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出路

作者:冯铿
最后的出路

现代长篇小说,冯铿著。左联烈士、潮籍女作家冯铿的创作始终关注女性命运,探索女性解放的道路。《最后的出路》是一篇以女性意识觉醒为题材和线索的小说,揭示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新女性所面临的困境及种种社会问题,塑造了觉醒的新女性郑若莲,指出女性最后的出路是走上革命,表现出鲜明的现代女性意识。

冯铿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人类的故事

人类的故事

《人类的故事》是房龙最有代表性的著作之一。在这部著作中,房龙用生动流畅的文字,将人类数千年的文明发展史呈现在读者的面前。它的故事从远古的时候讲起,讲述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源起,讲述希腊与罗马时代的辉煌,沿着宗教兴起的线索讲述到中世纪社会的发展和演变,从城市的兴起、文艺复兴、讲述到世界性的变革和各国的革命。在追溯到一些主要国家的历史线索时,也讲述了一些重要历史人物的故事,评述他们的功过。在这本书中,房龙展开了一个非常宏大的历史画卷,请读者站在一个高塔之上,俯瞰着奔腾不息的历史之河。

广川书跋

广川书跋

宋代金石学著作,收录作者在铜器铭文和碑版铭刻上的题跋。董逌撰。传世以明毛晋校刊的汲古图本最为通行。董逌(生卒年不详),字彦远,宋东平人。在政和年间(1111—1118)官至徽猷阁待制,建炎(1127—1130)以后,曾附张邦昌为官。还撰有《广川画跋》6卷。本书10卷,书末附有铭刻摹拓及图象之类。全书金石并列,按时代编次。前4卷以殷周青铜器为主,其间或杂以石刻如石鼓文、诅楚文,等等,跋近60则。第5卷以后以碑帖为主,跋近140余则。因是按时代排列,所以中间也杂有铜器铭文如新莽权等,但为数不过数件而已。碑帖的最后附有宋人数帖,论断考证皆极慎当,为全书中最精彩的部分。书中所收殷周铜器,多出于《考古图》、《宣和博古图》,都是当时传世的重器。董逌对铜器年代的断定,在当时的情况下是比较精审的。作者不通古文字而多牵强于礼书,是其不足之处。鉴别石刻真伪,如断定滕公石椁铭、孙叔敖碑之不可信,都有其独到之处。但是认为例如石鼓文为周成王时物等等,则是误解了文献的记载。

分门纂类唐宋时贤千家诗选

分门纂类唐宋时贤千家诗选

又名《后村千家诗》。诗总集。宋刘克庄(号后村居士)编。通行本二十二卷。录唐五代及宋人五七言律诗、绝句共一千二百余首,按时令、节候、气候、昼夜、百花、竹木、天文、地理、宫室、器用、音乐、禽兽、昆虫、人品十四门类分编,每门中再分小类。其中唐人入录者凡六十五家,宋诗又多于唐。所选诗多脍炙人口、通俗易懂,但时有割裂长篇以成短章之病。有清扬州诗局刻曹寅《楝亭藏书十二种》本,上海古书流通处据以影印,但讹脱较多。另明抄二十五卷本藏北京图书馆,较之通行本增出宴赏、性适两门,文字亦稍歧异,但有佚缺。更有分前集与后集者,其前集存十五卷,大体与通行本同,后集存六卷,为通行本所无,有元刻残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另有贵州人民出版社校注本,名为《后村千家诗校注》。

宋刑统

宋刑统

全称《宋建隆重详定刑统》或《重详定刑统》,又称《建隆刑统》。是建隆四年(963) 命工部尚书、判大理寺窦仪及苏晓、冯叔向等人制定的宋朝第一部综合性的刑事法典,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雕版印行的封建法典。它是就后周《显德刑统》稍加修改而成。就律文而言,只是《唐律》的翻版,很少增损,有将唐律的律疏一并抄录的。不同之处是: 第一,在体例上,全书共十二篇,三十卷,二百一十三门; 唐律除分篇条之外,未有“门”的分类。所谓“门”,即指性质相同或相近的律文。第二,在内容上,收集了自唐代开元二年 (714) 到宋初建隆三年( 962) 近一百五十年的敕、令、格、式中的刑律规范,附载在相应的律条之后。如据令敕增入的有“户绝资产”,据式敕增入的有“死商钱物(诸蕃人及波斯附)”,据杂令敕增入的有“婚田入务”等等,以适应社会新出现的生产关系的需要。第三,在刑制上,创制了“折杖法”,即将原来五刑的各个等级分别代之以轻重不同的臀杖和脊杖,变相地减轻了刑罚。《宋刑统》虽是宋代主要法典,但由于当时各种社会矛盾的复杂化、政治经济的不断变化,多用皇帝随时颁布的敕令作为定罪量刑的依据,其效力并未因此而削弱。清沈家本说:“《刑统》为有宋一代之法制,其后虽用编敕之时多,而终以《刑统》为本。”(沈寄簃先生遗书》)。《宋刑统》原刊本已失传,现存《嘉业堂丛书》本。

六门陀罗尼经论广释

六门陀罗尼经论广释

佛教论书。古印度智威造,译者不详。一卷。是世亲著《六门陀罗尼经论》的注释书。逐一解释了世亲论中所述诸义的含义。本书历代大藏经未收,仅存于敦煌遗书中。后日本《大正藏》作为附录收于第二十一卷《六门陀罗尼经论》之后。

观心论疏

观心论疏

凡五卷。隋代灌顶述,智越集纂。收于大正藏第四十六册。为天台大师智顗观心论之注释书,亦系依据摩诃止观思想而显发观心论主旨之名著。内容先作观心论序、正、流通之分科,序文之说明即占卷一及卷二之一半,以下全部为正说分之说明,计十章,阐述四种三昧、二十五方便、十种境界、一心三智、十法成乘、破法遍、不起顺道法爱等,最后以解释六即义作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