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资平

张资平
  • 姓名:张资平
  • 别名:
  • 性别:
  • 朝代:近代
  • 出生地:广东梅县人
  • 出生日期:1893
  • 逝世日期:1959
  • 民族族群:

张资平(1893—1959),原名张星仪。曾用名张伟民、张星海。笔名有张声、秉声、维祖、张古梅等。广东梅县人。出身于破落的书香门第,从小在私塾读书。1906年进入教会办的广益中西学堂。自幼接受中西混杂的教育。1910年考入两广高等巡警学堂。1912年考取官费赴日本留学,先后在同文书院、明治大学预科、日本第一高等学校预科学习。1919年进入东京帝国大学理学院地质系学习。在日本学习期间结识了郭沫若等人,1920年开始酝酿成立创造社,他是主要发起人之一。在东京帝大学习期间,他于1919年发表处女作小说《约檀河之水》,同时开始写《冲积期化石》,于1922年2月出版,被认为是新文学初期最早出现的长篇小说。这期间他还写了《她怅望着祖国的天野》等小说多种。这些作品是写实的,揭示了社会黑暗,具有反封建色彩。1922年归国后,与创造社保持若即若离的关系。到中外合营的蕉岭铅行任经理兼技师,业余仍从事文学创作。1924年因矿山经营失败,应聘去湖北武昌师范大学任教。1926年北伐军攻占武汉后,他曾在郭沫若的国民革命军政治部的国际宣传局任职。大革命失败后,他返回上海参加创造社出版部工作。从日本归国到武汉时期,他结集的短篇小说有《爱之焦点》(1923年)、《长堤湖畔》(1925年)、《雪的除夕》和《不平衡的偶力》(1927年)、《植树节》(1928年)等,中、长篇小说《飞絮》(1926年)、《苔莉》(1927年)、《最后的幸福》(1927年),以及翻译作品和文艺理论著述等,他的创作成果十分引人注目。这些作品内容庞杂,有对知识分子贫困的不平,也有对社会黑暗的揭示,但主要还是描写爱的纠葛、公式化的三角恋爱关系。到上海后不久,他即与创造社脱离关系,开办乐群书店,出版《乐群》杂志。一度发表过带有“左”倾色彩的著述,后又攻击普罗文学。1930年参加邓演达的第三党任中央委员。不久脱离,开始到大学任教。1932年他在《申报·自由谈》连载长篇小说《时代与爱的歧路》,开始以一系列作品,重蹈三角恋爱的老路,受到文坛批评。他的文学创作也从此步入末路。1933年后与民族主义文学运动有过密切关系。1938年他回到上海后,开始与日本侵略军方面有所接触,为他们办杂志、当编辑。1939年日本当局发起兴亚建国运动,他是骨干人物之一。抗战胜利后,1947年因汉奸罪被捕入狱,不久获释,曾化名写过《隔叶黄鹂》、《绕弦风采》等小说。建国后曾在中文补习学校代课,于1955年被捕,判刑二十年,在安徽省劳改农场服刑。1959年病死。

猜你喜欢的书

疯癫与文明

疯癫与文明

米歇尔·福柯的博士论文。最先由巴黎出版,书名为《疯癫与非理智-古典时期的疯癫史》(Folieetderaison:histoiredelafolieal’ageclassique)。1965年,该书根据缩写本出版了英译本,在英译本中福柯根据全本中的一章“欲望的超越”缩写的“激情与澹妄”补充了一些内容,因而书名也改为《疯癫与文明-理性时代的疯癫史》(Mad-nessandCivilization:AHistoryofInsani-tyintheAgeofReason)。全书共分为11个部分。包括前言、“愚人船”、大禁闭、疯人、激情与澹妄、疯癫诸相、医生与病人、大恐惧、新的划分、精神病院的诞生和结论。书中福柯全面考察了从文艺复兴到今天,造型艺术、文学和哲学中所体现的疯癫对于现代人的意义。力图说明,疯癫是“社会空间”中的一个知觉对象,它是在历史过程中由许多方面建构成的,是由多种社会实践捕捉到的。它不能简单成为思辨理解的分析对象。

残冬

残冬

茅盾著。《农村三部曲》之三。发表于1933年《文学》1卷1号。写农民在秋收以后又遭到地主官僚的压迫,生活濒于绝境,终于要求改革社会,纷纷起来抗争的故事。黄道士胡诌“真命天子”出世,他在屋里供着三个“草人儿”,又弄出十一岁的孩子,充当“真命天子”。由于农民迫切要求改革现实,不少人信以为真,幻想“真命天子”能够解除他们的苦难生活。地主武装出于政治上的需要,把那个“真命天子”抓走,引起了一部分农民的忧乱。这时以多多头和陆福庆为首的贫苦农民,早已组织起来,他们从地主武装手中夺得武器,并向群众揭穿了所谓“真命天子”的迷信把戏,教育农民走上武装斗争的道路。这时,起初不理解孙子的老通宝,在临终前承认多多头所走的道路是“对的”。小说从多多头等人的抗争经历,揭示了过去贫苦农民展开吃大户的经济斗争,并不能解除困境,只有组织起来开展农村武装斗争,才是真正的出路。但作品所揭示的农民武装斗争还处于自发的阶段。

逃犯

逃犯

说起我的嗜好,也有不少项目:如旅行文艺美术纸烟等,近年来又加上一项,就是瞧电影。这天晚上恰是八月十三。晚餐时一阵子倾盆的雷雨把温度降低了不少,凉风习习已含着些儿凉意。我的妻子佩芹因着那一阵大雨,伊的瞧那《金缕痕》片名的兴致竟也像气候温度一般地降低了。我的意志比伊坚定得多,晚膳既毕,仍独自冒着雨前去。这《金缕痕》一片在描写和结构表演取景方面,处处都合乎艺术的原则,的确当得起“名片”的评价。所以我虽冒雨而往,还觉得非常值得。唯美戏院位置在公园路的北端,从戏院到我家里不过一里多路。我出院时雨点已停,街路上经过雨水的冲洗,清洁非常。我瞧瞧手表,恰指十一点二十分钟。安坐了近三个钟头,身体上感到有活动一下的需要,我便定意步行回去。我沿着公园路向南进行,影片中的情节,兀自在脑子中一幕一幕地自动搬演。

二刻拍案惊奇

二刻拍案惊奇

短篇小说集。明末凌濛初作。与《初刻拍案惊奇》合称“二拍”。40篇,内有杂剧1篇,同《初刻》重复1篇,实有小说38篇。其中部分作品有一定价值,多数缺少积极意义。有的作品反映了市民的生活和思想意识,如《叠居奇程客得助》表现了商人的精神世界和经营准则。描写爱情婚姻的作品数量较多,《李将军错认舅》描写刘翠翠与金定生死不渝的爱情悲剧,《错调情贾母詈女》描写贾闺娘与宋小官歪打正着的爱情喜剧,《满少卿饥附饱飏》谴责忘恩负义、富贵易妻的行为,是其中较好的作品。另一类是公案小说,占有相当比例,其中《青楼市探人踪》、《进香客莽看金刚经》、《王渔翁舍镜崇三宝》等作品对封建官僚贪婪凶残的掠夺行径有强烈的揭露。书中有大量描写色情,宣扬宗教迷信、因果报应,鼓吹封建道德的作品或成分,典型的有《任君用恣乐深闺》、《庵内看恶鬼善神》、《行孝子到底不简尸》等。此书特点与《初刻》基本一致,但增加了大量的鬼神内容,使之鬼气充塞,思想、艺术比《初刻》更等而下之。最早有崇祯五年尚友堂刊本,今有古典文学出版社等校印本。

中国史叙论

中国史叙论

中国近代史学理论著作。梁启超著。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梁氏拟著中国通史,先成此叙论,共分《史之界说》、 《中国史之范围》、《中国史之命名》、 《地势》、 《人种》、《纪年》、《有史以前之时代》、《时代之区分》八节。本著认为历史就是记述人间过去的事实,而过去的史家只记人间一二有权力者兴亡隆替之事,实是一人一家之谱牒,近世史家则必须说明事实之关系及其原因结果,必探察国民全部之经历及其相互关系。这种新史应包括智力、产业、美术、宗教、政治五个方面。本著还认为中国史所辖地域应包括中国本部、新疆、青海西藏、蒙古、满洲五大部分,中国史上最主要的人种是苗、汉、图伯特、匈奴、蒙古,通古斯族。又认为人类进化经过三个时期,一是各人独立,有事则举酋长的时期;二是豪族执政,上则选置君主,下则指挥人民的时期;三是中央集权,君主专政时期。中国史上有石器、铜器、铁器时代,黄帝尧舜时为豪族执政时期,此后是中国的有史时代,分上世史(黄帝至秦)、中世史(秦至清乾隆末年)、近世史(乾隆末年至当时)。本著初在《清议报》发表,后收入《饮冰室合集》。

一切流摄守因经

一切流摄守因经

全一卷。后汉安世高译,略称一切流摄经、一切流经、流摄经。现收于大正藏第一册。本经阐释智者见者欲灭尽一切漏,能以见、摄、避、用、忍、晓、行念等七者断尽烦恼,因取七断漏法中之第二之‘摄’(摄守、制御守护感官之谓),故称一切流摄守因经。[出三藏记集卷二、历代三宝纪卷四、大唐内典录卷一、开元释教录卷一、贞元新定释教目录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