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升序↑猜你喜欢的书
相山集
宋代诗文别集。王之道撰。《直斋书录解题》卷18著录此书为26卷;《宋史·艺文志》载《相山居士文集》25卷,又《相山长短句》2卷;《宝祐濡须志》及《濡须续志》俱作40卷;尤袤所撰王之道神道碑碑文则作30卷。因尤袤碑文乃据其子所作家状,故更可信。其书久佚,清代修《四库全书》时,自《永乐大典》中辑其诗文,重编为30卷。前15卷为古今体诗,卷16至卷18为词,卷19至卷29为制、表、札子、奏议、状、序、记、书、启、跋、杂著、墓志等各体文章,卷30系附录《加赠少师王之道敕》及尤袤撰神道碑。《四库全书总目》以为其《上侍郎魏矼书》和《上谏议曾统书》“所论九不可和之说,慷慨激烈,足与胡铨封事相匹,气节尤不可及。其它论事诸札子亦多明白晓畅,可以见诸施行。韵语虽非所长,而抒写性情具有真朴之致,盖有体有用之言,固不徒以文章工拙论矣”。
续修台湾府志
地方志。主修余文仪,字宝岗,浙江诸暨人。1760年(清乾隆二十五年)任台湾府知府,1762年摄台湾海防同知,1764年升分巡台湾道。同年擢福建按察使。在台期间,曾以“范志”为基础,“集新旧志而增损之”,成书二十六卷。该志书是在六十七和范咸第三次重修《台湾府志》的基础上进一步续修而成。取材广泛,包括有关台湾的封域、规制、官职、赋役、典礼、学校、武备、人物、风俗、物产、杂记及艺文等等。内容丰富。
梦溪笔谈译注
笔记。宋沈括著。二十六卷,《补笔谈》二卷,《续笔谈》一卷。梦溪为沈括晚年卜居润州(今江苏镇江)之地,是书或作于此时。是书在宋代流传已广,然所传卷帙不一,《文献通考》作二十六卷,郑樵《通志·艺文略》作二十卷,《宋史·艺文志》则作二十五卷;甚至标有“二十七卷”、“三十卷”之目。至乾道二年(1166)汤修年据二十六卷本校刻,颇为完善,遂相沿流传。而《补笔谈》、《续笔谈》乾道本原无,至明崇祯四年(1631)马调元重刻时始合之。是书分为十七门,即故事、辨证、乐律、象数、人事、官政、权智、艺文、书画、技艺、器用、神奇、异事、谬误、讥谑、杂志、药议。是书以其广博的内容和科学价值历来为学者所瞩目。是书流传颇广,今传有明崇祯马调元刻本、《四库全书》、《津逮秘书》、《稗海》、《学津讨原》、《说库》、《丛书集成初编》诸本。今人胡道静有《梦溪笔谈校证》,1957年古典文学出版社出版,1987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再版。
读书附志
一卷,南宋赵希弁撰。赵希弁,生卒不详,字君锡,袁州 (今江西宜春)人,宋太祖九世孙。南宋宁宗、理宗之交,江西漕贡进士,秘书省校勘。据其家三世藏书,择《郡斋读书志》四卷本所未著录者,仿其体例,撰成该书,以附四卷本,故称《附志》。《附志》一卷,实分上、下,类目与四卷本不尽相同。卷上有经类、经解类、小学类、史类、编年类、杂史类、史评类、职官类、刑法类、仪注类、天文卜算类、五行类、地理类、传记类、谱谍类、诸子类、农家类、杂说类、兵家类、类书类、杂艺术类、道家类、神仙类、释书类。卷下有楚辞类、别集类、语录类、总集类、法帖类,最末又有拾遗。总共著录图书四百六十九种,除少数复见者,大部分为南宋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书籍,恰恰可作《郡斋读书志》的续篇。《附志》著录各书,更觉翔实,除书名、卷帙外,又介绍其书篇目、编次、刊刻时间、刊刻地点、刊刻人名等。该志历来附四卷本《郡斋读书志》(即《前志》)理宗淳珰九年 (1249)黎安朝合刻于袁州,属袁本系统,一直随袁本流行。1990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郡斋读书志校证》的合校本,以影印南宋淳珰本《读书附志》为依据,加标点,附于书后。
五经算术
对《尚书》、《周易》、《诗经》、《周礼》、《礼记》、《左传》、《论语》、《汉书》等古代典籍中一些与数学有关的问题的注释集。二卷。北周甄鸾撰。成书年代不详。东汉时期为儒家经籍作注的人,如马融、郑玄等,都兼通数学,在其注解中使用了一些为一般读书人难以了解的数学知识。《五经算术》对这些内容详加注解,对当时及后世研究经学的人均有所裨益。
金园集
金园集,三卷,宋遵式述,慧观重编。《解题》卷一二“释氏类”著録《金园》《天竺》二集,各三卷;又卷二〇“诗集类下”著録《天竺灵苑集》三卷、《採遗》一卷。则《曲记》所谓“曰《灵苑集》”,疑“曰”前脱“其诗”之类,以与“其文”对应。《佛祖统纪》卷一〇(《大正藏》第四九册)本传:“幼善词翰,有诗人之风。其诗集曰《採遗》,曰《灵苑》;其杂著曰《金苑》,曰《天竺别集》,皆行于世。”明《文渊阁书目》卷一七著録《金园集》一部一册,又《天竺别集》一部一册,未注版本。两集单行本后皆失传。今存《金园集》上、中、下三卷,《天竺别集》上、中、下三卷,见商务印书馆影印日本《续藏经》第二编第六套第二册,俱署“释慧观重编”。《金园集》卷下末题“圣宋绍兴辛酉孟秋圆日刊板”,两集皆无序跋。“绍兴辛酉”爲绍兴十一年(一一四一)。台湾新文丰公司影印《卍续藏经》,将二集编入第一〇一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