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泽龙蛇传

作者:宫白羽
大泽龙蛇传

伤心塔、碎心谷是江湖武林中人闻之变色之处,殊不想武林后起之秀金雷为寻失去多年之父,误入伤心塔,几乎被塔中虚幻境中的美色将心神摄去…… 金雷从伤心塔中挣脱出来,惊闻生父不空禅师已遭百毒门偷袭惨死于法云寺外。缘由是不空禅师获有武林至宝——碧血剑。其实碧血剑已被无弦魔琴女盗走,雷霆客古军又从无弦魔琴女手中把碧血剑盗出归还给金雷。碎心客与血影人为谋得碧血剑……

宫白羽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唐宋传奇集

唐宋传奇集

唐宋传奇小说选集。鲁迅于1927年编成,北新书局出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多次重印,以1956年文学古籍刊行社印本校勘最精,并有校勘记附于书后,最为通用。全书分8卷,前5卷为唐代传奇,第6卷为传奇小说的作者和时代存疑,第7、8两卷为宋代传奇。计收唐宋两代单篇作品45篇(其中有3篇又各分上下)。唐代传奇,自有《太平广记》、《文苑英华》、《太平御览》、《全唐文》等总集出现,得以大量保存和流传;宋代传奇,也由《太平广记》、《青琐高议》、《夷坚志》等书收编不少;加之明清时期如《说海》、《古今逸史》、《唐人说荟》等汇编之书繁出,这两代的传奇小说流传面相当广,影响力相当大。但是由于明清以后书贾牟利,往往为欺骗读者,不惜将作品改头换面,削头斫足,妄制篇目,改题撰人,因而使唐宋传奇小说作品大失原貌。鲁迅对中国文学遗产十分重视,特发意匡正,斥伪反本,继辑录自汉至隋的文言小说成《古小说钩沉》之后,又据《文苑英华》、《太平广记》、《青琐高议》等著作,精选了唐宋两代传奇作品中脍炙人口的篇章45种,详加校订,黜除明清人所辑丛刊之伪欺,并于书末附《稗边小缀》1卷,对各篇的作者、版本等都作了考证说明,成为一部可以凭信的唐宋传奇小说选本,收到了使读者“稍减考索之劳,而得玩绎之乐”(本书“序例”)的效果。其中《离魂记》、《枕中记》、《柳毅传》、《霍小玉传》、《南柯太守传》、《李娃传》、《长恨歌传》、《莺莺传》、《飞烟传》、《虬髯客传》等唐人作品,《开河记》、《迷楼记》、《流红记》、《李师师外传》等宋人作品,都因本书而更加受到世人的重视。本书是研治中国小说史、阅读和欣赏唐宋传奇小说精华的重要的甚至是必备的著作。

太上除三尸九虫保生经

太上除三尸九虫保生经

太上除三尸九虫保生经,撰人不详。书中提及「唐光化三年(900)」。当出于唐末五代,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神部方法类。此书内容分三部分。首先列举三魂七魄图。并述「炼阳魂而制阴魄」之法。其法以诵咒为主。其次为守尸鬼图,并述唐末兄弟二人服丹药除尸鬼成仙故事。又其次列举三尸图、九虫图,并述三尸九虫之名称、害人症状及除治方法。据称此图及去虫法乃孙真人(孙思邈)所传。书末又抄录去三尸九虫方法十余种。如老君去尸虫方、苏仙内传去三尸虫方、守庚申日法、太上真人口诀、赵先生除三尸九虫法、蒋先生除三尸法等。大多以眼药为主,兼行符咒。

贾凫西鼓词

贾凫西鼓词

《贾凫西鼓词》,标“弹词小说”,署“木皮散人贾凫西著”。载《月月小说》第7号、第8号,分别于光绪三十三年三月十五日(1907年4月27日)、四月十五日(5月26日)印行。首冠光绪丁未二月(1907年3月)吴趼人(署名“趼人氏”)《贾凫西鼓词·序》、乾隆元年(1736年)秋统九骚人《原序一》、乾隆二年(1737年)七月二十七日统九骚人《原序二》;末附佚名《跋》、同治戊辰(1868年)闰月竹石主人《附识》。吴趼人加有眉批四条,署名“趼”。本卷即据《月月小说》本点校收入。

新西游记

新西游记

章回小说。题“冷血撰”,疑即近代陈冷。五回。叙唐僧师徒四人成正果后一千三百年,出来考察新教,结果到上海后,看到许多新事物,闹出许多笑话。如想进饭馆却进了报馆,将报纸当菜单。又把电灯当星星、月亮,还上烟馆吸上鸦片烟,等等。有宣统元年(1909)小说林社铅印本。

尚书日记

尚书日记

十六卷。明王樵撰。此书不载《尚书》原文,仅按原书次第逐条诠释。其说解大抵以蔡沈《书集传》为宗,蔡《传》于《尚书》名物制度诠释未详者,采旧说补之。又取金履祥《通鉴前篇》所载,凡涉及当时事迹者,全部采入。此书引据详明,考证颇有精当之处。书前有李维祯序,其序称此书“于经旨多所发明,而亦可用于科举。”评论较为中肯。明刊有《尚书日记》未定本。又刊有《书帷别记》。樵晚年增删《尚书日记》,又以《书帷别记》并入此书中,遂成十六卷。此书现存明万历十年(1582)于照明刻本、万历二十五年(1597)蔡立身刻本,又有明刻崇祯五年(1632)庄继光重修本。

尊婆须蜜菩萨所集论

尊婆须蜜菩萨所集论

凡十卷。尊婆须蜜造,苻秦僧伽跋澄等译。系基于说一切有部之教说,分别解说诸法之性相等。又称尊婆须蜜所集论、婆须蜜所集论、婆须蜜经。收于大正藏第二十八册。本论分十四犍度,即:聚犍度、心犍度、三昧犍度、天犍度、四大犍度、契经犍度、更乐犍度、结使犍度、行犍度、智犍度、见犍度、根犍度、一切有犍度、偈犍度。其中,前十三犍度随处揭举摄颂,以概括其说。道安于卷首之序中谓本论博涉十法,所指或即心、三昧、天、四大、更乐、结使、行、智、见、根等十犍度,此等分类与阿毗达磨发智论之杂、结、智、业、大种、根、定、见等八犍度、及杂阿毗昙心论之界、行、业、使、贤圣、智、定、修多罗、杂、择、论等十一品,均颇为相类。其中,发智论之杂犍度可谓相当于本论之聚犍度,其余七犍度则相当于本论三昧犍度以下之各犍度;杂阿毗昙心论之行、使、智、定四品相当于本论行、结使、智、三昧等四犍度,贤圣品、杂品、修多罗品、择品、论品等,则分别相当于本论之见、聚、契经、一切有、偈等诸犍度。故本论可能系于发智论八犍度之外,另加心等六犍度而成十四犍度;杂阿毗昙心论之十一品亦可能系删除本论之心犍度等,再加整理而成者。依近代学者之说,本论作者婆须蜜与婆沙会四大论师中之世友可能为同一人,又谓本论应为婆须蜜之弟子或后人所撰集成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