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史演义
作者:杜纲
清代白话长篇历史演义小说,六十四卷。题“玉山杜纲草亭氏编次”, “云间许宝善穆堂氏批评”, “门人谭载华南溪氏校订”。作者杜纲,字振三,号草亭,参见附录小传。卷首有序,序署“乾隆五十八年岁在癸丑端阳日愚弟许宝善撰”,并有凡例二十条。今存乾隆癸丑(1793) “吴门甘朝士局刻”原刊本、嘉庆二年自怡轩重刊本、道光二十二年敬业山房刊本等。本书记述的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民族关系最为纷繁复杂、战乱最为激烈频仍的时期。这段历史时间虽不长,但它包括了六个政权的分裂与更迭,它们分别是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其中的政治军事事件、人物经历等变化频繁。但作者以北齐的建立直至灭亡为主线,以北齐高祖高欢的出世作为切入点,将这段关系复杂难理的历史梳理得井井有条,眉目清晰,显示了良好的文学与史学素养。
章节列表
升序↑- 第一卷 魏宣武听谗害贤高领军固宠献女
- 第二卷 于皇后暗中被弑彭城王死后含冤
- 第三卷 改旧制胡妃免死立新君高肇遭刑
- 第四卷 白道村中困俊杰武川城上识英雄
- 第五卷 怒求婚兰春受责暗行刺张仆亡身
- 第六卷 谐私愿六浑得妇逼承幸元怿上蒸
- 第七卷 幽母后二贼专权失民心六镇皆反
- 第八卷 太后垂帘重听政统军灭贼致亡身
- 第九卷 骋骑射沃野遇仙迫危亡牛山避寇
- 第十卷 五原路破胡斩将安亭道延伯捐躯
- 第十一卷 天宝求贤问刘贵洛周设计害高欢
- 第十二卷 剪劣马英雄得路庇幸臣宫阙成仇
- 第十三卷 赐铁券欲图边帅生公主假作储君
- 第十四卷 内衅成肃宗遇毒外难至灵后沉河
- 第十五卷 改逆谋重扶魏主贾余勇大破葛荣
- 第十六卷 魏元颢长驱入洛尔朱荣救驾还京
- 第十七卷 赵嫔无辜遭大戮世隆通信泄群谋
- 第十八卷 明光殿强臣殒命北中城逆党屯兵
- 第十九卷 战丹谷阵亡伯凤缩黄河天破洛阳
- 第二十卷 救帝驾逢妖被阻战恒山释怨成亲
- 第二十一卷 尔朱兆晋阳败走桐花女秀容立功
- 第二十二卷 立广陵建明让位杀白鹞高乾起兵
- 第二十三卷 假遣军六镇愿反播流言万仁失援
- 第二十四卷 据邺城四方响应平洛邑百尔归诚
- 第二十五卷 立新君誓图拨乱遇旧后私逼成婚
- 第二十六卷 运神谋进兵元旦追穷寇逼死深山
- 第二十七卷 乙弗氏感成奇梦宇文泰获配良缘
- 第二十八卷 思政开诚感贺拔虚无作法病高王
- 第二十九卷 妖术暗侵凶少吉神灵呵护死还生
- 第三十卷 宇文定计敌高王侯莫变心害贺拔
- 第三十一卷 黑獭兴师灭陈悦六浑演武服娄昭
- 第三十二卷 魏孝武计灭晋阳高渤海兵临京洛
- 第三十三卷 逼京洛六浑逐主奔长安黑獭迎君
- 第三十四卷 娶国色适谐前梦迁帝都重立新基
- 第三十五卷 送密函还诗见拒私宫婢借径图成
- 第三十六卷 施邪术蛊惑夫人审私情加刑世子
- 第三十七卷 改口词曲全骨肉佯进退平定妖氛
- 第三十八卷 黑獭忍心甘弑主道元决志不同邦
- 第三十九卷 梦游仙玉女传音入辅政廷臣畏法
- 第四十卷 潼关道世宁捐躯锁云轩金婉失节
- 第四十一卷 结外援西魏废后弃群策东邺亡师
- 第四十二卷 奔河阳敖曹殒命败黑獭侯景立功
- 第四十三卷 归西京一朝平乱惧东邺三将归元
- 第四十四卷 私静仪高澄囚北逼琼仙仲密投西
- 第四十五卷 纵黑獭大将怀私克虎牢智臣行计
- 第四十六卷 玉仪陌路成婚媾胜明誓愿嫁英雄
- 第四十七卷 攻玉壁高王疾作据河南侯景叛生
- 第四十八卷 用绍宗韩山大捷克侯景涡水不流
- 第四十九卷 烹荀济群臣惕息杖兰京逆党行凶
- 第五十卷 陈符命群臣劝进移魏祚新主登基
- 第五十一卷 宇文后立节捐躯安定公临危托后
- 第五十二卷 晋公护掌朝革命齐主洋乱性败常
- 第五十三卷 烧铁笼焚死二弟弃漳水杀尽诸元
- 第五十四卷 齐肃宗叔承侄统周武帝弟继兄尊
- 第五十五卷 弃天亲居丧作乐归人母惧敌求成
- 第五十六卷 争宜阳大兵屡却施玉天诛亟行
- 第五十七卷 和士开秽乱春宫祖孝征请传大位
- 第五十八卷 琅琊王擅除宵小武成后私幸沙门
- 第五十九卷 齐后主自号无愁冯淑妃赐称续命
- 第六十卷 拒敌军延宗力战弃宗社后主被擒
- 第六十一卷 捋帝须老臣爱国扪杖痕嗣主忘亲
- 第六十二卷 修旧怨股肱尽丧矫遗诏社稷忽倾
- 第六十三卷 隋公坚揽权窃国尉迟迥建义起兵
- 第六十四卷 代周家抚临华夏平陈国统一山河
猜你喜欢的书
实用主义
美国哲学家、实用主义创始人之一詹姆士(WilliamJames,1842~1910)的主要著作。1907年5月在纽约出版。该书收集了詹姆士1906年在美国波士顿罗威尔研究所和1907年在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发表的8篇讲稿。此外,还附录了从《真理的意义》中选出的有关的4篇论文。在书中,詹姆士主张以哲学家的气质来划分哲学阵营,柔性气质者为理性主义者,刚性气质者为经验主义者。实用主义哲学则是一个调和的体系。詹姆士提出,实用主义是一种方法,人们可以用这种方法解释和规定实在和客体的意义,规定观念和信仰的意义。针对哲学史上的情况,詹姆士提出哲学不但追求统一性,而且还追求全体性。从实用主义的角度考察,世界在许多方面是多元的,因此,“我们反对一元论的独断而服从经验上的发现”。詹姆士还详细论证了自己的真理观,提出真理就是能在经验上顺利地引导我们,真理是有用的思想。此外,书中还对实用主义与人本主义、与宗教、与常识等课题进行了论证,批判了传统的形而上学观念。这部著作集中体现了实用主义学说和詹姆士哲学的基本见解。
高东溪集
一名《东溪集》。诗文别集。宋高登撰。二卷。登字彦先,号东溪,漳浦(今属福建)人。宣和间为太学生。靖康祸起,曾与陈东伏阙上书,请诛蔡京、童贯等六贼。绍兴二年,举于礼部,以廷对过于切直,授富山主簿,又改任右县令。以不肯为秦桧父立祠而被陷害。后经朱熹奏乞褒录,追赠为迪功郎。其集《文献通考》作二十卷,《直斋书录解题》、《宋史·艺文志》俱作十二卷。原本今皆不传,是集为明嘉靖五年(1526)林希元所编辑,仅分上、下二卷,有书、疏、论、议、辨、说等二十篇,诗三十一首,赞五篇,箴铭二十六篇,词十二首,启二篇。佚文甚多,今观集中遗作,忠义抱国之志尚见,凡书论时事,言直词梗,如其自述,“性兮火烈,心兮石坚。有誓兮平虏,无望兮凌烟”。其诗虽平凡,但志节尚高,多含忠烈之气,愤怒不平之情。词《渔家傲》:“名利场中空扰扰,十里南北东西道,依旧绿衫尘扑帽。空懊恼,羡他陶令归来早。归去来兮秋已杪,菊花又绕秋篱好。有酒一樽开口笑。虽然老,玉山犹解花前倒。”乃晚年之作,反映超世之情,退隐之心。有《丛书集成初编》据《正谊堂全书》本排印本,前有序文二篇和《宋史》本传,后附录一卷,为朱熹注《褒录奏状》、《建立东溪先生词记》和东溪先生言行录。另有《四库全书》本,题《东溪集》;《艺海珠尘》本,作六卷;《乾坤正气集》本,作一卷。
唐书志传通俗演义
八卷九十回。明熊大木编撰。长篇历史演义小说,叙隋末李唐开国一段历史故事,起于隋炀帝大业十三年 (617),止于唐贞观十九年 (645)。以秦王李世民(即唐太宗)事为主,故又有刊本题《秦王演义》。明又有武林精刊本题《隋唐演义》者,与褚人获《隋唐演义》同名,实际大部抄录此书,亦是此书别名。该书开始写隋末李渊于晋阳起兵,定关中,受禅建唐称帝,复与宇文化及、李密、窦建德、王世充等群雄争夺较量,终于扫灭群雄,一统天下。在唐初立扫灭群雄的数次战争中,均是李渊之子秦王李世民发挥了重要作用。而李渊的另两个儿子建成和元吉为与李世民争天下,图谋加害李世民,李世民杀建成、元吉,即位为唐太宗。其后又记述了与突厥、高丽等的战争,全书终于征高丽班师回朝。该书叙事基本依据史书,以唐建国特别是李世民事为主线,其他方面史事则较略。基本上全面涵盖了这一段历史,几个主要人物形象也较鲜明,但文学成就不甚高。有明嘉靖癸丑(1553)杨氏清江堂刊本,藏日本内阁文库。明唐氏世德堂刊本,藏日本静嘉堂文库、尊经阁文库。明余氏三台馆刊本,藏日本宫内省图书寮。明万历四十八年(1620)武林藏珠馆刊本,藏日本内阁文库。
瞽言
瞽[gǔ]言,明清之际陈确的有关道德问题的论文集。共4卷,30余篇。自称其学说不苟同于习俗,“世皆切切然莫不以吾言之瞽”(《瞽言序》),故命之曰《瞽言》。反对宋儒把天理人欲绝对对立,认为“存天理,灭人欲”之说造成“身心之害百出”(《近言集》)。指出富贵福泽和忠孝节义一样,是庸圣皆同的人欲。要求人们“只时从人欲中体验天理,则人欲即天理矣,不必将天理人欲判然分作两件也。”(同上)肯定人的物质欲望和道德追求同样具有合理性。揭露周敦颐“无欲”之说为“禅障。”提出气、情、才即性,人性不能离开人的自然生命,批判“另悬静虚一境莫可名言者于形质未具之前,谓是性之本体”的理论是“援儒入释”的学说。(《圣学》)重视“习”在人性修养中的重要意义,认为人的道德品质“所以有善有不善之相远者,习也,非性也,故习不可不慎也”。(《子曰性相近也二章》)并进而提出“素位”的道德修养方法,宣称“素位是戒惧君子实下手用功处。”(《与刘伯绳书》)只要人们各安其分,诚身改过,“正己反求”,则能“自得而无怨尤”(《生计》),从而达到理想的道德境界。《瞽言》比较全面地反映了陈确的伦理思想。
大胜金刚佛顶念诵仪轨
大胜金刚佛顶念诵仪轨,一卷,唐金刚智译,日本亲尊题记,编号九八〇。
四分律
又名《四分律藏》、《昙无德律》。印度小乘佛教上座部系统法藏部戒律。后秦佛陀耶舍与竺佛念共译,60卷。全律由四部分组成,故名。第一部分叙述比丘应遵守的戒律250条;第二部分叙述比丘尼应遵守的戒律348条及受戒、说戒两犍度。第三部分包括从“自恣犍度”到“法犍度”等十五种犍度。第四部分为房舍、杂两犍度及结集法、调部、毗尼增一。律中对比丘、比丘尼平日衣、食、住、行、修习、内部关系、对外关系、议事规则、僧团活动等各方面应遵守的戒律作详细说明,要求比丘、比丘尼在身、口、意三个方面都必须收摄身心,止恶生善,并对违犯戒律者应如何处理也作了明确规定。律中还保存许多佛教史实、印度社会状况史料,是研究古印度社会、佛教史及佛教教团生活的重要资料。亦为唐代律宗依据的基本经典,因此也是研究中国佛教的重要资料。为历代大藏经所收。影响较大的注疏有:唐法砺《四分律疏》十卷、唐道宣《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三卷(或六卷、十二卷)、《四分律含注戒本疏》四卷、唐怀素《四分律开宗记》十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