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小史
作者:李伯元
章回小说。近代李伯元著。六十回。内容广泛反映维新运动时期之社会状况,从下层群众到豪绅官僚,从维新党到守旧党,从内政到外交,无不涉及。清廷官吏,昏庸腐朽,对于洋人百般逢迎。知府傅彦登,定了一条法规:“得罪了外国,都要重办。”书铺商人王毓生,捐资办学,被自称维新派的日本留学生悔生拐骗了三百两银子。饶鸿生赴美国、日本大玩一通,用掉二万两银子,一无所获。秦凤梧购买机器遇骗局,花光了公款。施风光以一千两银子,“运动”了一个洋务局会办。黄世昌将自己妻子送给制台大人两天两夜,进行“按摩”,弄到了一个银圆局提调的美差。朝廷提倡“立宪”,派平正出洋考察,表面一清如水,却暗中收受稀世之珍。写出了晚清官场的“群丑”图,表现了作者的改良主义思想,但对义和团运动有偏见。光绪二十九年(1903)《绣像小说》创刊号开始连载,至第五十六期刊完。光绪三十二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单行本,1955年北京通俗文艺出版社、1959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先后重版印行。
章节列表
升序↑- 楔子
- 第一回 校士馆家奴谈历史 高升店太守谒洋人
- 第二回 识大体刺史讲外交 惑流言童生肇事端
- 第三回 矿师窬墙逃性命 举人系狱议罪名
- 第四回 仓猝逃生灾星未退 中西交谪贤守为难
- 第五回 通贿赂猾吏赠川资 听撺拨矿师索赔款
- 第六回 新太守下马立威 弱书生会文被捕
- 第七回 捕会党雷厉风行 设捐局痴心妄想
- 第八回 改洋装书生落难 竭民膏暴吏横征
- 第九回 毁捐局商民罢市 救会党教士索人
- 第十回 纵虎归山旁观灼见 为鱼设饵当道苦心
- 第十一回 却礼物教士见机 毁生祠太尊受窘
- 第十二回 助资斧努力前途 质嫁衣伤心廉吏
- 第十三回 不亢不卑难求中礼 近朱近墨洞识先机
- 第十四回 解牙牌数难祛迷信 读新闻纸渐悟文明
- 第十五回 违慈训背井离乡 夸壮游乘风破浪
- 第十六回 妖姬纤竖婚姻自由 草帽皮靴装束殊异
- 第十七回 老副贡论世发雄谈 洋学生著书夸秘本
- 第十八回 一灯呼吸竞说维新 半价招徕谬称克己
- 第十九回 婚姻进化桑濮成风 女界改良须眉失色
- 第二十回 演说坛忽生争竞 热闹场且赋归来
- 第二十一回 还遗财商业起家 办学堂仕途借径
- 第二十二回 巧夤缘果离学界 齐着力丕振新图
- 第二十三回 为游学枉道干时 阻翻台正言劝友
- 第二十四回 太史维新喜膺总教 中丞课吏妙选真才
- 第二十五回 学华文师生沆瀣 听演说中外纠缠
- 第二十六回 入会党慈母心惊 议避祸书生胆怯
- 第二十七回 湖上风光足娱片晌 官场交际略见一斑
- 第二十八回 戕教士大令急辞官 惧洋兵乡绅偷进府
- 第二十九回 修法律钦使回京 裁书吏县官升座
- 第三十回 办刑钱师门可靠 论新旧翰苑称雄
- 第三十一回 名士清谈西城挟妓 幕僚筹策北海留宾
- 第三十二回 请客捐赀刁商后到 趁风纵火恶棍逞凶
- 第三十三回 查闭市委员讹索 助罚款新令通融
- 第三十四回 下乡场腐儒矜秘本 开学堂志士表同心
- 第三十五回 谒抚院书生受气 遇贵人会党行凶
- 第三十六回 适异国有心向学 谒公使无故遭殃
- 第三十七回 出警署满腔热血 入洋教一线生机
- 第三十八回 脱罪名只凭词组 办交涉还仗多财
- 第三十九回 捐绅富聊充贪吏囊 论婚姻竟拂慈闱意
- 第四十回 河畔寻芳盈盈一水 塘边遇美脉脉两情
- 第四十一回 北阙承恩一官还我 西河抱痛多士从公
- 第四十二回 阻新学警察闹书坊 惩异服书生下牢狱
- 第四十三回 夸华族中丞开学校 建酒馆革牧创公司
- 第四十四回 办官报聊筹抵制方 聘洋员隐寓羁縻意
- 第四十五回 柔色怡声待游历客 卑礼厚币聘顾问官
- 第四十六回 谒志士如入黑狱 送行人齐展白巾
- 第四十七回 黄金易尽故主寒心 华发重添美人回意
- 第四十八回 改华装巧语饰行藏 论圜法救时抒抱负
- 第四十九回 该晦气无端赔贵物 显才能乘醉读西函
- 第五十回 用专门两回碰钉子 打戏馆千里整归装
- 第五十一回 公司船菜单冒行家 跳舞会花翎惊贵女
- 第五十二回 闻禁约半途破胆 出捐款五字惊心
- 第五十三回 风光在眼著书记游 利欲熏心当筵受骗
- 第五十四回 改禀帖佐杂虚心 购机器观察快意
- 第五十五回 险世界联党觅锱铢 恶社会无心落圈套
- 第五十六回 阅大操耀武天津卫 读绝句订交莫愁湖
- 第五十七回 声东击西傻哥甘上当 树援结党贱仆巧谋差
- 第五十八回 善钻营深信老奴言 假按摩巧献美人计
- 第五十九回 论革命幕府纵清谈 救月食官衙循旧例
- 第六十回 一分礼耸动骨董名家 半席谈结束文明小史
猜你喜欢的书
包孝肃奏议
一题《孝肃包公奏议》。北宋包丞撰。10卷。治平二年(1065)由包拯门人张田编次。分应诏、致君、任相、择官等30门,凡171篇,多是针对时政提出的主张和建议,是包拯思想的集中体现。体现其政治思想的有《仁宗皇帝开天章阁亲制策问》之对策、《七事》、《论大臣形迹》、《论冗官财用》、《论取士》等篇,针对时弊,切中要害。而《论诏令数改易》、《请绝内降》等篇集中反映其法律思想,提出了“法存画一,国有常格”,方能取信于民,执法要公正公平。他希望统治者能爱民,以民为本,故上《请罢天下科率》、《请放欠》等篇,以期减轻人民负担。针对当时边备,他上《治边将》、《请择探候人》、《请发支汴河粮纲往河北》等篇,从实际出发,提出了一系列建议和措施,反映出其对边患的殷忧与关注,体现了他的国防思想。《包孝肃奏议》不仅是研究包拯思想的基本史料,也是研究宋代政治法律制度的重要文献。张田10卷本传至南宋初年,汪应辰因不满张本“其事之首尾,时之先后,不可考也”,故对其进行了笺注。张本和汪本的原本均已失传,今存最早的是明正统元年(1436)合肥方氏刊本,即出自张田本系统。1963年中华书局的《包拯集》即在张田本基础上整理而成,并辑录了两篇佚文。1989年黄山书社的《包拯集编年校补》在现存各种版本的基础上,增辑佚文15篇,对各篇章奏逐一考辨系年,分为4卷,是目前较好的本子。
西湖梦寻
明代笔记。5卷。张岱撰。《四库全书总目》说:“是编乃于杭州兵燹之后,追记旧游,以北路、西路、南路、中路、外景五门,分记其胜。每景首为小序,而杂采古今诗文列于其下。”集前有王雨谦、祁豸佳、查继佐、武林道隐、李长祥的序,以及张岱自序。其自序说明他为什么运用“梦寻”方式记述西湖:“余生不辰,阔别西湖二十八载,然西湖无日不入吾梦中,而梦中之西湖,实未尝一日别余也。”“余梦与李供奉(白)异。供奉之梦天姥也,如神女名姝,梦所未见,其梦也幻;余之梦西湖也,如家园眷属,梦所故有,其梦也真。”“因作《梦寻》七十二则,留之后世,以作西湖之影。”张岱能吸收公安、竟陵两派之长,是 一位写散文的能手。该书文字恰如祁豸佳序所说:“笔具化工,其所纪游,有郦道元之博奥,有刘同人之生辣,有袁中郎之清丽,有王季重之诙谐,无所不有。其一种空灵晶映之气,寻其笔墨又 一无所有。为西湖传神写照,政在阿堵矣。”书中小序不少是耐读的小品散文。该书有清代康熙年间刊本、光绪年间刊本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11月出版马兴荣的校点本。
日本国志
清末黄遵宪撰。四十卷。典志体日本史。黄氏于光绪初年随使日本时编纂。光绪十三年(1887)成书。意在介绍日本明治维新后“百务并修,气象一新”的情况,以供清廷取法。全书除卷首年表外,分国统、邻交、天文、地理、职官、食货等十二志。以详今略古史法,于《国统志》所记日本古史沿革及明治维新史,《邻交志》所记中日二千年来经济、政治、文化交流史较详。而《职官》、《食货》诸志中,对明治维新后日本政治、经济、文化制度记载尤为详实。兼用“史表”、“自注”、“史评”,叙史多夹以议论。征引日本原始资料广泛,采书至二百余种,凡维新以来政令、图表、条例,皆多采择。刊行后对戊戌变法影响颇大,是清末研究日本史的重要著作,日本学者誉其为近代中国人所撰日本史中最完善的一部。有光绪十六年羊城富文斋刻本。
东山国语
此书记明亡殉国者传略。分省为编,以地系名,分浙语、舟山前语后涪、临门语,虔南语,右江语,中州语.楚语,闽语、粤徼语、粤语,西粤语、台湾前语后语、国语补、墨子语,后自序并诗十九章。每编签题为查东山笔、沈仲方阅,或东山散笔,墨庵补述。东山原著实名《国语,,取义于《诗经·国风》。采风诸围,记其士庶妇女,穷乡下邑,怀念京师,追思亡国而奋起斗争之事迹。原本应有十五国,虽经沈仲方增补,仅存十一困,有目缺传。传中名氏见于《罪惟录》列传者颇不乏人,详略互异,意在褒扬忠烈,叙事记人皆较简略。
松窗梦语
史料笔记。八卷。明张瀚撰。成书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张瀚,字子文,号元洲。生于弘治八年(1513年),卒于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浙江仁和(杭州)人。嘉靖十四年进士,曾任工部、刑部部曹,庐州、大名知府,长期担任陕西、四川、福建、广东、山西等省的高级官员;又任过陕西巡抚、总督漕运、总督两广军务,后由南京工部尚书,于万历元年擢升为吏部尚书。万历五年,因得罪了首辅张居正受到排挤,回杭州故里。为作者晚年罢职闲居所作。因书斋“楹前一松”,“有承露沐雨之姿,凌霜傲雪之节”(自序),而取以为名。瀚历仕为官,见闻广博,经历丰富,因而内容广泛地涉及明代的政治、经济、军事、社会风俗、少数民族、对外关系等许多方面。许多内容都是他亲闻目睹的经历,有丰富的史料价值。全书三十三纪。
日讲礼记解义
六十四卷。是编为康熙帝讲晏旧稿,未及成帙,乾隆元年,始诏令儒臣排纂颁行。康熙有言:六经之道同归,而《礼》、《乐》之用为急。孔子曰,安上治民莫善于礼。又曰,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诚以礼者,范身之是而兴行起化之原也;天之生人,品类纷纶,莫可纪极,圣人起而整齐之法,于天则,于地顺,于人达,于时协,于鬼神斟酌损益,以定其品节限制。俾天下化其好逸恶劳之心,而予以从善弃恶之道。康熙帝以为《礼》、《乐》之纲有三历,日有三千,大者在冠、昏、丧、登、朝、聘、射、案之规,小者在揖让、进退、饮食、起居之节,循之则君臣上下赖以序,夫妇内外赖以辨,父子兄弟、婚媾姻娅赖以顺。而反之则尊卑易位,等杀无章,家未有能齐,而国未有能治者。故曰:动容中礼而无德备矣,治定制礼而五道成矣。其推演经文,发挥畅达,而大旨归于谨小慎微,自敬德以纳民于轨物,《解义》之敷陈虽出于众手,而推衍详明,阐释本于旧稿,于经国之方颇有训戒。有内府刊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