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柳青青
作者:张恨水章节列表
升序↑- 第01回 推食殷勤偏邀贫女忆 入门慷慨别具武夫雄
- 第02回 陋室结芳邻暗钦健叟 权家择良伴痛诋贫娃
- 第03回 终负解铃心登门铸错 暗怜丫角愿推食分羹
- 第04回 情局复开茶寮倾积愫 年关难渡质库作哀鸣
- 第05回 煮茗度长宵怆怀岁暮 题标抗暴日呐喊声高
- 第06回 甜苦情场冷观评两面 崎岖世路密约订三年
- 第07回 数语绝恩情闭门痛哭 一肩担道义酌酒商谈
- 第08回 愤语激青年辞官遁去 热心怜少女挟纩亲来
- 第09回 谑语岂无由东床暗引 突来良有以西席闲筹
- 第10回 闻语警芳心封侯愿渺 听歌有羡色报国身闲
- 第11回 俯首许婚姻芳情脉脉 关心到士卒喜气洋洋
- 第12回 寒贱苦从戎病夫落伍 牺牲甘解甲战士多情
- 第13回 弃职见知音佳人默许 承家得来者壮士狂欢
- 第14回 授室多艰徘徊忧后顾 邀朋小聚腼腆记前尘
- 第15回 客去含羞柔情荡微笑 人来访旧恶信启愁怀
- 第16回 酸楚襟怀当前还祝福 倥偬戎马暗里突移军
- 第17回 孰能无情家思灰士气 兵不厌诈豪语壮军心
- 第18回 脉脉传茶含悲慰夫婿 匆匆出塞强笑别家人
- 第19回 欲即欲离同车忆往事 半哭半笑倚枕病残秋
- 第20回 卜吉有期老人连日笑 铲愁不尽旧雨封门居
- 第21回 絮语灯前苦心训弱息 杖游山下冷眼看英雄
- 第22回 创痛难堪凝神听鼓乐 欢情未洽促别到飞符
- 第23回 酌酒传餐狂欢含别泪 挑灯温梦低唱数长更
- 第24回 喜气犹存归房余绮梦 秋宵难度闻雁惹啼痕
- 第25回 旧事难忘对门窥丽影 坠欢可拾隔座窃芳巾
- 第26回 午夜挑灯寄书重铸错 平畴试马投笔突离家
- 第27回 塞上音稀归农生远计 闺中病困倚枕泣惊魂
- 第28回 杨柳青青都生儿女意 笙歌隐隐尽变故人家
猜你喜欢的书
太上升玄三一融神变化妙经
上下二卷。道教经书。作者不详。所作时代无可考,疑为隋唐或之前所出道经。上卷讲至真无上大道(又称无上大法),认为不悟大乘无为法教,故难解脱,而无上大道具足圆满,成就一切,导引群迷,速登道岸,度脱生死,解脱无为。要人守无为,护身心,内无所起,外无所染,心无所住,遍行圆满。卷下讲玄一、真一、太一三一融神变化之道。认为三一是子,上承玄父之灵炁,下乘玄母之元精,养育成形,故上取玄父炁二,下取玄母炁一合成,故名三一赤子;道炁分形,变化百亿神通,故称空洞变化三一;分断阴阳,生成万物,布化十方,故称阴阳三一。三一又变化生成九一之道,在虚无无形,上号为九玄,中号为九空,下号为九炁之道。道有九一,天有九一,地有九一,人有九一,四九合成三十六炁,总会三百六十炁。人修道养生,先须解存元炁而养神,神炁若住,人命则得长生。此经可作研究道教教理教义的参考资料,尤其是对研究其三一说较有价值。收入《道藏》洞真部本文类。
真假之间
孙了红著。悬疑推理类小说。去年圣诞之夜,我曾被一个消闲的集会,邀去说故事,他们跟我约定,在今年的同一夜晚,他们仍旧要我担任这个节目。凑巧得很,我在说事的时候却又意外地获得了故事的资料;本来,我预备留下这点资料,以便今年践约;但,我自己知道我的脑子,有个健忘的毛病,我觉得演讲而备一份演讲稿,在气派上比较来得大一点,因此我便提前把它写上了原稿纸。假使今年能有机会,我就预备把后面这段离奇的事情,当着某几个角色的面,亲口再说一遍。这一年的圣诞之夜,老天爷虽然没有制造雪景,为富人添兴,但是天气特别冷,那些时代的骄子们,血旺,脂肪多,他们在各种暖气设备之下,可以通宵达旦,追求狂欢。
秋声集
元诗别集。黄镇成撰。《四库全书》曾据两淮马裕家藏本编入别集类。《秋声集》传世各本卷数并不一致。有9卷本,现存明洪武十一年(1378)黄钧刻本;有10卷本,现存明嘉靖十二年(1533)王锦刻本,并有附录1卷,顾嗣立编《元诗选》所据即10卷本,卷首有郑潜序;有4卷本,现存明人何望海刊本、清顺治十一年(1654)萧雯刻本及数种清抄善本,《四库全书》即以4卷本为底本。4卷本流传较广,卷首有黄镇成(署为秋声子)自序。卷1为歌,卷2为五言古诗、五言排律,卷3为五七言律诗,卷4为七言绝句、五言绝句。在自序中,黄镇成这样作了解题:“秋声可有可无,余言亦可有可无,故录之以为《秋声集》。”集中的诗以七言绝句数量最多,水平也高于其他诸体。总的来说,黄镇成诗以表达优游山水的隐逸情怀为主调。《四库全书总目》对《秋声集》评价不高,说:“今观其集,大抵边幅稍狭,气味稍薄,盖限于才弱之故。”但总目又指出:“然近体出以洁雅,古体出以清省,亦复善用其短。故格韵楚楚,颇得钱郎遗意,较元代纤秾之体,固超然尘壒之外也。”
碧鸡漫志
南宋王灼撰。灼字晦叔,号颐堂,又号小溪。遂宁(今四川成都)人。绍兴中曾为幕僚。当时作者隐居成都碧鸡坊妙胜院,因地取为书名。写成于绍兴十九年(1149)。是书以论述曲调源流为主,对研究词曲渊源和发展有重要价值。五卷。论述上古至唐代歌曲的演变,考证唐代乐曲得名原因及其与宋词的关系,辑录了不少从音乐方面研究词曲的史料,并介绍了民间艺人如张山人、孔三传等。
菩萨戒品释
《菩萨戒品释》即印度无著菩萨《瑜伽师地论·本地分菩萨地初持瑜伽处戒品》的第四十卷至四十二卷首,是宗喀巴大师在1399年针对当时藏区佛教界部分修习大乘佛法但不守戒律的人所造,全论分为五卷,由三部分组成:总明持戒、广辨戒相、总结劝学,其中广辨戒相是其主体,系统阐述了菩萨戒由摄律仪戒、摄善法戒、饶益有情戒组成的缘由、殊胜、受持的条件及三者的关系。点明菩萨戒相是由四种重戒和四十三条轻戒组成,这与梵网经戒的四重戒四十八轻戒不同。宗喀巴大师在《菩萨戒品释》开篇便以偈颂的形式表明菩萨学处和菩萨律仪是三世诸佛必须要走的必经之路,他认为: “先如教授发菩提心,是为佛子诸行所依。次若不以受菩萨学,受律为先学菩萨学,无时能趣无上菩提。故此即是三世菩萨惟一大道。”
净名经集解关中疏
凡二卷。唐代道液集。又称关中集解、关中疏、关中钞。收于大正藏第八十五册。系对后秦僧肇之注维摩诘经十卷加以删补之作。上卷初载自序及僧肇维摩诘经序,后注释经题并佛国品至菩萨品等四品,下卷注释文殊师利问疾品以下十品。与注维摩诘经相较,注维摩诘经所揭鸠摩罗什、僧肇、道生三师注解中,本书计删略鸠摩罗什注解约五百条、僧肇注解约三百条、道生注解约四五○条,而新补未收于‘注维摩诘经’中僧睿、天台之解释,以及科节之文,且加入自释之处亦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