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羽党
作者:孙了红猜你喜欢的书
顺治永安县志
十卷,清陈廷枢修,黄豹纂。明嘉靖间李杏撰成志稿一部。万历二十年,邑令苏民望就李氏稿重加纂辑。又六十年,陈廷枢来知县事,立意重修邑乘。而于顺治九年(1652)设局,延黄豹主其事。历三月而成此书刻印。兹篇并星野、气候、节序三目于天文志中,而所载不过页余,空疏不实。又疆域沿革,事属地理,无关建置。兹篇则将疆域沿革附于建置志,且列疆域于沿革之前,是未出县名先出县地,可谓条目不清,秩序混乱。又如职制、学署、书籍、社学,或当列之历宦,或当别立学校,而兹篇并属之于建置志中,亦明显有乖体例。
脉理集要
全书分为统属诊法、脉诀总歌、脉理详辨、妊娠脉、小儿脉纹脉候、脉会、脉位、气形、来去、尺寸、上下、前后、至数、歇止、阴阳、诊例、七情、无脉、反脉、异脉、怪脉、政脉、胜负扶抑、各部不胜、不胜期诀、虚数期诀、真脏俱搏、上古三诊等章节;对诊脉部位、脉象机理、病脉提纲、脉象主病都有详细的阐述,语言简练,易诵易记,结合临床,切合实用,实为启后学之捷径。
金箓大斋补职说戒仪
金箓大斋补职说戒仪属于金箓斋科仪的典籍。收于《正统道藏》洞玄部威仪类,与《金箓大斋仪宿启仪》、《金箓大斋仪启盟仪》三仪同卷,不题撰人。从内容文辞看应出于宋代,疑即北宋杨杰、张商英等人改编删定金箓斋科仪之一。此仪用于设金箓大斋之先,分任行斋诸职官,并说上品十戒及违犯斋科威仪之处罚条例。内容为阐述金箓大斋之前的「补职说戒」仪式。按该书所述,补职说戒仪分「侍职立师宝前启白」、「高功说戒」和「众官平座宣禁戒科仪」三项:「侍职立师宝前启白」部分主要说明所补高功、都讲、监斋、侍经、侍香、侍灯执事的职责和职守。其中高功、都讲和监斋合称「三法师」,共同主持斋醮仪礼。在道教醮坛执事中,高功居于首位,一般均由德高望重的高道担任,能使天人归向、鬼神俱服。监斋法师之位仅次于高功法师,其职守是总握 *** ,监督斋醮仪式按科进行,以使从事仪式的道士严遵职守。都讲法师需通晓科仪的程式和唱赞,辅助高功,成为全班道士之首;同时,能演教弘道,沟通人神。侍经的职责是陈列、布置和收藏经卷并为诵经作好定音、调音和表仪的准备工作。侍香的职责是清洁香炉和香案,并在仪式中保持焚香不致中断。侍灯的职责是整理和清洁点灯用的器具,并在仪式中保持灯烛辉照不致中断。侍经、侍香、侍灯由参加仪式的道士担当。「高功说戒」部分主要阐说众官长跪静听高功讲说十戒。「众官平座宣禁戒科仪」部分主要阐说违犯斋科威仪的处罚条例。该书所述「十戒」全部引自《太上洞玄灵宝智慧上品大戒经》,众官职守及违禁受罚仪则多依陆修静《洞玄灵宝斋说光烛戒罚灯祝愿仪》而来。
慈禧太后演义
《慈禧太后演义》42回。蔡东藩著。原名《西太后演义》,是以慈禧为主人公的章回小说。此书是作者以清末历史为脉络,广采遗闻轶事撰写而成。它在复杂曲折的故事情节中,穿插了对人物心理的剖析,描写了慈禧自入皇宫之后,处心积虑地接近咸丰皇帝,得势后,又不思强国,终日沉缅于荒淫无耻的生活中,为一己私欲,不惜违背历史潮流的史事。全书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中国内忧外患的历史现状,对了解慈禧及清末历史有一定参考价值。受出身、时代的限制,作者的一些观念是错误的。1918年上海会文堂书局出版,1980年浙江人民出版社再版。
中国通史(第三册)
范文澜1941年原著《中国通史简编》,后受毛主席委托准备将其扩充为《中国通史》,全书未成即逝世,后续工作由蔡美彪完成。1995年,《中国通史》出版,全书原本共十册,其中前四册为范文澜著,后六册为蔡美彪补充定稿,全书从远古先先秦一直叙述到近代清中期嘉庆年间。一九九五年人民出版社十册版《中国通史》出版。第三册是中国通史第三编隋唐五代时期的第一册。共三章,第一章叙述隋朝的兴亡和经济、文化状况。第二章叙述唐朝的政治概况和经济概况。第三章分别叙述了五代十国时期——五个王朝和十个割据国的兴亡及这一时期的经济状况。
法华三昧经
全一卷。 智严译于刘宋元嘉四年(427)。收于大正藏第九册。本经乃佛为罗阅王之女利行宣说法华三昧之行法。叙述罗阅只城耆阇崛山中,有无数比丘众、菩萨众等齐聚来会,欲请问佛,佛口放光明,遍照十方,佛身忽然不见。罗阅王辩通、王女利行、诸女等齐来,佛遂由地涌出,坐大宝莲花上,为王女宣说法华三昧之法。王女得道之后,与众问合,诸女皆发心出家,王亦出家并得授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