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纲

- 姓名:杜纲
- 别名:字振三,别号草亭老人
- 性别:男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江苏昆山人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
- 民族族群:
杜纲(约1742——约1800)清代乾嘉时期的一位通俗小说家,生卒年月不详,字振三,别号草亭老人,江苏昆山人。生活于清乾隆时期。乾隆十九年(1754),参加童试,受知于当时的昆山令许治。杜纲少补诸生,颇有声名。其时经生家久不治古文,唯于八股时文中讨生活,而杜纲却不甘受举业之牢笼,“独上下百家,午幽隐难穷之处,辄抒其独见,发前人所未发”,表现出难能可贵的独立探索精神。大约由于对举子业的揣摩功夫不够,杜纲一生科名不遂,未登仕途,以布衣终老。杜纲虽然始终属于社会的下层,但仍同官场中的人物时有往来。他幼时同学许兆椿,乾隆三十七年(1772)中了进士,五十九年(1794)出知松江府,杜纲正出治下。杜纲“时时过访,绝未尝干以私,兆椿益爱敬焉”。‘与杜纲为至友而又有身份的,还有一位许宝善。许氏江苏青浦人,乾隆二十五年(1760)进士,授户部主事‘历员外郎中,报浙江福建道监察御史.
他的一生共创作了三部小说:《娱目醒心编》、《北史演义》和《南史演义》。杜纲生年当在乾隆七年(1742)左右。《娱目醒心编》为清代乾隆年间惟一的一部拟话本小说集,在继承拟话本劝善惩恶的创作宗旨的同时,将头回变长,创立了拟话本的一种“变体”。小说故事多取材于江浙一带的现实生活,使作品带有鲜明的时代感和地域色彩。《北史演义》和《南史演义》两部历史小说,继承了以往历史小说以“通俗为义”、“据实指陈”的创作倾向,借用才子佳人小说的创作手法,使历史小说在尊崇信实的同时,进行大胆的艺术虚构,将原本史书“传”的内容,运用演、转、插等手法,融入到“本纪”中,从而实现了对历史整体的、有机的演述。在历史小说与拟话本小说创作均走向衰弱的清中叶,杜纲的小说保持着难得的文人独创品格,也奠定了他在中国通俗小说史上的地位。
据光绪《昆新两县续修合志》卷三十一,杜纲少补诸生,别号草亭老人,著有《近是集》。他是乾隆时期著名的通俗小说作家,除撰有本书外,另撰《南史演义》(现存乾隆六十年刊本)、《娱目醒心编》,皆由许宝善作序。许宝善于《娱目醒心编》之序中称杜纲“读书识道理,老不得志,著书自娱”。据《南史演义》的“凡例”,杜纲有感于古之演义,前有《东西晋演义》,后有《隋唐演义》,故而编了这《北史演义》与《南史演义》。本书的“凡例”称凡正史所载,无不备录,间采稗史事迹,补缀其阙,以广见闻所未及,皆有根据,非随意撰造者可比。遍观全书,可知此言不虚。
猜你喜欢的书
苏轼选集
苏轼在宋代以及后世都产生了巨大影响,其诗词文皆成为历代学习的典范,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歌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本书精选诗240多首、词50多首、文近30篇,都按写作先后排列,涵盖各体代表作品,基本反映了苏轼文学成就的大致风貌,注释、评点均极精审,为近年来罕见之优秀选本,对欣赏和研究都大有裨益。
闻过斋集
元文别集。8卷。吴海撰。《四库全书》曾据两淮盐政采进本编入别集类。本集有明成化年间邵铜刻本、明范氏天一阁抄本等主要善本。卷首有明建文三年(1401)徐起序。本集是吴海的门人王偁所编,王偁是王翰之子,王翰于明洪武十一年(1378)将王偁托付给吴海,自刎而死。据徐起序,本集曾由胡伯宁首次刊行于福建。卷1—2为叙,卷3—4为记,卷5为墓志铭、行状,卷6为书、哀辞、传,卷7为箴、铭、题跋、赞,卷8为杂著、祭文。卷末有明建文三年王偁跋。吴海的文章典雅流畅,徐起《序》称:“叙事严整,议论正大,雄健宏奥,离合变化,一归于理。”吴海平生虚怀若谷,以闻过斋作为自己书斋之名,所以当门人王偁编其文集时,就名为《闻过斋集》。吴海是王翰的挚友,他为王翰写下《友石山人墓志铭》、《王山人哀辞》、《友石山人真赞》等多篇文章,并一一编入《闻过斋集》,这些文章不但写得真挚感人,也是有关诗人王翰生平的重要资料。
黄帝阴符经注解(邹䜣注)
黄帝阴符经注解,题「崆峒道士邹䜣注」。邹䜣即南宋理学家朱熹化名。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玉诀类。又《四库全书》收入此书一卷,标名《阴符经考异》。是书经文取四百余字本,分上中下三篇而不题章名。注文着重以理学心性理气之说释经,并多处附加按语,考订校对各家经文异同。其断定「人以愚虞圣」以下一百十四字为经文,可备一说。书中又有黄瑞节附录,颇引朱子及须溪刘氏(刘辰翁)之说释经。据《四库提要》引《吉安府志》,黄瑞节乃元代人,而是书问世已至元末。
五宗原
全一卷。又作五宗源、五宗元。明代汉月法藏撰。崇祯元年(1538)刊行。今收于卍续藏第一一四册。密云圆悟之法嗣汉月法藏由于反对曹洞宗抹杀五家宗旨,仅单传释迦拈花一事,故评之为室中密授之死法,乃强调自威音王以来,无一言一法非五家宗旨之符印,为纠正曹洞宗之误而着此书。书成之后,其法弟木陈道忞著「五宗辟’,呵骂汉月。其门人潭吉弘忍则撰‘五宗救’非难木陈,极力为师辩护。此外,汉月之师密云圆悟,斥其为名利之徒,撰‘辟妄救略说’十卷。清雍正帝亦著「拣魔辨异录’,破斥潭吉之五宗救。故五宗原遂成为卷起师徒法眷间论争之书,可见明代禅风之一斑。其内容有临济宗、两脉合宗其来有据、云门宗、沩仰宗、法眼宗、曹洞宗、总结、传衣法注等八章,并附录济宗颂语。
圣六字增寿大明陀罗尼经
宋北印土沙门施护译,佛在祇园,阿难有病,佛诣彼说咒救之。
菩萨本业经
全一卷。吴·支谦译。又称华严经净行品、本业经、净行品经。收于大正藏第十册。本经以华严经净行品为中心而成立为一经,旨在阐述在家菩萨之理想。对照华严经与本经,很难断定由本经扩充成为华严经,或从华严经抽出浓缩成为本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