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寡妇看瓜

作者:赵树理
田寡妇看瓜

赵树理著。发表于1949年5月14日《大众日报》。贫农秋生,解放前生活极端贫困,曾向人求乞,甚至偷过邻居的南瓜豆荚之类。地主王先生把秋生看作“大害”。解放后秋生分得了菜地,种上了南瓜,田寡妇为人小气,轻信地主宣传,对秋生处处怀疑,步步设防,生怕秋生来偷她种的南瓜。不久,秋生种的南瓜获得丰收,让田寡妇随意去担他的瓜,使田寡妇再也无心看瓜。贫雇农的慷慨与中农的吝啬形成了鲜明的性格对比,通过这一对比,表现了贫苦农民的善良本质,显示了翻身解放、当家作主的农民,在生活和精神面貌上的巨大变化。小说情节集中,结构精巧,性格鲜明,以小见大,展现了农村新风貌。

猜你喜欢的书

庚子销夏记

庚子销夏记

清代孙承泽。 八卷。 1600年。 自记所藏书画, 书前有卢文绍序,后有余集张宾鹤跋,此书作于顺治十七年 (1660),干支为庚子,故书名 “庚子”。书始写于四月而终于六月,故书名 “销夏”。卷一至卷三为自晋至明的书画名迹;卷四至卷七为古石刻;卷八为寓目记, 记其所见过的书画作品。全书以自藏书画为主,并摘录精彩的题跋, 间亦有简短的评语。

宛如约

宛如约

清代白话长篇才子佳人小说,全称《才美巧相逢宛如约》,四卷十六回。有“醉月山居”刊本,题“惜花主人批评”,实际并无评语,也不署撰人,无序跋及刊刻年代,似刊刻于康熙间。此外尚见有恒德堂石印本,改题《银如意》、福记书庄石印本,又题《如意缘》、民国间有铅印本。现有春风文艺出版社整理出版的校点本。写才女赵如子诗文俱佳,因地居僻县,知难得好夫婿,遂携一仆妇同改男装,托名赵白,出外访求才子。于处州得学士之子司空约诗文,暗中倾心;司空约见“赵白”题诗,奉父命往访,得知如子才貌,遂请媒定婚。约归后入京赴考,曲阜赵学士有女宛子,慕约才名,于唱和时作诗寓意,愿与如子并嫁。后几经波折,司空约高中,与二女成婚。作品写才女主动追求佳偶,在才子佳人小说中别居一格。文笔颇典雅。有醉月山居刊本。

纲目分注补遗

纲目分注补遗

四卷。清芮长恤撰。长恤字蒿子,原名城,字严尹。溧阳(今属江苏)人。前明诸生。生卒年及事迹不详。朱熹《通鉴纲目》包括正纲和分注。因为系出自朱子,故其间舛漏,世皆牵强解释。长恤考其本源,知分注非出于朱子之手,故凡分注之删削《通鉴》,以至失其本事的,都列原文某句某字之下。某句某字在前,推求事理为之考辨在后,使证佐分明,具有条理。长恤能冲破门户之见,不生回护之私,实为《纲目》之大功臣。有抄本,《四库全书》本。

先圣大训

先圣大训

理学。南宋杨简著。6卷。收集孔子遗言,辑成55篇,各为之注,借以抒发陆九渊的心学思想。认为先圣真传在于“心即道”,心者虚明无体,广大无际,无思无为而万物毕照。对先秦以来诸儒百家依托、伪称孔子的怪诞言论,尽行考订斟酌,削除伪佞琐屑、文义互舛者,而求存其正大。对保留和研究孔子的思想及宋代心学思想发展的源流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有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刊本、《四库全书》本、《四明丛书》本、《复性书院丛刊》本。

四书通旨

四书通旨

元朱公迁(字克升)撰。六卷。是书之例取《四书》之文,条分缕析,以类相从,凡为九十八门,每门之下,又以语意相近者,联缀列之。如天、天地;命、性;仁、义、礼、智、信;德,道德;中、中和、中庸;知、行等等,而一一辨别异同。各以右明某义云云标立言之,如“维天之命,于穆不已,盖曰天之所以为天也”(《中庸》第二十六章)。曰“右以理言在天之天也”。“浩浩其天”(《中庸》第三十二章),曰“右以理言在人之天也”。每一门中,又将语意相近的连结一起,一一辨论其异同。对四书中天人性命,道德学问多有阐发,但明以来说四书的人少有征引,此本为《通志堂经解》刊本,疑非朱公迁原本。

阿弥陀经句解

阿弥陀经句解

阿弥陀经句解,一卷,元性澄句解并后序,明方道成序,附往生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