饥饿的郭素娥

作者:路翎
饥饿的郭素娥

现代中篇小说。路翎著。桂林南天出版社1943年3月初版。小说通过生活在矿区附近的农村青年妇女郭素娥挣扎、反抗、被害、毁灭的悲剧命运的描写,展示了劳动人民,尤其是劳动妇女的痛苦和不幸,赞扬了人民的反抗和斗争。作品着力塑造了郭素娥、张振山、魏海清3个人物。郭素娥是个强悍而美丽的农家姑娘,她的丈夫刘寿春是个年老多病、吸毒、好吃懒做的无赖。他逼郭素娥去卖淫,甚至要把她卖掉。原本大胆、泼辣、性欲强烈的郭素娥与强壮豪放的青年工人张振山热烈地相爱了。她要求同张振山远走高飞,到城里去做工,过自由幸福的生活。当她被丈夫当作物品出卖时,她面对暴徒没有屈辱,而是用生命来维护自己女性的尊严,拼死与践踏自己的恶势力进行抗争。张振山有一定的反抗精神,但他的反抗又是原始自发的。当他的情人被抢走时,他只能狂怒地放一把火,尽管他声言还要回来,可是,这毕竟是朦胧的。魏海清的性格充满着矛盾,他爱郭素娥,但出于嫉妒,向刘寿春告密。郭素娥的死,极大地震撼了他,这个逆来顺受、任人欺侮的老实人,毅然地选择了复仇的路。他怒打了刘寿春,同流氓决斗,最后伤重死去。小说着力刻画了3个主要人物的反抗性,力图“透过社会结构的表皮去发掘人物性格的底苗”(胡风《〈饥饿的郭素娥〉

猜你喜欢的书

铃木大拙说禅

铃木大拙说禅

本书可以了解铃木大拙研究禅学的基本观点与大体面貌,内容集中在禅宗思想意义的阐发,少了一般宗教思想书籍冗长的历史资料与学术性的考验,本书也是铃木大拙研究最具时代特色的作品,深入浅出的笔触下,让本书成为禅学入门最普及的指引方针。

运气易览

运气易览

医经类著作。明汪机(1463—1539)撰。三卷。机字省之(一说名省之,字机),别号石山居士,安徽祁门人。其父渭乃当地名医。机初为诸生,后承家学随父行医,声名日著。对内、外、针灸、痘疹等均有一定见解。学术上强调补气血,偏重于理气。推崇朱丹溪学说,并有所发挥。后世认为,其在医理上亦有欠妥见解。编著有《石山医案》、《医学原理》、《读素问钞》等多种医书。是书成于正德十四年(1519)。取《内经》 中五运六气之说,对运气主病、证候、治法等详加阐释,并附以歌诀和图示。其中颇有发明,对研究运气学说有一定参考价值。但临证仍应辨证施治,不宜拘泥。有明刊石山八种本,《古今医统大全》本。

重阳真人授丹阳二十四诀

重阳真人授丹阳二十四诀

道家内丹学著作。金·王喆撰。书以师徒问答的形式,对祖宗、性命、根蒂、龙虎、铅汞、金公黄婆、婴儿姹女、心猿意马、宾主觉照、龙蛇、三宝、太上、出家、修行、长生不死、道、清静、三命、九星、九窍五刚、四时四大、三才、抽添火候、太上七返等二十四个内丹重要术语、口诀作了简要论述。如谓“性者,是元神: 命者,是元气。”性为主、为根、为龙、为铅; 命为宾、为蒂,为虎、为汞。“真性不乱,万缘不挂,不去不来,此是长生不死也。”

醒世恒言

醒世恒言

短篇小说集。明冯梦龙编辑整理。四十卷四十篇。梦龙有《古今小说》已著录。此集成书较《喻世明言》、《警世通言》晚出,所收宋元旧作亦少,约占六分之一。现确知为宋元旧作者,有《小水湾天狐贻书》、《勘皮靴单证二郎神》、《闹樊楼多情周胜仙》、《金海陵纵欲亡身》、《郑节使立功神臂弓》、《十五贯戏言成巧祸》等篇。明人拟作中的优秀篇章,多取材于现实生活和民间传说。《白玉娘忍苦成夫》、《灌园叟晚逢仙女》反映民族矛盾和阶级压迫。《一文钱小隙造奇冤》反映明代时期城市手工业者的生活遭遇。《施润泽滩阙遇友》、《徐老仆义愤成家》描写城市下层人民间的友谊和患难相助的精神。《赫大卿遗恨鸳鸯绦》、《汪大尹火焚宝莲寺》揭露寺庙僧众的淫乱生活及宗教势力的罪恶。书中描写爱情、婚姻、家庭生活的题材亦占突出地位。尤以《卖油郎独占花魁》的成就最杰出。一反统治阶级凌辱妓女的丑行,歌颂新兴市民追求爱情幸福、尊重妇女人格的新思想,具有一定进步意义。这类作品一般描写细腻,结构完整,人物形象鲜明,具有较高的艺术性。但书中亦有美化统治阶级、鼓吹封建道德、宣扬封建迷信的篇章。有明叶敬池刊本,日本内阁文库藏。明叶敬溪刊本,大连图书馆藏。衍庆堂刊本,此本有二本:一为四十篇足本,卷二十三为《金海陵纵欲亡身》。一本删去此篇,析原书卷二十《张廷秀逃生救父》为上下二篇,分入卷二十、卷二十一两卷中,而以原属卷二十一之《张淑儿巧智脱杨生》篇补入卷二十三。今所见者多为此三十九篇本。一九五八年人民出版社排印本为较好通行本。

求野录

求野录

一卷。原题客溪樵隐编,即明邓凯撰。《求野录》记永历覆亡时事,自永历十二年(1658年)起,迄于康熙元年(1662年)永历帝被俘于昆明遇害止。首述孙可望、李定国、白文选等人事,既而述永历帝亡入缅甸,后被新缅王献于吴三桂之史实。于李定国苦心支撑,力图恢复之事记载较详。书用纲目体。《求野录》与《也是录》均为记述桂王由滇入缅事,起迄年月相同,叙事相近,而《求野录》中叙李定国军中事较详细,为《也是录》中不载。作者身历其境,记叙应不失实。但全祖望认为《求野录》于李定国责之太过,似过于苛求。李念慈、傅以礼等大多数学者都认为,《求野录》即《也是录》作者邓凯所撰,最初提出这一看法的是《南疆逸史》的作者温睿临。近人夏定域先生则认为客溪樵隐似为永历朝湖广巡抚胡钦华所撰,因明亡后胡钦华即隐居于贵州余庆县之客溪,且认为《求野录》即胡所作《天南纪事》之别称。《求野录》有《明季稗史汇编》本、《三异词录》旧抄本、《明末十家集》本、《八家集》抄本、《中国内乱外祸历史丛书》本、《中国历史研究资料丛书》本。

比丘尼传

比丘尼传

四卷,梁释宝唱撰,成于天监十六年(517)。有《丽藏》、《宋藏》、《金藏》、《元藏》、《大正藏》等版本。为一部专门记叙中国汉地佛教比丘尼生平事迹的传记。始于东晋升平年间的净捡,终于梁天监十五年,共记比丘尼六十五人。记其出家因缘、苦行精修及社会活动的事迹,为中国佛教重要史料。宝唱之后,直到近代,比丘尼传无续作者。入民国后始有震华法师(1909—1947)续撰《续比丘尼传》六卷,完成于1939年,共记从梁至民国比丘尼二百人,附见四十七人。不仅记诸尼修行弘法事迹,而且著录不少尼众创作的诗词文章。资料颇为丰富。正续比丘尼传,皆收入近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出版的《高僧传合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