刻“艺风堂”所藏洪武刊本,收入《元人选元诗》。但此本谬误脱漏颇多,近人傅增湘依清初曹溶写本增补八百七十五字,其中包括补诗一首、赖良自跋以及卷七之缺页。

霞笺记

霞笺记

传奇。明无名氏作。《曲品》著录。剧写松江华亭人李彦直与诸友攻读于会景楼上,一日见旁院女子打秋千,在诸友怂恿下题诗霞笺,“赋以托之”,掷过墙去。旁院为妓女张丽容居处,张拾到霞笺,也以霞笺一幅,和诗于上,掷回过去,恰又被李拾得。端午节时,李往张处,两人定情,约为夫妇。李之友酒银向孙教官告李恋妓,孙致信李父,李遂被禁锢家中。时镇守苏松的阿鲁台为讨好丞相伯颜,设计将丽容骗到舟中,强使北行。彦直越墙离家,寻至张居处,知张北去,一路追赶至京。丽容被伯颜夫人转献给太后。彦直借寓寺庙攻书,待机寻张。花花宫主招赘兀都驸马,太后以四十宫女从嫁,丽容也在其中。彦直扮作军士,混入婚礼仪仗队,与丽容相逢。丽容劝李趁大比之年,努力考试,及第封章后,姻缘犹可望。彦直果中状元。兀都驸马知情后,将丽容送至状元寓所,正式成亲。本剧今有《六十种曲》本,最为通行。又有明万历年间广庆堂刻本,唐振吾刊行,秦淮墨客(即纪振伦)校正。

六朝通鉴博议

六朝通鉴博议

十卷,宋李焘(1115—1184)撰。李焘字仁甫,又字子真,号巽岩。南宋眉州丹棱 (今属四川) 人。绍兴年间进士,最初在川中任地方官多年,关心民瘼。后任内外官,主持修史时间最长,对当代典章制度颇为谙熟。后累官礼部侍郎,进敷文阁直学士,同修国史,卒谥文简。用力近四十年,纂修《续资治通鉴长编》,另有《说文解字五音韵谱》、《李文简诗集》等。《六朝通鉴博议》 一书详细地记载了三国六朝胜负攻守之迹,并对其作出论断,其目的是假借历史来论述南宋南渡的一些史事,专为南宋立言,陈述治理国家的得失等等,主张修人事以自强,并极力支持孝宗加强兵备,抗击金兵。他向孝宗提出的许多见解,体现了他那以立国根本为先,修人事、强兵备、富国家的爱国思想,这也是李焘写此书的用意。《六朝通鉴博议》 一书有振绮堂影宋抄本,《四库全书》本,《四库全书珍本初集》本。

文殊师利发愿经

文殊师利发愿经

一卷,东晋佛陀跋陀罗译,与普贤行愿品中之偈文大略相同,是五言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