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外惊鸿
作者:郑证因章节列表
升序↑- 一 郊原试马惊逢怪客
- 二 夜访双松岭
- 三 塞外惊鸿栖牧场
- 四 廉吏结怨权奸
- 五 慧眼识英雄
- 六 夜侦将军府
- 七 铁云峰城南追密札
- 八 御史宅群丑逞凶
- 九 讯奸错骨
- 十 王府求援金蝉脱壳
- 十一 密议脱身
- 十二 闯关夺路
- 十三 抽梁换柱父子脱身
- 十四 女扮男装别母寻父
- 十五 出居庸敌踪已现
- 十六 土地祠被围惨败
- 十七 长白山主突现侠踪
- 十八 送骡车避道脱险
- 十九 梨树坡豪侠款客
- 二十 三追三挡
- 二十一 父子戏三凶
- 二十二 逞威树怨
- 二十三 闹庄
- 二十四 梨树坡谑惩捕役
- 二十五 跳崖脱身
- 二十六 二次穷追
- 二十七 黑松岗恶犬肆威
- 二十八 夺路遇伏
- 二十九 痛创恶役
- 三十 黑旗营阻难当头
- 三十一 崖上偷窥山村怪汉
- 三十二 惺惺相惜
- 三十三 杨大荒初显身手
- 三十四 却强敌闯山口
- 三十五 驰援报警
- 三十六 老龙套口铁棍扬威
- 三十七 退官兵活阎王三次铩羽
- 三十八 乱松林山主传柬
- 三十九 阻难丛生走访野狐岭
- 四十 山村栖止又遇异人
猜你喜欢的书
弹琴杂说
乐学论著。明杨表正撰。杨为明代古琴声乐派——江派中著名的演奏家。美学思想上,认为琴的功能,在于“禁邪归正,以和人心”。以儒家关于“和”的审美标准,要求操琴者,“抑乎淫荡,去乎奢侈,以抱圣人之乐。所以微妙在得夫其人,而乐其趣也。”强调弹琴所发生的陶冶身心,育其情性的效果。注重演奏者操琴的环境和气氛,提出“凡鼓琴,必择净室高堂,或升层楼之上,或于林石之间,或登山巅,或游水湄,或观宇中”。又说:“值二气高明之时,清风明月之夜,焚香静室,坐定,心不外驰;气血和平,方与神合,灵与道合。”反映其重视审美主体心灵净化与情绪的平静,审美环境的烘托等观点。主张以意趣深入琴曲的底蕴,并以遇知音或自得其乐,作为审美接受的条件。指出“如不遇知音,宁对清风明月、苍松怪石、巅猿老鹤而鼓耳,是为自得其乐也。”又说:“如是鼓琴,须要解意,知其意则知其趣,知其趣则知其乐;不知音趣,乐虽熟何益?”强调弹琴演奏者,“务要轻、重、疾、徐,卷舒自若,体态尊重,方能与道妙会,神与道融。”反对以“手势花巧”和“声音艳丽”而令人感到“好看”和“好听”,要求以高度人生修养和知识结构表达演奏者的审美观:“德不在手而在心,乐不在声而在道,兴不在音,而自然可以感天地之和,可以合神明之德。”又说:“左手吟、猱、绰、注,右手轻、重、疾、徐,更有一般难说,其人须要读书。”其美学观点,对于明代古琴声乐派有相当的影响。有《重修正文对音捷要真传琴谱》卷一所录明刊本。《中国古代乐论选辑》人民音乐出版社1981年版收录。
吴氏医方汇编
方书。1卷。清吴杞 (杖仙)辑。乾隆九年(1744年)成书。吴氏汇录历代治疗疮疡良方。首为总论,收十二经络部位歌、十二经络引经药歌、十二经所属五行歌、五善、七恶、收功万全歌、秘传口诀、饮食戒忌、阴证收口论、视证要诀等。以下分百会疽、顶门痈、额疽、鬓疽等82症录方。又按托里、清解、发散、攻里、补养、通用分类,汇录疮疡用方,并述治疗疮疡器械、淋洗法、针法及外敷通用方等。现存乾隆九年 (1744年)稿本。
太上金华天尊救劫护命妙经
太上金华天尊救劫护命妙经,又名《昊天玉皇文》。撰人不详,从内容文字看,似出于宋元。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经文为五言韵文,篇幅不长。大旨言金华天尊奉元皇玉帝之命,救人劫难。凡诵持此经者,则有七元天星君、破军天星君、天罡大星君、霹雳大仙君等神灵护卫,消除灾难,并可修成真道,超越三界。
醴泉笔录
两卷,北宋江休复(一○○五~一○六○)撰。该书皆记北宋之杂说杂事,是一部史料价值较高的野史笔记。据清刻本首次整理。
公孙龙子注
《公孙龙子》注释书。
略论安乐净土义
全一卷。北魏昙鸾撰。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七册。略称安乐净土义、安乐土义、略论。相对于‘广论’。本书略说三经一论之广义,论安乐净土之相及其生因。由六个问答构成:(一)安乐净土之形成,并确立不摄属欲、色、无色之三界。(二)说果上之别相,举诸种庄严功德。(三)三辈九品之分别。(四)胎生者之相。(五)胎生者不了佛智,起疑惑。(六)明示十念相续法。亦即第一、第二问释能化之因果,第三问答以下,辨众生之果相。注疏有里书一卷(妙观)、同见闻一卷(圣观)、句解二卷(智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