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
作者:张爱玲
虽然家族秘史谜云满布让琵琶很迷惘,但童年毕竟是悠长而美好的。十八岁那年,她因为惹怒了父亲与后母,惊险地逃出那个囚禁她的豪宅,去投奔母亲与姑姑。原本母亲打算让琵琶去英国留学,却遇上了战争爆发,只好安排她去香港大学念书。此时琵琶才发现上海在拉扯着她的心,她爱上海,就像从前的人思念着自己的未婚夫! 求学时期的琵琶初尝团体生活的热闹,并结识了风趣的印度女子比比,但烽火很快地威胁到香港,学生们也开始过着战战兢兢的日子。琵琶备感流落异地的恐惧与无助,然而母亲非但没能给她半点依靠,反而更显疏离防备。 随着香港被日军占领,琵琶不得不中断学业,她和比比商量要一起回上海,她相信只有故乡能与自己的希望混融!为了拿到船票,琵琶必须发挥从小累积的世故与智慧,即使那要冒上生命的危险…… 接续《雷峰塔》的故事,《易经》描写女主角十八岁到二十二岁的遭遇,同样是以张爱玲自身的成长经历为背景。张爱玲曾在写给好友宋淇的信中提及:「《雷峰塔》因为是原书的前半部,里面的母亲和姑母是儿童的观点看来,太理想化,欠真实。」相形之下,《易经》则全以成人的角度来观察体会,也因此能将浩大的场面、繁杂的人物以及幽微的情绪,描写得更加挥洒自如,句句对白优雅中带着狠辣,把一个少女的沧桑与青春的生命力刻划得余
猜你喜欢的书
渊鉴类函
此书为清圣祖敕撰,张英、王士禛等编纂。凡450卷,计分45部,有2500余小类。其扩充明人俞安期《唐类函》,博采《太平御览》、《玉海》、《山堂考索》、《天中记》等书,广收宋、元、明各代的文章事迹,远有所稽,近有所考,源流本末,一一灿然,以供文人驱遣故实词藻之用。45部顺序为:天、岁时、地、帝王、后妃、储宫、帝戚、设官、封爵、政术、礼仪、乐、文学、武功、边塞、人、释教、道、灵异、方术、巧艺、京邑、州郡、居处、产业、火、珍宝、布帛、仪饰、服饰、器物、舟、车、食物、王谷、药、菜蔬、果、花、草、木、鸟、兽、鳞介、虫豸。每部又分若干子目,每项子目著录5类内容:释名、总论、沿革、缘起;典故;对偶;摘句;诗文。如子目不具备这5项内容,则付阙如。每一类内容都分为“原”、“增”两部分,分别表示《唐类函》所辑唐人类书与清人编此书时所续增。《渊鉴类函》集搜采、分部、序类、剪裁之功。”计其所载,实倍于《御览》。……与《佩文韵府》、《骈字类编》,皆亘古所无之巨制,不输宋三四大书也”(《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但因成书于众手,也有不少引文上的讹误疏漏。《渊鉴类函》成书于康熙四十九年(1710),有内府刊本、1887年上海同文书局石印本、1985年北京市中国书店影印同文书局本等。
太上说酆都拔苦愈乐妙经
太上说酆都拔苦愈乐妙经,撰人不详。盖系唐宋道流之作。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本文类。经文不足二百余字,谓拔苦愈乐天尊在酆都为众生演说《酆都普济妙经》,普度地狱受罪穷魂获生朱陵,上登仙境。
滕王阁序
唐王勃撰。滕王阁,为唐朝滕王李元婴所建。上元二年(675),阎伯玙任洪州都督时,重修此阁,农历九月九日在阁上宴集宾客,正好王勃往南方省父经过洪州,参加了宴会,即席赋诗,并写了这篇序文。当时即震惊四座。文章从洪州的地域、人物、写到宴会;接着写宴会的时间、滕王阁的壮丽和登阁眺望中的三秋景物,着重抒发作者的坎坷身世和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作者借历史上各种杰出人物的不幸遭遇,抨击封建社会压抑、弃置人才的不合理现象。在“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爱宗悫之长风”等句中,表现他报国的心愿,显示出意气昂扬的情调“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等句,也具有鼓舞人们积极向上的作用。全文感情顿挫起伏,透露出作者飞扬的神采;结构严谨而又挥洒自如,前后照应,脉胳清晰;辞采华美,通篇对仗齐整,声律配置严格,而气势奔放流畅,语言平易自然,用典贴切而不冷僻,体现出骈文进一步格律化和通俗化的倾向。脍炙人口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两句,写景色彩鲜丽,形象飞动,脱胎于庾信的“落花与芝盖同飞,杨柳共春旗一色”,但境界全新,精彩万倍。
从政琐记
庚子北京為各國聯軍分駐歷時未久地方詞訟歸中國人自理刑部是年十一月已首先規復辛丑春間天主教民與地方人勾結搶奪佛寺銅像被獲送交刑部審訊分山西司時天主堂主教樊國梁照會刑部是案人犯即在貴部審辦除死罪外均聽由自主時貴午橋為刑部尚書余當與商量此案係教民與平民勾結伊說處治教民除死罪外聽由自主隱然含有死罪須得伊同意刻問議約未成京師并未有完全主權與伊實難爭執若辦理教民與平民兩歧平民以為官場有所曲庇當此人心未定恐亦別生枝節究竟搶奪佛寺並無傷殺人重情不如教民平民一律減死一等剌字發遣貴尚書應允照會樊國梁亦無異詞
空之探究
释印顺,当代佛学泰斗,博通三藏,著述宏富,对印度佛教、中国佛教的经典、制度、历史和思想作了全面深入的梳理、辨析与阐释,取得了一系列重要学术成果,成为汉语佛学研究的杰出典范。同时,他继承和发展了太虚法师的人生佛教思想,建立起自成一家之言的人间佛教思想体系,对二十世纪中叶以来汉传佛教的走向产生了深刻影响,受到佛教界和学术界的的高度重视。“我在『中观今论』中说:「在师友中,我是被看作研究三论或空宗的」。我「对于空宗根本大义,确有广泛的同情」,但「我不能属于空宗的任何学派」。问题是:我读书不求甚解,泛而不专,是不适于专宏一宗,或深入而光大某一宗的。还有,面对现实的佛教,总觉得与佛法有一段距离。我的发心修学,只是对佛法的一点真诚,希望从印度传来的三藏中,理解出行持与义解的根源与流变,把握更纯正的,更少为了适应而天(神)化、俗化的佛法。这是从写作以来,不敢忘失的方针。”
祖庭钳锤录
凡二卷。明代僧费隐通容着。收于卍续藏第一一四册。编集诸祖师接引锻炼学人之语要,加以恳切说示,兼述己见。收录灵源惟深、晦庵弥光乃至大慧宗杲等人共五十余条提撕,而一一唱和,并勘验之。卷末附录宗门杂录四条,包括拈花、自聪禅师问达观颖和尚凡五问、觉梦堂重较五家宗派序、一喝分五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