绛纱记
作者:苏曼殊
短篇小说。苏曼殊著。载1915年7月《甲寅》第一卷第七期。作于1915年,刊于同年《甲寅》杂志7月号。叙岭南书生薛梦珠的爱情故事。薛梦珠与同族谢翥之三女秋云相爱,秋云以绛纱裹以美玉相赠。时逢乱世,梦珠不辞而别,竟将秋云所赠之玉拿到市场拍卖,仅存绛纱留念,径去寺院剃发为僧,远赴南洋。回国后,见纱思人,怀念秋云。秋云家忽遭横祸,当地巨绅陈某欲强娶秋云不成,竟以谢家所藏康有为《新学伪经考》为证,诬陷谢家暗通新党。谢翥遭冤后,吞金自杀。秋云逃奔香港后忽从报上得知梦珠在星嘉坡(新加坡)云游消息,遂追踪寻找,遍访不得。后秋云终于在苏州城外一小寺内找到梦珠,见面时梦珠已坐化,从他衣襟间露出半角绛纱。秋云在悲恸中也遁入佛门为尼。作品通过这一曲折离奇的恋爱悲剧,反映清政府镇压维新派和政局动荡的某些侧面,又以虚构的“桃花源”式的理想境界来和黑暗时局相对立。小说结局凄婉感伤,使作品蒙上了一层浓重的灰暗色彩。
猜你喜欢的书
繁辞集
现代散文集。容庐(王统照)著。上海世界书局1939年7月初版。列为郑振铎、王任叔等主编的“大时代文艺丛书”之一。收1938年间在上海《文汇报·世纪风》上连载的《炼狱中的火花》、《繁辞》两组哲理小品54则。卷首的《序言》指出:“在当前,我们不止需要时时处处有力的显示,更需要时时处处有言辞的联合与警觉”,因此,“偶然在意之内,言之外,纪我‘遐思’,或者在这漫天风雨里如一点爝火,如一线飞光,轻轻印入他人的心府”。他身处上海“孤岛”险恶环境,站在民族和道义立场上,以敏锐的感觉和深沉的思考,谴责敌寇的兽性,申张反侵略的正义,启迪民族团结和新生的力量,期待和坚信未来的胜利和光明,辞简味深,情约意远,给读者一种哲理性的深刻启发。当年就有人称颂道:“在‘孤岛’上,这些是难得的洗炼的词章,有着和谐底节奏,有着深远而坚韧的力!是富有哲理和诗意的散文。”(宗珏《“孤岛”文学的轻骑——一年来上海创作活动的回顾》)
河源志
地理文献。一卷。记载我国历史上封建王朝首次派遣人员考察黄河源头情况。元代潘昂霄根据都实考察河源的叙述与记录而撰成。潘昂霄,字景梁,号苍崖。济南人。雄文博学,为时推重。官至翰林侍读学士,卒谥文僖。著作有《苍崖类稿》、《金石例》等。《河源志》是潘氏任翰林学士时据都实之弟阔阔出的叙述写成的考察河源的专著。都实属女真族蒲察氏,统乌斯藏暨招讨都元帅,曾三次到达吐蕃,是杰出的旅行家。至元十七年(1280)元政府以都实为招讨使,佩金虎符,前往今青海地区探求河源。在此以前,汉代对黄河上游的认识和了解局限于积石以下,唐代虽有侯君集等人率军到过河源地区,但并非为了考察河源。因此,都实探察河源,是第一次有组织的专门考察,并且取得了突破性的可喜成果。书中叙述了都实在至元十七年(1280)至星宿海寻河源的经行路线。《河源志》系由潘昂霄根据都实之弟阔阔出的叙述而撰成。其后,临川朱思本从八里吉思家得到帝师所藏的梵文图书,其中也有一份考察河源的记录。经比较,二书互有详略,稍具差异。《元史·地理志·河源附录》转录《河源志》全文,而以朱思本译文不同处注于有关文句之下,使这一珍贵文献得到完整保存。《元史》的版本较多,中华书局的点校本是最为常见的通行本。
六壬大全
十二卷,不著撰人名氏。此书传本卷首题有“怀庆府推官郭载騋校”,可知其成书不晚于明代。“六壬”为古代占卜术之一种。据阴阳五行之说,人之气运命数根于五行,五行始于水,而十干之中壬、癸属水,壬为阳水,癸为阴水,舍阴而取阳,故名“壬”;又所谓“天一生水,地六成之”,故曰“六”。其法:以天盘嵌地盘上;天盘圆形,可旋转,其中央为北斗七星,次列十二辰为十二神将,亦指十二月;外列二十八宿,为列星。集历代六壬术家之说,以阴阳五行合天干地支占验人事吉凶。为明清术士占验所本。
寻亲记
明代传奇剧本。又名《教子记》。《远山堂曲品》著录。宋元南戏有《周羽教子寻亲记》,据张大复(彝宣)《寒山堂曲谱》卷首《谱选古今传奇散曲集总目》所载,明代梁辰鱼、范受益、王錂、吴中情奴、沈予一等均有改编本。现存本为王錂改编。写宋代富豪张敏,见秀才周羽妻郭氏美貌,欲占为己有,设计陷害,使周羽蒙冤,流落鄂州20余年。周去后,郭氏生子周瑞隆,含辛茹苦,教子成人。瑞隆中进士,授官荣归,得其父在鄂的消息,即弃官寻父。至鄂,知父遇大赦,已启程归乡。父友李员外恐瑞隆不识其父,以周羽诗集赠之,作为寻父的凭证。后因周羽父子同住一旅店,瑞隆思父不能成眠,乃出诗集低诵,父子终于喜得相逢,回家与郭氏团圆。此剧写出真情苦境,曾轰动一时。《借债》、《前索》、《遗青》、《杀德》、《出罪》、《府场》、《前金山》、《送学》、《跌包》、《复学》、《荣归》、《拜别》、《刺血》、《茶访》等出,一直流传在昆曲舞台上,今地方戏中也有据此改编的剧目。今存明刻本,《古本戏曲丛刊初集》,据明万历间富春堂刊本影印。
人天宝鉴
全一卷。南宋昙秀撰。乃依内典及儒、老之外籍等,编集学道之须知、修行之龟鉴等佳言秀句数百条,于理宗绍定年间(1228~1233)上梓刻版。
菩萨本缘经
亦称《菩萨本缘集经》。佛教经典。古印度僧伽斯那撰,三国吴支谦译。共分八品,记叙本生故事八个。不少故事已为其他本生经所收。见载于历代大藏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