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珠缘
作者:陈蝶仙
近代白话章回小说。6集96回,另“楔子”1回。天虚我生(陈蝶仙)著。初集、2集32回本有两种本子:光绪二十六年(1900)大观报馆(杭州)铅印本;同年四月萃利公司(杭州)铅印本(光绪二十九年(1903)九月再版)。光绪三十三年(1907)七月萃利公司出版初集至4集64回铅印本。卷首有何春旭《弁言》2篇以及何春楙(懒鹤)、赵组章(冕英)、陈蝶仙、朱素仙(澹香)诸人题诗若干首。卷末附作者《自跋》及金振铎(懒盒)、华亭一鹤(梦石)、汪大可评论各1篇。小说主要叙述杭州宦门之后秦宝珠及其亲友的情缘故事。以“缘”字牵引出秦府第四代儿女的情怀,反映出清末大家庭的盛衰。书中描写人物众多,以秦氏宗族为主,旁及姻亲故旧宾朋闲客童仆奴婢等,人物·性格突出,生动刻画出清末社会的众生相。
章节列表
升序↑- 第一回 石书生梦入碧栏杆 金公子说明玉蝴蝶
- 第二回 小书生秦府作西宾 大花园石生谒东生
- 第三回 西花厅赴席无埙篪 南正院演书供色笑
- 第四回 花婉香拥衾春卧病 秦宝珠烧烛夜谈心
- 第五回 镜里相看深情绮丽 闺中调笑微露娇嗔
- 第六回 柳夫人挈眷贺生辰 花小姐伤春吟艳曲
- 第七回 谱新声藕香讲音律 惊谶语婉姐吊残红
- 第八回 问病床前袅烟誓死 依人篱下婉香伤心
- 第九回 因喜成悲三更惊梦 疑真恐假一味痴情
- 第十回 痴公子痴情调美婢 软小姐软语谑娇鬟
- 第十一回 病袅烟虚心怕鬼 情宝珠慧眼识人
- 第十二回 集书句巧拈红楼令 夺酒盏笑涴碧罗襟
- 第十三回 好弟弟娇倩醉扶归 软姐姐密报好消息
- 第十四回 情公子撮合小鸳鸯 婉姐儿邀赏大富贵
- 第十五回 结芳邻可园生色 良宴会山馆留春
- 第十六回 嗜余桃小妹笑哥哥 分兼金大方推嫂嫂
- 第十七回 闹戏园葛亮甫遭打 代帐桌夏作珪弄权
- 第十八回 秦宝珠病欹红玉枕 沈藕香亲送绣金衣
- 第十九回 赚巨款奴才捐官 赦小过主人积德
- 第二十回 送鲜花石时助宴 拾睡鞋袅烟担忧
- 第二十一回 暗猜疑秦公子受屈 明讥讽叶大人贻羞
- 第二十二回 画锦堂琴边飞竹笛 洗翠亭月下放荷灯
- 第二十三回 天风楼两夫人看火 新花园诸名士标题
- 第二十四回 一览亭李冠英防电 大洋房盛蘧仙论风
- 第二十五回 种松树秦文伏见识 游栩园蘧仙触相思
- 第二十六回 梦中梦翻舟惊恶兆 病中病支枕听诗声
- 第二十七回 读诗笺眉颦花婉姐 换绣枕情注顾眉仙
- 第二十八回 论宫商宝珠见实学 买文字显宦盗虚名
- 第二十九回 莽宝珠误嗔好姐姐 苦媚香遗集惜惺惺
- 第三十回 送花果秦琼缔姻 舐纸窗小环出丑
- 第三十一回 活离别颈回三尺练 死缠绵臂啮一条痕
- 第三十二回 趁颠狂小环索命 了冤孽叶赦归阴
- 第三十三回 苦圆圆奉母质银簪 好宝宝瞒人赠金镯
- 第三十四回 绣货铺张总管拚股 美人局来顺儿迷魂
- 第三十五回 听莺处座上讶雄谈 逐马蹄道旁笑倾盖
- 第三十六回 行酒令良朋猜性格 渥被窝小婢占温柔
- 第三十七回 一枰棋痴儿呵冻手 两首诗玩妇笑钟情
- 第三十八回 拈阄儿令翻蝴蝶会 唤美人曲唱牡丹亭
- 第三十九回 染果毒来顺儿结果 成家室石漱姐还家
- 第四十回 对葵床四姊妹谈心 抄叶府一家人分手
- 第四十一回 血模糊命索一颗头 花绰约诗联三十韵
- 第四十二回 毁春册小夫妻反目 成好事大德慧过人
- 第四十三回 三尺剑蒋圆儿戕命 一席话石漱姐寒心
- 第四十四回 叶小姐潦草依秦 石公子探花及第
- 第四十五回 得月楼台良宵闻笛 集词牌令秋字飞觞
- 第四十六回 软心肠宝珠哭姊姊 巧口角丽云笑哥哥
- 第四十七回 小广寒法曲舞霓裳 大闹热飞觞折桂令
- 第四十八回 听琴夜宝珠招薄怒 下场时秦琼遇冤家
- 第四十九回 报春闱吉士攀龙 秋兴诗谜换蟹宴
- 第五十回 小儿女活拆凤鸾俦 老夫人另订鸳鸯谱
- 第五十一回 俏丫环妙语止伤心 好姊妹分襟齐下泪
- 第五十二回 易鲛绡断肠分手 闻燕喜狂笑偏心
- 第五十三回 病宝珠对镜惜芳姿 俏丽云登山听松籁
- 第五十四回 两头亲花学士悔婚 一手本秦宫保请旨
- 第五十五回 感皇恩叶家表双节 奉圣旨秦氏娶三妻
- 第五十六回 绝艳惊逢浣花醉酒 佳期再阻婉姐居丧
- 第五十七回 收寄女沈左襄仗义 哄行人花占魁出殡
- 第五十八回 认花容姊妹讶生蓬 祭江口弟兄悲死别
- 第五十九回 连城璧合宝珠迎亲 合浦珠还蘧仙失喜
- 第六十回 新婚夕夺被俏嗔郎 好春宵入帏怜小妹
- 第六十一回 嫁浣花宝珠悲失蜀 劝眉仙婉姐暂归宁
- 第六十二回 冷素馨多情圆旧约 沈浣花巧语难新郎
- 第六十三回 破猜疑分明留蜥蜴 配奇婚颠倒做鸳鸯
- 第六十四回 秦公子偿还风流债 石书生归结泪珠缘
- 第六十五回 盛蘧仙议续泪珠缘 华梦庵醉演家庭史
- 第六十六回 论婚姻鬼计擅牢笼 谋家产疯神猜计画
- 第六十七回 为朋友热心出死力 算家用冷眼看生机
- 第六十八回 溯风水中年才养子 欠租米流弊属家丁
- 第六十九回 怕痛苦巾帼改须眉 享闲福家庭亲骨肉
- 第七十回 一字课大家斗心角 两首诗小妹悟情禅
- 第七十一回 何祝春笼络守财奴 秦宝珠听讲生公法
- 第七十二回 晏除夜画筵开翡翠 消白昼绣被覆鸳鸯
- 第七十三回 认玉船大方不推究 结珠胎小妹太娇羞
- 第七十四回 亲上亲云儿出嫁 美中美婉姐说诗
- 第七十五回 忆旧游美姊感年华 求新学魁儿赴日本
- 第七十六回 何祝春查帐释疑团 沈浣花多情感痴梦
- 第七十七回 登日报眉仙尽人事 借风琴赛儿论声音
- 第七十八回 小兄弟有心营兔窟 老奴才无术补羊牢
- 第七十九回 诡计多端桃僵李代 人心叵测害命图财
- 第八十回 顾长寿迷魂破诡计 李冠英仗义断官司
- 第八十一回 哄丧事文老逝世 慰慈怀珠儿诞生
- 第八十二回 参情禅宝珠发奇论 偿孽债香玉起痴心
- 第八十三回 儿女痴情未甘离别 夫妻调笑不碍讥锋
- 第八十四回 两姊妹缘分共三生 难兄弟商量留一脉
- 第八十五回 沈藕香预患思防 葛云伯将机就计
- 第八十六回 苏丽君牢笼施妙手 石漱姐举动露机心
- 第八十七回 着甚来由富人举债 是何秘密死者遗言
- 第八十八回 双妯娌同心御外侮 两婆媳合力逼分家
- 第八十九回 柳夫人识透锦囊计 花小姐险做管家奴
- 第九十回 治繁剧创行分院制 得安乐重演合家欢
- 第九十一回 好朋友替作不平鸣 小兄弟纵谈因果事
- 第九十二回 十杯酒甜酸辨滋味 两房妻左右做难人
- 第九十三回 盛蘧仙试行新计划 华梦庵惯逞旧风狂
- 第九十四回 感年华落梅比身世 忒潦草娇啐贺生辰
- 第九十五回 林爱侬未改女儿腔 华疯儿不脱伧夫气
- 第九十六回 弹指流光物犹如此 形容尽致人何以堪
猜你喜欢的书
增注唐策
不著编辑者名氏。前有明正德丁丑新安汪灿《序》,惟言旧刊《唐策》,不知谁集,考书中魏徵作“魏证”,与《古文集成》同,则亦宋人作也。其集中所录,兼有唐人策论、书状、表奏之文,而独以《唐策》为名者,盖辑以备答策之用,从所重耳。每篇略标其要语於上方,而卷前目录又摘其所标之语於题下,中间注语有“崇曰”、“张曰”、“李曰”、“窦曰”、“董曰”诸目,“崇曰”一处作“王崇”,则是其名,而馀又皆题其姓,均莫详其所自,亦不知诸人为谁。殆当时盛行,其本互相训释,而书贾合刊之耳。所注虽简略,而所录皆唐人名作,持择颇审,非明代坊选,冗滥无序者可比,存之亦足备采择也。
三冈识略
清代笔记。一名《莼乡赘笔》。清董含撰。十卷。含字阆石,一字榕城,别号赘容,华亭(今上海松江)人。生卒年不详,顺治十八年(1661)进士。后因奏销案被革职,终生未再出仕。作者盛年效力清廷,晚年却穷困潦倒,唯慷慨悲歌以自慰。是书为其平日札记编辑而成。据其凡例,系随年纪录闻见之事,始于顺治元年甲申(1644),终于康熙三十六年丁丑(1697),经历五十四年始成书。内容较丰富,对社会生活、民俗、民情诸多方面均有真实记载。以记述明末清初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为最重要。如记述清兵荼毒松城的罪行,郑成功北伐及均田均役等事件,可补清代史乘之缺,有康熙十七年(1678)光复堂刊本、说铃本、《申报馆丛书续集》本。
林徽因书信集
林徽因作为深受大众喜爱的民国才女,其情感经历、文采才干与绝代风华都一直吸引着广大读者。这本书是林徽因一生书信的收录总集。不仅收录了林徽因写给胡适、金岳霖、沈从文、梁思成等的信件,更增添了部分首次面世的手稿。读者不仅能随着书信的文字真切感受作者当时的内心与生活,还可以在阅读中了解民国时期的社会状态以及当时真实的历史面貌。
春秋年表
一卷。撰者不详,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云:“《春秋四二十国年表》一卷,不知何人作。自周而下,次以鲁、蔡、曹、卫、滕、晋、郑、齐、秦、楚、宋、杞、陈、吴、越、邾、莒、薛、小邾。”因此表正二十国,因此《四库提要》据此推定为陈氏所见之书。然此《年表》有许无越,与陈氏所见稍异,或非一书亦不可知。此书在宋代原为单行之本,岳珂刻印九经,乃附之于《春秋》之后,并加以补正添补,且与冯继先《名号归一图》同书刊刻。此书为研究《春秋》经史之工具书,内容简赅,便于检索。然于二十国中不列越,实为一失。此书最早在宋代与《春秋经传集解》合刻,单行本有明永乐刻本等。
祇园正仪
祗园正仪,一卷,宋道楷述,日本中薰跋。《续藏经》第一辑第二编第 二十三套第五册,第454页右~左。
山家义苑
凡二卷。宋代天台宗僧可观(1092~1182)撰。收于卍续藏第一○一册。本书旨在祖述天台宗山家派四明知礼门下之南屏派,并论述天台宗之要义。内容计有,卷上:双游义、金錍义十篇、十不二门中总别义、辨岳师三千书。卷下:部教义、定教义、受戒普说、议兰盆五章、初焰正义、料简借别名通等。全书除阐释天台教判之外,亦论及观无量寿经中‘五逆谤法’之义、梵网戒疏中之受戒要义,此外对宋代天台宗山家山外之争论,就佛身常住说、佛性说、事理三千说等问题,而评述四明知礼、净觉仁岳、孤山智圆等诸师之见解。为有关宋代天台宗之重要论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