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娃传

作者:白行简
李娃传

一名《国夫人传》,唐代传奇小说。白行简撰。初入唐陈翰《异闻集》,后采入宋《太平广记》。今以鲁迅《唐宋传奇集》和汪辟疆《唐人小说》本通行。取材于民间故事《一枝花》。描述荥阳公子某生迷恋上一个名叫李娃的娼女,旅资花尽,李娃为鸨母所迫抛弃了某生,某生沦为挽歌郎、乞丐,遭父毒打,在饥寒交迫之中为李娃所救,以后在李娃的鼓励下刻苦读书,终于得以登第,父子和好,某生与李娃也缔结了美满姻缘。作者揭露了封建家庭的虚伪和门阀制度的罪恶,塑造了一个心地纯洁、善良、忠于爱情的妇女形象。情节曲折,富有戏剧性,人物形象真实而生动,布局谨严,语言清简工细。

白行简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东维子集[四库本]

东维子集[四库本]

元代诗文别集。30卷。杨维桢撰。《四库全书》曾据浙江孙仰曾家藏本编入别集类。常见版本有明刻本、清沈氏鸣野山房抄本(《四部丛刊》据以影印)。卷首有明人孙承序。卷1-11为序,卷12-20为记,卷21为记、书题,卷22为志,卷23为碑、铭,卷24为神道碑、墓碑等,卷25-26为墓志铭,卷27为书、说、论,卷28为传、跋,卷29为诗,卷30为歌、辞、调、杂文。另有附录1卷(编为卷31),所收为有关诗文。《东维子集》主要收入的是文,诗只占1卷多,这可以看成本集的特点。杨维桢诗集传世有数种,版本也比较复杂,他的文章则主要保存在本集当中。卷中收入序的数量相当多,这与杨维桢在元代文坛的地位是相符的,一般来说,他的文章较平易顺畅,不象诗那样奇崛难解。杨维桢曾被人称为“文妖”,但本集所收入的文章则无所谓剪红刻翠以为涂饰,聱牙棘口以为古奥的毛病。与他在《鹿皮子文集序》卷6一文中所提出的文学主张是一致的。此本为四库本,本站也有标点本,可以搜索查找!

素王妙论

素王妙论

一卷,旧题汉司马迁撰。《隋书·经籍志》子部“五行”类称“梁有《太史公素王妙论》二卷,亡”;据《史记·殷本纪》“伊尹……往从汤,言素王及九主之事”,《索隐》曰:“太素上皇,其道质素,故称‘素王’。”此即司马迁所谓“素王”之义。《史记·越世家》裴骃《集解》有“太史公曰:《素王妙论》曰”之语,则《妙论》或亦非司马迁之自撰。是书早已亡佚,清马国翰自王充《论衡》中采得一节、自《太平御览》中采得三节,录为一卷,收入《玉函山房辑佚书·子编》“阴阳”类。宋王应麟《汉书艺文志考证》则补入“道家”类。有《玉函山房辑佚书》本、严可均《全汉文》本。

群经音辨

群经音辨

音义书。宋贾昌朝撰。7卷。贾氏因群经字多假借,形成同字音义有异,前人音训繁多,彼此不同,于是著此书加以辨析。搜集经传中形同而音训各异的字,按《说文》部首排列。分为“辨字同音异”、“辨字音清浊”、“辨彼此异音”、“辨字音疑混”、“辨字训得失”五类。其中“辨字同音异”多达五卷。根据《经典释文》,会集其音义,加以辨析。书分5门。卷1至卷5为“辨字同音异”,讨论一般的又音及借音。卷6包括3门:“辨字音清浊”、“辨彼此异音”、“辨字音疑混”,对典籍中依靠声调或声母、韵母的形态变化区别意义的字加以辨析。其中“彼此异音”,指意义相对相反靠声调变化区别;“字音疑混”指一为浊上, 一为浊去而意义不同。 卷七为“辨字训得失” ,讨论前人音注的正误得失。其中卷六的三门第一 次汇总了四声别义的材料,是研究汉语形态变化的重要资料。

海岳名言

海岳名言

一卷。北宋米芾撰。是编所録为米氏平日论书之语,表题 “名言”,当係后人所加。辞句豪快,其旨大抵宗魏、晋而薄唐、宋,从唐欧阳询、徐浩、薛稷、顔真卿、柳公权至宋蔡襄、沉辽、黄庭坚、苏轼、蔡京、蔡卞等,无不论难抨击。讥诋欧、柳书为丑怪恶札之祖;徐书肥俗更无气骨,薛稷大字用笔如蒸饼;顔鲁公真书便入俗品,云云。不免于言矜肆之习,抑扬太过。而所论运笔、布格之法,自有独到语,自抒心得,实能脱落蹊径,别阐精微,为书家之圭臬,临池者所宜探索也。然止二十余项,仅属小篇而已。刊有《王氏书苑》 本、《百川学海》 本、《说郛》 本、《美术丛书》 本、《盐邑志林》本、《四库全书》本、《横山草堂丛书》本、《湖北先正遗书》 本、《丛书集成初编本》。

二刻拍案惊奇

二刻拍案惊奇

短篇小说集。明末凌濛初作。与《初刻拍案惊奇》合称“二拍”。40篇,内有杂剧1篇,同《初刻》重复1篇,实有小说38篇。其中部分作品有一定价值,多数缺少积极意义。有的作品反映了市民的生活和思想意识,如《叠居奇程客得助》表现了商人的精神世界和经营准则。描写爱情婚姻的作品数量较多,《李将军错认舅》描写刘翠翠与金定生死不渝的爱情悲剧,《错调情贾母詈女》描写贾闺娘与宋小官歪打正着的爱情喜剧,《满少卿饥附饱飏》谴责忘恩负义、富贵易妻的行为,是其中较好的作品。另一类是公案小说,占有相当比例,其中《青楼市探人踪》、《进香客莽看金刚经》、《王渔翁舍镜崇三宝》等作品对封建官僚贪婪凶残的掠夺行径有强烈的揭露。书中有大量描写色情,宣扬宗教迷信、因果报应,鼓吹封建道德的作品或成分,典型的有《任君用恣乐深闺》、《庵内看恶鬼善神》、《行孝子到底不简尸》等。此书特点与《初刻》基本一致,但增加了大量的鬼神内容,使之鬼气充塞,思想、艺术比《初刻》更等而下之。最早有崇祯五年尚友堂刊本,今有古典文学出版社等校印本。

东林本末

东林本末

三卷。吴应箕著。吴应箕(1594—1645),字风之,又字次尾,明清之际安徽池州府贵池(今安徽贵池)县人。他是明末复社的领袖,领导了声讨阉党遗孽阮大铖的活动。该书序下注有一行小字:“书共六卷,存陈其年维崧太史家”。但该书实存上中下三卷,这可能是书刚编成时有六卷,后来删繁就简,合并为三卷。吴应箕在序中说:“东林者,门户之别名也;门户者,又朋党之别号。夫小人欲空人国,必加之以朋党。于是东林之名最著,而受祸为独深,要亦何负于人国哉!东林争言真伪;其真者必不负国家,伪者反至负东林。此实何欤?盖起事至五、六十年,相传多失其实。于是而有伪者,亦势使然也。今之所为东林者,又一变往时欲锢之林下者、今且下及草野。夫盛世岂有党锢之事?何论朝野,亦办其真与伪而已矣。余于是条次其本末,以使观者有所考而感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