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雁南飞
作者:张恨水
章回体小说,小说讲述民国时期一个凄凉的爱情故事,是比较典型的旧式才子佳人小说。《北雁南飞》1934年2月起连载于上海《晨报》,后由重庆山城出版社多次出版单行本。作者自序:"这部书的命意,很是简单,读者可以一望而知。这不过是写过渡时代一种反封建的男女行为。虽然他们反封建并不彻底,在当时那已是难能的了。我若写他们反封建而成功,读者自然是痛快,但事实决不会那样。"《北雁南飞》以作者少年时在江西三湖镇私塾的读书经历为背景,描写了少女姚春华与少男李晓秋的爱情悲剧,以真挚的感情,细腻的笔法,令人掩卷叹息的情节,以及三湖镇民风、民情、民俗的生动勾画,为我们提供了晓清江南小镇的社会情景以及学堂生活实录,从这些描写中不难寻觅到作家张恨水走过的足迹。
章节列表
升序↑- 第一回 北雁南飞题签惊绮语 春华秋实同砚动诗心
- 第二回 透一点真情人逢老圃 积十分幽怨事说西厢
- 第三回 带醉说闲情漫猜消息 借资掷孤注小起风波
- 第四回 淡淡春怀读书营好梦 潺潺夜雨煮茗话闲愁
- 第五回 读赋岂无由闻声下泪 看花原有意不语含羞
- 第六回 竖子散流言非分是冀 书生推小恙有托而逃
- 第七回 抱布而来观场初上市 夺门竟去入阱又冲围
- 第八回 委屈作贤妻入林谢罪 缠绵语知己指日为盟
- 第九回 冷眼看娇几何忧何喜 热衷作说客频去频来
- 第十回 谓我何求伤心来看月 干卿底事素手为调羹
- 第十一回 数语启疑团挥拳割爱 七旬撑泪眼苦节流芳
- 第十二回 作态为何相逢如未见 收心不得举措总无凭
- 第十三回 秘信枕中藏扑灯解困 佳音门外断掷笔添愁
- 第十四回 谣诼散情俦弄巧成拙 痴心盼侠士如愿以偿
- 第十五回 拜佛见情人再冲礼教 下乡寻少妇重入疑城
- 第十六回 恨良人难舍身图报复 逞匹夫勇破釜种冤仇
- 第十七回 受侮堪怜作书荐醉汉 伤怀莫释减膳动严亲
- 第十八回 智母重闺防闲侦娇女 酒徒肆醉舌巧触莽夫
- 第十九回 黑夜动杀机狂徒遁迹 朱笺画供状严父观诗
- 第二十回 不尽欲言慈帏询爱子 无穷之恨古渡忆佳人
- 第廿一回 调粉起深宵欲除桎梏 追踪破密计突赴清流
- 第廿二回 醒后投缳无人明死意 辱深弄斧全族作声援
- 第廿三回 沥血誓宗祠通宵备战 横矛来侠士半道邀和
- 第廿四回 见面恨无言避人误约 逞才原有意即席题诗
- 第廿五回 绮语何来对联成罪案 沉疴突染侍疾碎芳心
- 第廿六回 肠断情书泪珠收拾起 心仇恶客血雨喷将来
- 第廿七回 倚枕听谰言破啼为笑 支床作复柬截发伤神
- 第廿八回 弃妇重逢尝夫妻滋味 传书久玩暴儿女私情
- 第廿九回 红袖暗藏入门惊艳福 黄衫面约登阁动归心
- 第三十回 此姊妹为谁红丝暗引 使父母谋我热泪偷垂
- 第卅一回 获柬碎娘心饰词莫遁 论诗触舅忌危陷深藏
- 第卅二回 内外各通言逃生定计 娘儿双斗智清夜登程
- 第卅三回 坠陷入夫家登堂拜祖 灰心见俗子闭户悬梁
- 第卅四回 救死动全家甘言解怨 怀柔施小惠妙策攻心
- 第卅五回 寂寞柳边舟传言绝客 徘徊门外月闻药投亲
- 第卅六回 善作严亲传诗能束子 归成少妇闻雁尚思人
- 第卅七回 痛哭斯人隔墙闻怨语 忽惊恶客敛迹中阴谋
- 第卅八回 归去异当年人亡家破 相逢如此日木落江空
猜你喜欢的书
天空之蓝
巴塔耶的小说《天空之蓝》写于1935年,但直到1957年才由让-雅克·珀维尔(Jean-Jacques Pauvert)出版。故事发生在二战前夕,以主人公亨利·托普曼(Henri Troppmann)为第一人称,讲述了这个青年迷茫、绝望、耽溺酒色的黑色流浪生活。托普曼与三个女人纠缠不清:嘟蒂(Dirty),是位富有、轻佻、神经质又酗酒无度的美丽女郎;拉扎尔(Lazare),相貌丑陋的犹太女人,共产主义者、激进分子,随时愿为坚定信仰而献身;还有年轻、温顺的歌泽妮(Xénie)。故事开场于伦敦一家妓院,托普曼和多蒂一夜狂欢。随后,场景转向巴黎,托普曼向拉扎尔坦白多蒂的故事,以及自己种种不齿的痛苦与欲望。日复一日,醉生梦死,他在一夜宿醉后偶遇格泽妮,重病的托普曼得到格泽妮无微不至的照顾。康复之后,托普曼前往巴塞罗那,西班牙已在内战边缘,一场罢工正在孕育,战争的阴霾笼罩都市。托普曼收悉嘟蒂来信,得知她即将前往巴塞罗那与自己汇合;拉扎尔则谋划着向监狱发起进攻;格泽妮与托普曼的好友米歇尔相识……接二连三的动荡之后,嘟蒂和托普曼动身前往德国。故事最后,嘟蒂也离开了托普曼,主人公一个人在法兰克福,看着少年纳粹游行,预示着时代的剧变即将到来。
柠檬
《柠檬》是与太宰治、中岛敦并称,受川端康成、三岛由纪夫等称赞的日本作家梶井基次郎的经典作品集,全新收录从未被翻译成中文的数篇作品,共计二十六篇中短篇小说。 梶井基次郎擅长以象征的手法及病态的幻想构织出病者忧郁的世界及理想,作品以《柠檬》为代表,投射出一个宿疾缠身的青年之心象,不受一般阶级社会观念的影响,跨越时代仍能为后世拥戴,因而被誉为昭和的古典。三岛由纪夫等作家都曾表明受其影响。
蚁术词选
词集。元末明初邵亨贞(1309—1401)撰。亨贞有《野处集》已著录。此集收词一百四十首。有“拟古”十首,分别拟白石、稼轩、遗山诸名家,题为“夜宿西掖”、“汴堤送别”、“水槛过雨”、“垂虹夜泊”之类。可见作者师法名家,认真揣摹不同风格。其词多咏物、即景、借事抒怀。《恋绣衾·辛丑元日》平浅如自口出,写年时风俗民情,有生活实感。而另一首《花间诉衷情》词则以名物排列,表达一定意境,有景有情,耐人品味,在词向曲过渡的艺术继承中, 占有明显地位。所写长调约居半数,亦有引人注目之作。有《四部丛刊三编》本。唐圭璋辑入《全金元词》时删去曲调三首,又收周泳先补辑词三首。
御制逍遥咏
《御制逍遥咏》十一卷,《逍遥咏》成书于淳化元年(990)七月,由臣属作注释的可能性更大。以五七律为多数。主旨是阐释道家义理。常用的典故是一些道家、道教概念,如‘乾坤’‘阴阳’‘道德’‘大道’‘自然’‘无为’‘逍遥’‘修炼’等。诗歌语言风格比较复杂,原文语言既有晦涩难懂的一面又有平易浅近的一面。注解语言则倾向于晦涩难懂。以诠释为主而缺乏形象。”收于高丽藏。
摩诃止观
凡十卷(或作二十卷)。天台大师智顗(538~597)讲述于隋代开皇十四年(594),弟子灌顶(561~627)笔录。又称天台摩诃止观。略称止观。收于大正藏第四十六册。与法华玄义、法华文句合称法华三大部。本书为智顗晚年所讲述,亦为其著作中体系最圆熟之论书。书中详说圆顿止观之法,阐述智顗独特之宗教体验与宗教实践。智顗为叙说以禅观思惟体得超常识之宗教境界之蕴奥─圆顿止观,故将其具体实践法分成总论略说(五略)与别论广说(十广),详加解说。五略,指发大心、修大行、感大果、裂大网、归大处等五段;十广,指大意、释名、体相、摄法、偏圆、方便、正观、果报、起教、旨归等十章;二者并称五略十广。据止观辅行传弘决卷一之一载,本书原有三种类本,一为二十卷,一为十卷,第三种即今本,三者皆称圆顿止观,时人传说第二者为广本,第三者为略本,实则第三乃第二之再治本,而改题为摩诃止观。宋代天圣二年(1024),依遵式之奏请,将本书入藏;淳熙三年(1176),大藏开版时校刊。本书之注释书颇多,有湛然之止观辅行传弘决四十卷、止观义例二卷、止观大意一卷,及梁肃之删定止观三卷等。
圣六字大明王陀罗尼经
一卷,赵宋施护译。佛在给孤独园,为阿难说二咒,是但对扬阿难而说,非有别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