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A党

作者:陆澹安
三A党

《李飞探案集》系列,短篇侦探小说,陆澹安著,1927年1-3月,连载于《红玫瑰》第三卷第五期至第八期

章节列表

升序↑

陆澹安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茶酒论

茶酒论

唐宋之际茶书,王敷撰,1卷,今存。此为敦煌石室中发现的通俗文学作品,全用拟人化代言体对话形式写成。作者王敷,唐代王敷是一名乡贡进士,他的 《茶酒论》久已不传,自敦煌变文及其 他唐人手写古籍被发现后,才得以重 新为人们所认识。《茶酒论》以对话的 方式、拟人手法,广征博引,取譬设 喻,以茶酒之口各述己长,攻击彼短, 意在承功,压倒对方。最后,《茶酒论》 是这样结尾的:“两个政夺人我,不知 水在旁边。”于是由水出面劝解,结束 了茶与酒双方互不相让,一争高下的 争斗,指出“茶不得水,作何相貌? 酒不得水,作甚形容?米曲干吃,损 人肠胃;茶片干吃,只粝破喉咙。”只 有相互合作、相辅相成,才能“酒店 发富,茶坊不穷”,更好地发挥效果。 《茶酒论》辩诘十分生动,且幽默有 趣。茶与酒的争论针锋相对,难分胜 负,描述生动有趣,使读者清楚了两 者的长与短: 茶与酒相比,茶更显出 宁静、淡泊、隐幽,酒更显得热烈、豪 放、辛辣,二者体现着人不同的品格 性情,体现着人不同的价值追求。今存《敦煌宝藏》伯2718卷等6种写本,王重民先生《敦煌变文集》卷三收录时进行了校订,又可据《敦煌变文集·校订》进行参校,合此二本可为善本。遗憾的是《全宋文》编入卷四七时没有充分利用上述二书的校订成果。

文章精义

文章精义

宋·李涂撰。一卷。恐非足本。涂字耆卿,生卒居里不祥,事迹亦无可考。此书乃李涂门人于钦 (1284—1333) 聆听李涂“论古今文章”时所记笔记。刊于元文宗至顺三年。其论文多本《六经》,鲜及声律章句。而于工拙繁简之间,源流得失之辨,俱有鉴裁。又能打破南宋人门户之见,故持论比较平实。其论文以“气”为主,认为“《论语》气平,《孟子》气弱,《庄子》气乐,《楚辞》气悲,《史记》气勇。在写作技巧上,主张行文通达自然,反对文理不通的“怪句”,强调指出“学文切不可学人言语”,“学文切不可学怪句”,反对“务要崎岖奥辞不足以达意者”。提倡陶诗韩文能“自理趣中流出”,而“浑然天成,无斧凿痕”的作风,否定片面追求“炼句锻字,镂刻工巧”的形式主义作风。尖锐批评为文有先入之见,认为“私意偏见,不尽以包天下之道,以及主意有所不通,则又勉强迁就,求以自伸,若是者,皆时文之陋习也,不可不戒。”所见甚为精确,于写作颇具参考价值。有影印《四库全书》 本,《文学津梁》本,人民文学出版社排印本。

幼科推拿秘书

幼科推拿秘书

又名《推拿秘书》。推拿著作。清骆如龙撰。五卷。如龙字潜庵,太平县(今属安徽)人。精医术,以儿科见长。本书撰于乾隆五十年(1785)。一万四千字。卷一记有保婴赋,论述了儿科病的诊法,主张观面、审音、切脉探求病因。卷二至卷三分述图象穴道,以及各种推拿手法等。卷四至卷五列病证二十门和应用验方。是书不仅详述推拿穴位和手法,且在治疗中强调因人而异,灵活施法。有一定临床价值。有乾隆五十年(1785)金陵四教堂刊本,光绪三十四年(1908)济南正益石印馆石印本,一九五七年上海卫生出版社铅印本。

南明史略

南明史略

南明,是指1644年北京失陷以后,明宗室割据南方,所建立的若干政权。其中较重要的是弘光政权和永历政权。这是清朝初期的一段敏感历史,混杂着封建性、阶级性和民族性的问题。史学大师翦伯赞,自1940年开始研究南明史,借古喻今,指出南明政府的抗清意志不坚定,时刻准备妥协;又揭露弘光政权大兴党狱,制造内讧,导致“内战爆发”的政治黑暗。作者利用唯物史观分析南明历史,评述历史事件,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宋名臣言行录

宋名臣言行录

传记。凡5集。前集10卷,录太祖朝至英宗朝55人,单称《五朝名臣言行录》;后集14卷,录神宗朝至徽宗朝42人,单称《三朝名臣言行录》,南宋朱熹编。二书也合称《八朝名臣言行录》、《皇朝名臣言行录》、《朱子名臣言行录》等。书成于孝宗乾道八年(1172)。宋刊本今存,《四部丛刊初编》据以影印;近年收入《朱子全书》本者则进行了标校整理。续集8卷,录北宋末26人,单称《名臣言行续录》(一名《皇朝名臣言行续录》);别集26卷,录高宗至宁宗时65人,单称《宋名臣言行录别集》(一名《四朝名臣言行录》);外集17卷,录南宋理学人物38人,单称《宋名臣言行录外集》(一名《道学名臣言行外录》),南宋李幼武编。书约成于理宗时。5集宋时即有合刊本,赵希弁《读书附志》著录,唯卷数作72,与今本不同。又日本曾藏一元刊残本,作79卷。明时有多种刊本,或分刊,或合刻。清《四库全书》据明张鳌山合刊本著录;道光间洪莹又据宋本重刊,皆为5集75卷。此外尚有《西京清麓丛书》等本。据傅增湘《藏园群书经眼录》称,曾见一题为《四朝名臣言行录》之宋刊残本,与传世幼武所编者相较,次第大异,且更为详备。或疑传世本已经后人删削、重编。朱熹序称其观历朝名臣言行“多有补于世教者”,故“掇取其要,聚为此录”。其取材多本于文集、碑传、行状、遗事、语录、笔记、杂史等。每事均各提行,末注出处,并附有关资料。幼武补编者亦沿之。因其所据之书后世或有亡佚残阙者,故于研究宋代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均有重要资料价值。由朱熹创立的“言行录”遂逐渐成为一种特殊的列传史体裁而为人们所接受。

郑氏史料三编

郑氏史料三编

本书(二册二三八面一四二、八○○字)分二卷,系据「明清史料」丁编、戊编及己编将清康熙年间应付台湾郑氏(郑经及其子克塽)以及「善后事宜」之一切官方档案辑录编次而成。全书共收六十八件,其中五十八件为康熙元年迄二十二年之文件、十件为二十二年以后之文件。二十二年以前,多属所谓「剿」与「抚」之措施;二十二年以后,除查报、查议收降招抚等事件以外,有迟至四十八年郑克塽之母黄氏吁请清查产业及雍正九年郑氏旗籍等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