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你喜欢的书
上下古今谈
散文集,张恨水著。张恨水是“鸳鸯蝴蝶派”代表作家,一直为小说家的巨大声名所掩,散文印行于世者并不多,世人之中知者亦少。《上下古今谈》,全书别具风格,行文冲淡,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幽默风趣,寓庄于谐,真个是嘻笑怒骂皆成文章,让读者在忍俊不禁掩口葫芦中,又感到淋漓酣畅的痛快。
杨树达讲文言修辞
20世纪是中国学术史上承上启下的关键时代,中国的现代学科都是在这一阶段建立起来的,中国的传统学术也在这一阶段实现了现代化转型,或者在现代学科中得到延续。读中国书,不可不知中国特色的修辞。不明中国特色的修辞,易犯事不明、物不显、犯人忌等毛病。中国修辞与西方修辞相异之处甚多,然知之者实少。杨树达《中国修辞学》实为中国特色修辞学的奠基之作。如列改易、增益、删削、颠倒、改窜、嫌疑、参互、存真、合叙、错综等项,非今天普通修辞学教科书所能明示。
太上灵宝智慧观身经
法琳《破邪论》列举道经中有《智慧观身大戒经》,该经当出自六朝。唐孟安排《道教义枢》引该经,但引文不见今本,本经或是残卷,或是缩本。述静观真人观身实相,了见世法皆空,劝人修心静心。
天父诗
宣传太平天国道德的诗集。刊刻于1857年,共五百首,大部分为洪秀全所作,集中反映了洪秀全的伦理思想,具体来说有以下几部分内容:(一)以“正直善真”为根本原则,反对“邪曲恶假”,指出“人妖分别在邪正,邪些是妖正是人,邪些极贱正极贵,邪些该砍正该升。”(二)提出宫廷生活的道德规范,即炼正遵旨;姊妹和睦;虔诚欢喜;炼好心肠;炼好情面;炼好声气;不好眼毒;爱人如己。(三)人的思想、行为与幸福、快乐之间关系是:思想、行为“正直善真”,则人就应该获得幸福和快乐;思想、行为“邪曲恶假”,则人就当罚为痛苦和灾祸。(四)重新强调太平天国初提出的“十款天条”的伦理意义。人要奋发向上,扬善疾恶,而行为举止、言谈话语都要“遵条遵命”,谨慎行事。(五)提出了“四不”,即不要起歪心,不要起邪心,不要起奸心,不要起贪心。(六)要争取“十多”,即要功劳多,要享福多,要好心多,要贵气多,要好样多,要威风多,要暗好多,要光荣多,要真凭多,要尊贵多。(七)强调要爱人不要害人,指出“爱人爱自己”,“害人害自己”,善恶终有报等思想。(八)提出“四失天伦”论,即子不敬父失天伦,弟不敬兄失天伦,臣不敬君失天伦,下不敬上失天伦。这部诗集反映了太平天国复杂而又重要的伦理思想。
中国通史(第七卷)
白寿彝总主编,共12卷、22册,1400余万字,系统地论述了自远古时代至1949年的中国历史。本书开创了一种新的综合体史书体裁,其中包括编年体、传记体、纪事本末体、图版语表体、史论体及章节体。全书从1979年开始,在数万名专家学者20年的努力下,于1999年全部出齐。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年来部头最 大、水平最高的一部通史著述。《中国通史 第七卷——中古时代·五代辽宋夏金时期(上、下)》本卷综述五代、辽、宋、西夏、金史,分序说、综述、典志、传记4编。在序说中,对这个时期历史研究的材料、研究状况、考古发现分门别类进行概述;在综述中通贯叙述这前后近500年历史的发展过程;在典志中对各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典章制度进行研究;在传记中对重要人物作了生动具体的论述,并对这个时期科学技术作颇具深度的概括。参与本卷撰写的都是国内一流的专家学者,全书内容丰富,叙事全面,语言流畅,是国内外第一部通贯综述五代辽宋夏金时期的断代史巨制。
春秋释例
晋杜预撰,15卷。杜预,字元凯,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西晋将领、学者。曾任镇南将军,都督荆州诸军事,封当阳县侯。长于《春秋》、《左传》,此书外,另有《春秋左氏经传集解》,是今存最早的《左传》注本。杜预认为《春秋》经文的条贯必出于《左传》,《左传》的义例,总归于“凡”。《左传》称“凡”者五十处。皆为旧史之义例。孔子因之为《春秋》 一书之正例,《春秋》另有变例与孔子自为之例。大旨以为“经之条贯必出于传,传之义例归总于凡”,故详考经义,阐释《左传》凡例。《四库总目提要》谓:“《春秋》以《左传》为根本,《左传》以杜解《春秋左氏经传集解》为门径,《集解》又以是书为羽翼。”原书已佚,今从《永乐大典》中辑出。有《古经解汇函》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