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资平

- 姓名:张资平
- 别名:
- 性别:男
- 朝代:近代
- 出生地:广东梅县人
- 出生日期:1893
- 逝世日期:1959
- 民族族群:
张资平(1893—1959),原名张星仪。曾用名张伟民、张星海。笔名有张声、秉声、维祖、张古梅等。广东梅县人。出身于破落的书香门第,从小在私塾读书。1906年进入教会办的广益中西学堂。自幼接受中西混杂的教育。1910年考入两广高等巡警学堂。1912年考取官费赴日本留学,先后在同文书院、明治大学预科、日本第一高等学校预科学习。1919年进入东京帝国大学理学院地质系学习。在日本学习期间结识了郭沫若等人,1920年开始酝酿成立创造社,他是主要发起人之一。在东京帝大学习期间,他于1919年发表处女作小说《约檀河之水》,同时开始写《冲积期化石》,于1922年2月出版,被认为是新文学初期最早出现的长篇小说。这期间他还写了《她怅望着祖国的天野》等小说多种。这些作品是写实的,揭示了社会黑暗,具有反封建色彩。1922年归国后,与创造社保持若即若离的关系。到中外合营的蕉岭铅行任经理兼技师,业余仍从事文学创作。1924年因矿山经营失败,应聘去湖北武昌师范大学任教。1926年北伐军攻占武汉后,他曾在郭沫若的国民革命军政治部的国际宣传局任职。大革命失败后,他返回上海参加创造社出版部工作。从日本归国到武汉时期,他结集的短篇小说有《爱之焦点》(1923年)、《长堤湖畔》(1925年)、《雪的除夕》和《不平衡的偶力》(1927年)、《植树节》(1928年)等,中、长篇小说《飞絮》(1926年)、《苔莉》(1927年)、《最后的幸福》(1927年),以及翻译作品和文艺理论著述等,他的创作成果十分引人注目。这些作品内容庞杂,有对知识分子贫困的不平,也有对社会黑暗的揭示,但主要还是描写爱的纠葛、公式化的三角恋爱关系。到上海后不久,他即与创造社脱离关系,开办乐群书店,出版《乐群》杂志。一度发表过带有“左”倾色彩的著述,后又攻击普罗文学。1930年参加邓演达的第三党任中央委员。不久脱离,开始到大学任教。1932年他在《申报·自由谈》连载长篇小说《时代与爱的歧路》,开始以一系列作品,重蹈三角恋爱的老路,受到文坛批评。他的文学创作也从此步入末路。1933年后与民族主义文学运动有过密切关系。1938年他回到上海后,开始与日本侵略军方面有所接触,为他们办杂志、当编辑。1939年日本当局发起兴亚建国运动,他是骨干人物之一。抗战胜利后,1947年因汉奸罪被捕入狱,不久获释,曾化名写过《隔叶黄鹂》、《绕弦风采》等小说。建国后曾在中文补习学校代课,于1955年被捕,判刑二十年,在安徽省劳改农场服刑。1959年病死。
猜你喜欢的书
银河系公民
本书是世界科幻泰斗罗伯特·海因莱因最受欢迎的十大佳作之一。描述了一个孩子和老乞丐在星际中遇到的种种奇事以及阴谋和背叛的惩罚,向读者淋漓尽致地展现现实的原生态和人性的善恶。主人公索比小时候随父母到外星系视察,父母被杀害,他被人贩子买到各个星球当奴隶,在他大约十一岁时,被运到九星(尽管地球上奴隶制已经消失不知道多少世纪了,在这个远离地球的帝国里,许多不幸的人正象当初非洲黑人那样乘坐条件极差的太空船来到这里后买给当地的贵族或是随便什么出得起钱的人),拍卖时没人愿意甚至只出二十星元把他买走,最后一个叫巴斯利姆的老乞丐以九毛星元带走了他。巴斯利姆实际上是X部队(当时银河系唯一反对和打击奴隶制的组织)派来的一名间谍,因为九星是奴隶交换的主要场所有,而且不归联盟管辖,那些运输奴隶的太空船据说德鲁贝克集团提供的,巴斯利姆正是来调查并取得证据的。索比并不知道老爹的这一秘密职业,但他已知道老爹不是普通的乞丐,他和老爹也不是奴隶和主人的关系。
马丁·伊登
美国作家杰克·伦敦(1876—1916)的代表作,带有自传性质。小说展现了一个信奉尼采“超人”哲学的个人主义者奋斗的一生。水手马丁偶然结识资产阶级女子罗丝,崇仰她所属阶层的生活方式和审美趣味。他脱离海上生涯,把“捷足先登,强者必胜”当作座右铭,刻苦攻读,发奋写作。可是屡次退稿不仅使他生活无着,而且招来各种非难和打击;更因为他对社会的激烈批评和坚执己见的态度引起包括罗丝父母在内的体面人士的不满。罗丝囿于阶级偏见,屈从家庭压力,和他一刀两断。他的一篇论文偶尔发表后,引起一场国际规模的争论,使他成为新闻人物。从此,他以前所有的文稿全成了出版界的抢手货,他也成了腰缠万贯的名流。从前蔑视、打击过他的人们一改故态,全来巴结讨好他,甚至罗丝也热望重叙旧情。他一方面看透了上流社会的虚伪和堕落,拒绝罗丝;另一方面又觉察和低层人们的精神隔膜,不愿再回到过去的生活中去。被幻灭感包围的马丁最终只能用自杀求得解脱。
史料与史学
翦伯赞著。1946年曾由上海国际文化服务社出版。收录了作者《略论中国文献学上的史料》、《论司马迁的历史学》和《论刘知几的历史学》3篇文章。1985年9月,北京大学出版社出增订本时,补入了《略论收集史料的方法》、《考古发现与历史研究》及《关于历史学的“三基”问题》3篇文章,合计六篇。内容丰富,论证精辟,对史料学和史学理论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本书是翦老所著的一本重要史学入门之作,它分两大主题:一为“史料”,一为“史学”。他所说的“史料”,不是通常所泛称的历史资料,而是“史料学”,是研究历史资料的具体门径和方法;所说的“史学”,主要是说研究历史的理论和方法,通称“历史学”。
四体书势
又名《四体书传并书势》。书学论著。一卷。晋卫恒撰。成于撰者晚年。卫恒,字巨山,生年不详,卒于晋永平元年(291年)。河东安邑(今山西夏县北)人。官至侍郎。卫氏父子皆能书,卫恒弟卫宣长于篆字与草书,与父兄不相上下;宣弟名庭,也工草法;恒子璪、玠,并为书法名家。《四体书势》为其晚年之作。其名“四体”,指古文、篆书、隶书、草书四种书体,书中对四体书法各为叙传,叙其起源,兼及遗事,然后各附以韵文赞辞。其中篆势赞记为蔡邕作,草书赞记为崔瑗作,古文字势赞和隶势赞当为恒自撰。
平闽纪
康熙戊中午之夏,海岛余孽盗弄兵于漳、泉之间,天威赫然震怒,爰命江南提督杨公以少保兼太子太保左都督充福建全省水陆提督总兵官,往彰天讨。寻又允公所请,令专统步骑诸将,进号为昭武将军。盖两蒙特恩异数云。
余时方承乏本兵,每睹公奏报章疏及规为措置之方,罔不精确明审,洞中窽要;私为贼不足平也。及公功成,旋师云间,于搜阅之暇,编辑当日入告嘉猷及军中往来咨启牌示,共成十三卷,名曰「平闽纪事」,千里见遗,属余弁一言于篇首。
四分律含注戒本疏科
四分律含注戒本疏科,八卷,宋元照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