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未出膛的枪弹

作者:丁玲
一颗未出膛的枪弹

短篇小说。丁玲著。发表于1937年《解放》周刊创刊号。写一个年仅七八岁的小红军萧森,在急行军时掉了队,被小村中的老婆婆收容下来,并把他认作孙子。不久,国民党军队进村,萧森被抓,从他身上搜出苏区纸币和红军帽。白军要枪毙他,但他镇静地对着连长说:“还是留着一颗枪弹吧!留着去打日本!你可以用刀杀掉我!”于是感动了国民党东北军。他们不仅不让连长杀他,还把他高高举起。作品通过一个小红军的凛然正气如何感染东北军中的爱国之士这一小故事,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号召全国军民停止内战,团结抗日的重大主题。情节单纯而前后富有变化:小红军在孤独中遇到热心的老婆婆;在对红军的思念中突然陷于敌人之手;正当身份暴露千钧一发之际,却出现了大义凛然的发言,终于化险为夷,写得波澜起伏,引人入胜。小红军写得富有孩子气,个性鲜明,具有亲切动人的艺术效果。

猜你喜欢的书

凤山县采访册

凤山县采访册

一名《凤山采访册》。地理杂志。清卢德嘉纂辑。十部,首一卷。为纂修《台湾通志》,于光绪二十年(1394)成是编,约三十三万字。卷首有案由、旧志原委,详叙此册纂辑过程。正文分地舆、 规制、职官、科目、列传、列女、艺文七门,按干支排列十部,含沿革、疆域、路程、诸山、诸溪、港澳、水窟、鱼堰,街市、番社、书院、碑碣、兵事等六十七目。其中“案由”一节实为台湾地方志发展简史,颇为珍贵。疆域包括各里、庄社、田园、户口,数据精详。诸山目分左、中、右三大支脉记载二百余条大小山脉(原题一百五十九座);诸溪目载溪、沟、港,澳;水利目载陂泽、潭、池塘、水库、鱼堰。所载火山、温泉、森林、岩石、动物、植物,多具自然景观资料。城市、街道、港口、集镇、村社、学宫、书院、名胜、古迹和语言、风俗等文化景观资料也十分丰富。收载人物传记、简历册、人名录数以千计,以清代人物为主。碑碣目共录木石碑铭五十余通,广涉该地法制、工农业生产、学校教育等内容。兵事以乾隆朝至咸丰朝为主。多系原始资料,为一般史志所不及。有台北《中国方志丛书》本,分复印原书和校点铅印两部份,附有索引。

上清太玄九阳图

上清太玄九阳图

上清太玄九阳图,原题「姑射山神居洞太玄子撰」。太玄子即金朝道士侯善渊。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灵图类。书中载内丹修炼图诀,共十九图。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内通阴魄,外炼阳魂」之图,图内各有人像,指示升降浮沉御气之术,神光相凝内照之法。第二部分以八卦配月象图,教人「神功运移,如环无端;八卦布列,小失于节用」。第三部分为《太玄九阳修真之图》,象征修炼者「纯阴尽削除,九阳神火聚」,尸解证真之状。篇末附《太玄十二时歌》,解释十二时辰修炼景象。

道德真经传

道德真经传

道德真经传。宋吕惠卿撰。四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玉诀类。宋吕惠卿撰。本书现存诸本中,以《道藏》本早出。其以宋儒所谓的“十六字心传”,即《尚书·大禹谟》所谓“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十六字解“守中”,以道家,儒家治身理国之说相参。

天魔舞

天魔舞

长篇小说。李劼人著。1947年5月6日至1948年3月18日连载于成都《新民报》。共二十九章。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年整理出版。作品广泛地描写抗战时期四川社会的黑暗现实。通过奸商老金、马为富、陈登云、陈莉华、白知时、唐淑贞等一群投机者在官商中心“八达号”、娱乐中心“归兮山庄”和黑市交易所等地的活动,揭露了官僚资产阶级、军警特务与美军人员内外勾结,贪污贿赂,投机倒把,囤积居奇,大发国难财;勾勒出一幅投机“天魔”恣肆狂舞的群丑图。与此同时,作者把笔触向两面伸展,一方面是投机家们过着花天酒地、醉生梦死的生活;一方面是广大人民在鬼魅世界里的痛苦挣扎,从而展现了大后方政治腐败、特务横行、经济凋蔽的一片黑暗景象。作者以严峻的现实主义手法刻画社会众生相,在构思和布局上颇见功力,并富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深雪偶谈

深雪偶谈

诗话著作。宋方岳撰。方岳,字元善,号匊田,台州天台(今属浙江)人。宋末隐居不仕,以诗名。有《匊田集》,吴子良为之序,今集与序均佚。《深雪偶谈》或误作《深雪斋偶谈》,一卷,今传本仅十六则(或误合为十五、十四则),已非全貌。其中记有度宗咸淳二年(1266)事,则成书当在其后。就今传各条看,皆评论诗词之语。其论诗主性情,谓“诗无不本于性情,自诗之体随代变更,由是性情或隐或见,若存若亡,深者过之,浅者不及也”。又多称引苏轼之说,赞许“天成”、“自得”、“超然”,认为“词藻胜则糟粕,律度严则拘窘”。其评唐代诗人,则于贾岛推崇备至。惟引贾似道梅花诗句,以为绝唱,《四库全书总目·诗文评类存目提要》指其“未免近于谄”。有《学海类编》本。

诏狱惨言

诏狱惨言

原题“燕客具草”,经考证实为明顾大武著,1卷,民国九年(1920)刊印,集在“借月山房汇钞”中。本书据著者“目击”,详述了明熹宗天启五年(1625)周朝瑞、袁化中、顾大章、魏大忠、杨涟、左光斗六君子因忤犯权奸颜珰而被诬以贪赃之罪、几经拷讯最终惨死诏狱之经过。书中于明代诏狱的组织系统、狱房结构、狱中饮食及医治、监狱管理及收受贿银等情况均有记载,尤其是对狱吏、狱卒秉承旨意、用刑惨毒及所用刑具的种类、规制的叙述,翔实而具体,为今天了解明代“六君子事件”的真相、了解宦官、厂卫干予司法的状况以及研究当时的诏狱和刑制,都提供了可贵的原始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