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怅望着祖国的天野
作者:张资平猜你喜欢的书
哈代中短篇小说选
哈代是英国19世纪末最重要的小说家。不但有长篇小说闻名于世, 其中短篇小说也极有特色。本书收录哈代的18部中短篇小说,篇篇贯注了作家对人的外在和内在生存状况及对未来的观照。哈代的小说注重故事性,可读性强;文字简洁、凝练;风格自然、轻松,是世界文坛的瑰宝。 本集所选,虽然大多是讲“过去的事情”,但却篇篇贯注了作家对人的外在和内在生存状况及未来的关照,这也是哈代长篇小说以至全部诗文的要旨和焦点所在。哈代作品涉及人与社会及自然环境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包括男女两性之间、父子、母子两代之间的关系。
天涯故事
《天涯故事》是三岛由纪夫的短篇小说集。将自己十一岁时与母亲和妹妹在房总半岛鹭浦海岸度假时的往事,以第一人称“我”循着回忆描写而出。因为拒绝父亲要求的游泳练习,“我”在海角独自看海,在那里偶遇一对青年男女。他们说要和“我”玩捉迷藏的游戏,让我负责抓人。待“我”蒙住眼睛数数的时候,从海角那里传来类似高贵的鸟叫声。“我”数到一百之后去寻找他们,毫无踪影。赶到海角往下望,虽然年幼,但“我”也知道了他们以殉情的方式了结了一生。回家之后“我”未对任何人提起此事。因为没有学会游泳被父亲责骂,但“我”却感到不可思议的满足,因为“我”记住了一个真实的不惜生命的事件。
众神自己
事情发生在三十年前。弗里德里克·哈兰姆是一个放射化学家,当时刚刚博士毕业,没有任何迹象表明,有朝一日他将会震惊世界。使他开始震惊世界的,是他桌上一个蒙着厚厚灰尘的标有“钨”字样的试剂瓶。那瓶子实际上不是他的,他也从来没有使用过。这东西是很久以前这个办公室的人留下的,具体为什么需要钨已经不得而知。放了这么长时间,瓶子里已经不是纯粹的钨了。现在它是一些覆盖着一层厚厚的灰色氧化物的小球。对任何人来说,这些东西都似乎毫无用处……
脉经
中国早期脉学诊断专书。王叔和撰。最早经宋校正医书局校正后始刊于宋神宗熙宁元年(1068),计10卷,97篇,约10万字。现存元、明、清和近代刻本、印本多种。为我国现存最早的脉学专著。此书集汉以前脉学之大成,选取《内经》、《难经》以及张仲景、华佗等有关论述分门别类,在阐明脉理的基础上联系临床实际。全书分述三部九候,寸口脉,二十四脉,脉法,伤寒、热病、杂病、妇儿病证的脉证治疗等。在阐明脉理的基础上,联系临床实践,确立了寸口脉法,分雨、关、尺三部脉位和脏腑分配原则,解决了寸口切脉的关键问题。书中首次把脉象归纳为24种,并对每种脉的脉象,都作了具体的描写,并指出一些相类似的脉,使人们比较易于理解和掌握。
坊记新解
不分卷。廖平(1852—1932)撰。廖平,字季平,原名登廷,字学斋。四川井研(今四川井研县) 人,清末民国时期经学家。光绪十五年己丑(1889)恩科进士,历官龙安教授、松潘教授、射洪训导。曾受业于王闿运。著书甚多。平作此书,盖仿明代黄道周之 《 〈坊记〉集传》。其著书之旨,大意谓“春秋时代,由禽兽进于野人,大约与今海外程度相同。孔子拨乱反正,作《礼经》以引进之,所以用夏变夷,为礼以教人,使人自知别于禽兽。由秦汉至今二千余年,验小推大,二十二行省,人伦礼教浃髓入神,至圣之赐也。自欧化东行,一、二喜新之士,乃欲用夷变夏,所谓以旧坊为无用而充之。正为今世言之,故仿黄氏之意,再解此书,用进化说,独尊孔经,欲以拨全球之乱,推礼教于外人。”于此可见今文经学家的治学风格。是书引《大戴记·礼察》、《小戴记·经解》及董仲舒《春秋繁露·度制》三篇,以当序例,比附尚属切当。又据沈约之说,以凡称子言者皆为子思,非孔子,故六经外并引《论语》,解说亦不为无据。廖平著书,好立新意,多为异说,独此书虽多新解,且间以外国事迹参证,然较其它书平实。有《六艺馆丛书》本 (1925年四川存古书局集成刊本)。
圣者的故事
圣严法师将敞见于经律中所记载的圣徒事迹,汇集编写成一则则生动的故事,运用浅显通俗的文字,将二千多年前的历史人物描写得生动真切,历历在目。他们的度化故事,展现了佛法平等普化的智慧;他们的行谊,得以为后世学佛人的典范。期待读者亦能由其中获得启发,开启智慧解脱的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