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奔
作者:郁达夫
中篇小说。郁达夫著。初载 1935年11月1日《文学》月刊第5卷第5号。小说以1927年大革命时代为背景,描写地主分子董玉林极端贪婪、残酷,对乡民进行敲骨吸髓的剥削,甚至社会慈善机构施舍给穷人用以活命的一点东西他也从中克扣肥私。大革命风暴到来之后,他又利用女儿嫁给革命者钱时英这重要关系,摇身一变,成为革命党的座上宾,执掌乡里大权的头面人物。随着董玉林反革命面目愈益暴露,钱时英在现实教育下省悟过来,愤而焚烧了董玉林全家然后出奔上海。小说揭露了地主阶级贪婪、狠毒、阴险、刻薄的阶级本质,同时也显示了作者站在革命民主主义立场对地主阶级极端憎恨的态度。小说对青年革命者钱时英身上那种耽溺男女情爱,贻害革命事业的浪漫蒂克气质,给予一定程度的针砭与否定。这是作家最后一篇小说,较之以前那些着重抒写自我遭际的自叙性小说,这篇作品写革命和阶级斗争,思想上有了重大变化;艺术手法也由重主观抒情而变为冷隽、客观地写实,善于通过典型化细节刻画人物的本质特征。
猜你喜欢的书
钱谱
中国古代研究钱币的著作。历代用《钱谱》为书名的甚多,较早的是南朝萧梁时的《顾烜钱谱》。宋代洪遵(公元1120年~1174年)推重此书,谓古代钱币“类多湮没无传。梁顾烜始为之书。凡历代造立之源,大小重轻之度,皆有论序,使后乎此者可以概见。”唐代封演《续钱谱》一卷即是指续《顾烜钱谱》;北宋董卣的《续钱谱》10卷和李孝美的《历代钱谱》10卷;明朝陆深的《钱谱》等,都已失传。今尚存明永乐洪熙年间董遹《钱谱》1卷,其辑录元以前的历代钱钞200余种,但内容简略,且有错误。清朝江德量著《钱谱》24卷,有图有说,惜未镌刊问世。
紫阳真人悟真篇三注
紫阳真人悟真篇三注,原题「紫贤薛道光、子野陆墅、上阳子陈致虚注」。据编首《紫阳真人悟真篇筌蹄》所述,全书之编集刻印者为元人张士弘。原书三卷,《正统道藏》洞真部玉诀类所收为五卷。此书中所收「薛道光注」,据考证应为翁葆光注。翁、陆、陈三家注文皆属南宗阴阳派丹法,主张于同类之身取坎中真阳,炼成金丹。三家中陈致虚为集大成者,其注不仅讲述丹法,且常引钟吕前贤之神异故事以喻丹道,通俗易明。
穆天子传译注
作者不详。西晋汲郡战国魏王墓中发现。或称《周王游行》。六卷。前五卷记周穆王西游故事,皆有月日可寻,并详记所行里数,其中保存有若干古代中西交通史料;后一卷记美人盛姬之死及其丧仪。晋郭璞作注,并谓其体例与起居注同,故《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及《新唐书·艺文志》均列于史部起居注类。此书虽是小说,不能作为信史,但一定是根据当时往来于西域和中原的商人口碑资料写成,对研究西域上古史和丝路交通史仍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书中记有赤乌国等由中原汉族祖先西迁后建立的政权,可知内地居民迁居天山以南各地,是很古就存在的事实。
刘夫人庆赏五侯宴
简名《五侯宴》。杂 剧剧本。元关汉卿作。五折一楔子,旦本。本 事出《五代史》、《五代史平话》、《刘知远诸宫 调》等,多所增饰。剧写李氏典身于赵太公家当 乳母三年以葬其夫。赵私改文书中“典身”为 “卖身”,逼李弃亲生子王阿三于野中。适逢李 嗣源猎追白兔而遇阿三,遂收为义子,改名李 从珂。十八年后,从珂为五虎大将,路遇李氏受 赵子脖揪凌逼欲寻自缢,因救。李氏见从珂貌 似阿三,啼悲不止。从珂诘之,知其弃儿出生年 月日时与己同,因疑己非嗣源亲生。归问嗣源, 嗣源支吾其词。会嗣源母刘夫人设五侯宴,从 珂不饮,必欲刘言明此事,否则拔剑自刎。刘始 说破前因。从珂即率兵诛赵氏子,迎亲母李氏 而归。王季烈《孤本元明杂剧提要》评此剧“曲 文率直,绝无俊语,惟其本色处……皆非后人 所能及”。有《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本,《元 曲选外编》据以复排。元刘唐卿《麻地捧印》杂 剧、南戏《刘知远白兔记》,情节均受此剧影响。 今人或疑非关汉卿所作,然证据不足。
教观撮要论
教观撮要论,四卷 宋佚名著,日本觉潭序,缺卷一、二,附顽空述三千说(后佚)。
普庵印肃禅师语录
普庵印肃禅师语录,三卷,宋印肃说,明成祖御制普庵至善弘仁圆通智慧寂感妙应慈济真觉昭贶惠庆护国宣教大德菩萨实录序,加封制,(二文皆重出一段)年谱,悟道因缘,塔铭,内题普庵录。南岳下第十六世,嗣牧庵忠。又名《普庵至善弘仁圆通智慧寂感妙应慈济真觉昭贶慧庆护国宣教大德菩萨实录》。宋普庵印肃撰。明永乐二一年(1423)序刊。主要辑录其上堂语、小参、示众法语、文疏、歌颂、赞等。一卷首附有明成祖的实录、年谱、悟道因缘、塔铭、御制序等。收入《续藏经》第二编第二十五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