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半农侦探小说集

作者:刘半农
刘半农侦探小说集

刘半农(1891—1934),原名寿彭,后名复,初字半侬,后改半农,号曲庵,江苏江阴人。文学家、语言学家和教育家。刘半农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但在其文学生涯早期,曾以“半侬”等为笔名,创作了一定数量的白话和文言侦探小说,并参与翻译不少国外侦探作品。《刘半农侦探小说集》收录了刘半农创作的“捕快老王”系列文言短篇侦探小说《匕首》《淡娥》、根据其早年在新剧社经历加工改编的白话侦探小说《假发》,以及“福尔摩斯探案”仿作《福尔摩斯大失败》(共五案),展现了清末民初时期中国侦探小说的特色。后参与《新青年》杂志的编辑工作,积极投身文学革命。

猜你喜欢的书

英雄与母亲

英雄与母亲

该书是分析心理学入门作品,探究人类内心深处的无意识内容。荣格认为,我们每个人内心深处或者无意识中的内容,总是与远古的神话遥相呼应。在《英雄与母亲》中,荣格借用诸多神话传说与考古资料,以及原始文化的图画,来确认这种特殊的心理联结,为其集体无意识与原型理论做论证。相比于弗洛伊德,荣格更加注重象征背后的原型意象及其表达,并从文化的视野来扩展对“力比多”概念的理解。因此,本书成为了荣格与弗洛伊德分道扬镳的开端,也为荣格分析心理学的发展做了充分的铺垫。

果堂集

果堂集

诗文别集。清沈彤(1688—1752)撰。十二卷。清乾隆十九年(1754)刻本,后收入《果堂全集》。又《四库全书》本。阮元收入《皇清经解》者仅1卷,只收关于经义诸条。沈彤(1688—1752),字冠云,清吴江(今江苏)人。师事何焯,而淹贯群籍,精于考据,实出何焯上。当时全祖望、惠栋,都极叹服。著有《周官禄田考》、《三经小义》等。本书12卷,以阐发经义为主,如《周官颁田异同说》、《五沟异同说》、《井田军赋说》、《释周官地征》等篇,《四库提要》称其“皆援据典核,考证精密”。又如《释骨》1篇,《四库全书总目》单独收入子部医家存目,《提要》称其“考证皆极精核,非惟正名物之舛,并可以纠针砭之谬。”后来学者如孙星衍作《释人》,任大椿作《释缯》,洪亮吉作《释舟》等,都导源于沈氏《释骨》。沈氏治学,不存门户之见,既长于名物训诂,也不废宋人理学,本书《述先师仪封张公训》一篇,可以窥见其志趣。沈氏平生于礼学用力最勤,曾与修《三礼》,因而本书中关于《周官》典制、《仪礼》丧服的考证,最为精到。总之,本书对古代典章制度、名物训诂及医学研究,均有重要参考价值。

敝帚稿略

敝帚稿略

宋代诗文别集。8卷。包恢著。《四库全书总目》称其“所作大都疏通畅达,沛然有余,其奏札诸篇,亦剀切详明,得敷奏之体。”包恢论诗歌创作,强调主观修养,和陆九渊思想一脉相承,但也讲浑然天成:“一诗之出,必极天下之至精,状理则理趣浑然,状事则事情昭然,状物则物态宛然,有穷智极力之所不能到者,犹造化自然之声也”。(《答曾子华论诗》)集中部分诗歌尚能反映民间疾苦,如《偶成》:“农家命脉寄田亩,可但稻粱枯与荣。造化何许须多力,须臾活几万苍生。”《论五言所始》一文,认为《诗经》中五言句为五言诗的起源,有一定创见。有《宋人集丙编》等本。

闲燕常谈

闲燕常谈

南宋董弅撰。书名据《直斋书录解题》所说,系“取士相与谈仁义于闲燕之义”。三卷,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有抄本,未见。《历代小史》本仅一卷,存二十一则,所记皆宋代朝野杂事,部分内容系据他书转引,但多数则出作者自撰。所录有王安石、杜衍、薛昂、吕大防等人轶事。是书记两宋士大夫遗闻轶事,凡21条,可资补史。收入《历代小史》,《丛书集成初编》据以影印。

常晓和尚请来目录

常晓和尚请来目录

常晓和尚请来目录,三卷,余函,大正二一六三。前有本寂撰雕入唐四家请来录序,即以下四目,大正不载此序。

牟梨曼陀罗咒经

牟梨曼陀罗咒经

开元附梁录第一出,与《广大宝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经》同。前欠序分。后有分别木法坛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