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异传

作者:曹丕
列异传

笔记小说。魏曹丕撰。一卷。丕有《魏文帝集》已著录。此集旧题魏文帝(曹丕)撰。《隋书·经籍志》杂传类著录三卷。《旧唐书·经籍志》杂传类著录卷数同,而撰人则改题张华。《新唐书·艺文志》小说家类,撰人同《旧唐书》,而卷数则减为一卷,或已有阙失。宋以后未见著录。原书已佚,而晋唐人著述颇引用。鲁迅辑入《古小说钩沉》五十则。今人辑本增《韩凭夫妇》一条,而去其窜入甘露、开始年间曹丕身后事五条,存四十六条。《新唐志》作一卷。宋时亡佚。因书中有记正始、甘露年间事,故宋以后人多以为晋张华撰,然初盛唐人皆不云张华。清姚振宗《隋书·经籍志考证》云: “意张华续文帝书,而后人合之。”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于两说间不作抉择,惟据南朝宋裴松之《三国志》注、后魏郦道元《水经注》皆有征引,定其为“魏晋人作无疑也。”

曹丕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白痴

白痴

坂口安吾短篇小说集。《白痴》单身汉伊泽收留了无家可归的白痴女。在美军轰炸东京的战火中,伊泽和白痴女患难与共,发现自己竟然爱上了她。 《魔鬼的无聊》回忆“我”在日本战时的混乱中如何闹中取静,在日本电影公司写无关时局的宣传电影剧本,以及跟自己一样感到无聊的情人约会的往事。 唯有当一个不成才的作家,唯有毫不在乎生命、毫不在乎人性、毫不在乎死活,才能自在地活着。但是,当这一切都不在乎的时候,活着也变得可有可无,变得像恶魔的无聊游戏,在虚空中,无所谓地摆荡,不知不觉就存活下来了,活下来了,却也没有多大的喜悦,一切都只是无聊而已。 《石头的思念》 “我”跟在我的印象中如石头般坚硬的父亲的交往,父子间独特的情感表现在貌似平实冷淡的叙述中。 《我想拥抱海》 “我”和一个前妓女生活在一起,总是跟对方说只是因为欲望才和对方结合,而女子则每每因“我”的无情放荡形骸。偶然在大海边,“我”发现自己已经爱上了那个有着海一样身体的女子。

致沈曾植尺牍十九通

致沈曾植尺牍十九通

书信,金蓉镜撰, 金蓉镜,秀水 (今浙江嘉兴) 人。字甸丞。一作殿丞,又字潜父,晚号香岩。光绪十五年(1889)进士,出仕湖南,清末归。诗文渊雅,究心舆地之学,喜画山水,简略荒率,不求工致。师事同里沈曾植,居周梦坡晨风庐多年,相与考订文史。著有《滮湖遗老集》、《潜庵诗草》。殁后藏书捐赠嘉兴图书馆,所遗文物及稿本捐赠嘉兴文物保管会。室名“香岩庵”。沈曾植 ,近代学者。字子培,号寐叟、乙盦。浙江嘉兴人。光绪进士,授刑部主事,后署安徽布政使。在官严拒苞苴,直声满天下。辛亥革命后以遗老自居。学识渊博,尤精辽金元史、地理和音韵之学。诗颇艰奥,为同光体主要作家。工书法。著有《蒙古源流笺证》、《海日楼诗文集》等。

尔雅翼

尔雅翼

解释名物的训诂著作。宋罗愿著。三十二卷。成书于宋淳熙元年(1174年),但到咸淳六年(1270年)王应麟守徽州时,才得以刻版行世。到元代延祐七年(1320年),歙人洪炎祖为作音释,附于每卷之后。罗愿,字端良,号存斋。生于宋绍光元年(1136年),卒于宋淳熙十二年(1185年)。徽州歙县(今安徽省歙县)人。孝宗乾道二年进士,官知鄂州。博学好古,词章效法秦汉,高雅精练,为朱熹所称重。此书仿《尔雅》,分释草、释木、释鸟、释兽、释畜六类。作者观察实物细致,描写生动活泼又具有科学性,其体例严谨,考据精博,较有价值。有《学津讨原》本、《格致丛书》本、《丛书集成》本等。

水

中篇小说。丁玲著。写于1931年夏,初载于1931年9月至11月《北斗》1、2、3期。作品以1931年中国十六省的水灾为背景,真实地描写了天灾人祸造成农村的破产和带给农民的苦难,以及他们在现实面前认清了反动统治者的真面目,组织起来进行反抗的故事。作品的主人公是湖南一群遭了水灾的农民,水灾使他们妻离子散,家破人亡,过着“日子不得完,饥饿也不得完”的悲惨生活,他们先是和凶猛的洪水斗争,后来又和饥饿搏斗,最后逃难到长岭岗镇,在死亡线上和地主官僚的欺骗中逐渐觉醒起来,在那个裸身汉子的鼓动下,他们愤怒了,咆哮了,“天将蒙蒙亮的时候,这队人,这队饥饿的奴隶,男人走在前面,女人也跟着跑,咆哮着,比水还凶猛的,朝镇上扑过去。”作品第一次以人民大众为主人公,真实地描绘了他们的生活与斗争的图景,歌颂了他们为改变自己穷困的境遇和不合理的社会的英勇斗争精神,显示了农民群众的伟大力量。作品以充实、高昂、振奋、有力的基调,奔放的激情,粗犷浓烈的油画风格,透露出强烈的时代气息。它以深刻的思想性和较为熟练的艺术技巧体现了左翼文艺的新收获,给文坛带来一股新风,标志着左翼文学创作已经冲破狭小的题材圈子,进入了工农大众斗争生活的广阔天地。茅盾曾在《女作家丁玲》一文中,赞扬作品: “虽然,只是一个短篇小说,而且在事后又多用了一些观念的描写,可是这篇小说的意义是很重大的。不论在丁玲个人,或是文坛全体,这都表示了过去的‘革命与恋爱’的公式已经被清算。”它是丁玲早期的代表作品。

定应大师布袋和尚传

定应大师布袋和尚传

简称《布袋和尚传》。佛教传记。元昙噩撰。一卷。是五代僧契此的传记。契此,浙江奉化人,居杭州岳林寺,号“长汀子”、“布袋和尚”。传记中叙述了关于布袋和尚的种种神话传说和后世奉其为大肚弥勒佛的历史过程。书前有《题》、《布袋老僧小序》及《序》三文。书后有明代僧人广如的《布袋和尚后序》。见载于日本《卐字续藏》。

赞扬圣德多罗菩萨一百八名经

赞扬圣德多罗菩萨一百八名经

宋中印土沙门天息灾译,前后皆有偈,持者亦得生极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