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檀河之水
作者:张资平猜你喜欢的书
增补武林旧事
地理杂志。明朱廷焕辑。八卷。廷焕字中白,山东单县人。崇祯进士,官工部主事、大名知府。朱氏于崇祯间司理杭州,遂采《西湖志》、《鹤林玉露》、《容斋随笔》、《辍耕录》及《癸辛杂识》诸书增补《旧事》,七万余字。所增睿藻、恩泽、开、故都宫殿、湖产、灾异六类,一百五十四则。《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讥其妄增湖产、灾异诸类,与周氏本意不符。但为一地掌故文献,犹具较大参考价值。有崇祯十年(1637)刻本。清康熙间重刻本及乾隆四十二年(1777)汪日菼夙夜斋刻本。洪焕椿《浙江方志考》(1984年浙江人民出版社)可资参考。
词谑
曲论专著。明李开先著。原书本无属名,因书中云:“《市井艳词》百余,予所编集。”《市井艳词》是李开先所编,故论者以为此书亦出自李开先之手。全书共分4个部分:一、《词谑》,选录了一些滑稽讽刺的曲文及故事;二、《词套》,品评了前人几十套散曲和杂剧曲文;三、《词乐》,记载了当时几位著名演员的轶事,并列述了当时知名的弦索家和歌唱家;四、《词尾》,举例论述了尾声的做法。李开先十分推重元人曲的风味,认为马致远、张可久的作品苍老清劲,血肉销化俱尽,有如“孙悟空炼成万转金躯”。他继承了元曲家乔吉论作曲的“凤头、猪肚、豹尾”的主张,提出曲尾“必须急并响亮,含有余不尽之意”的要求。以李开先在明嘉靖间曲坛上的地位,此书影响不小,其有关元曲作家作品的评论,几乎皆为后世曲家所接受。书中没有选评关汉卿的作品,也反映了在曲学主张上的某种偏颇。今存明嘉靖间刊本,北京图书馆藏,此外有清康熙间陆贻典据也是园藏本传抄本、1936年中华书局校订排印本、1955年文学古籍刊行社影印陆贻典抄《一笑散》本、1959年中国戏剧出版社《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本。
颐山诗话
明安磐著。一卷。论诗推宗严羽,提倡妙悟、自然,指出诗中用事要“浑然不觉乃为高品”,不可“句句以事衬贴”。此书自序云:“诗言志,诗话又以论诗也,故诗难而论诗又难。”但书中论诗之语并不多,以记事为主。其论诗亦主严羽《沧浪诗话》“妙悟”说,此为明人诗学风尚,但不一味尊唐抑宋,对苏轼、韩驹等人作品有所称颂。安磐论诗,以严羽为宗,直言不讳。其谓:“诗如参禅,有彼岸,有苦海,有外道,有上乘。迷者不能登彼岸,沉者不能出苦海,魔者不能离外道,凡者不能超上乘。虽不离乎声律,而实有出于声律之外。严沧浪所谓一味妙悟者,盖为是也。”有《四库全书》本等。
历史的正面与侧面
皇权与绅权是如何博弈的?君权与相权是如何制衡的?重农与抑商是如何形成的?忠臣与奸臣是如何较量的?历史是个多面体,有铁马金戈的豪迈,也有小桥流水的婉约;有帝王将相的权谋斗争,也有贩夫走卒的市井烟火。历史从来不是冷冰冰的文字,历史是由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共同演绎的惊世传奇。翻开本书,让我们跟随史学大家吴晗亲历一个有血有肉、有趣有料的古代世界。
战国纵横家书
先秦帛书。1973年出土于长沙马王堆汉墓。约17000字,共27章。其中11章与今本《战国策》、《史记》大体相同,其余16章不见他书。所记史实大多发生在战国后期。全书编定时间约在秦统一前后,主要是纵横家言论,故整理者定名为《战国纵横家书》。体裁包括书信、游说词、谈话记录等。以记言为主,少数兼记事实。绝大部分无作者或游说者姓名,编排次序也不依事实先后。1至14章为一组,皆系苏秦史料,可能是苏秦所写的密信。其中材料有助于订正其他古籍关于苏秦事迹的讹误。第15至19章为一组,第20至27章为一组。其中第25章提供了李园杀春申君后曾为楚相、吕不韦曾被迫接受燕国贿赂等新史料。全书思想倾向与《战国策》基本一致。但文风有所不同。有些地方真实而坦率地表现出搞阴谋诡计的心理和纵横捭阖的作风。很少有夸张渲染排比骈偶的文字,句子参差不齐,以达意为宗,不以能文为尚。由此可以推知,今本《战国策》的文字并非说客原貌,可能经过后人修饰加工。
天一悦禅师语录
1卷,清大悦说,学愚录,有塔铭(依驹本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