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玦金环录
作者:平江不肖生章节列表
升序↑- 序
- 校勘后书
- 第01回 教书匠投机成首富 守财奴挨骂发天良
- 第02回 仙人严朱履炫奇观 音庙青衣闹事
- 第03回 孝子求医恶因潜伏 仙人降宅横祸飞来
- 第04回 衙前密告一奸人 塔下流星三侠客
- 第05回 闲道包抄官民激斗 托孤郑重主仆伤离
- 第06回 玉玦金环长离而去 敝衣恶食旁观不平
- 第07回 灯影刀光腰缠十万 夜阑人静壁立千寻
- 第08回 弥勒院孤儿就传 昭庆寺行者应征
- 第09回 破蒲团跌翻活佛 干矢橛悟彻沙弥
- 第10回 抠衣尝试失足深潭 信口夸张争功狭路
- 第11回 当尸首群丐消怨 盗花翎卖解逞能
- 第12回 石弹双飞顿教豹变 拳风四扫敛尽虎威
- 第13回 报大仇老师诫谨慎 谋内应旧仆表忠诚
- 第14回 劫娇妻半夜登门 救后母中途撞树
- 第15回 动以危词运筹白马 攻其无备巷战桃源
- 第16回 分水墺中李公子失算 玉屏道上张二哥细心
- 第17回 山亭小憩耳割八双 峻岭仰攻兵分三路
- 第18回 问鼎野心成爝火 曲钱金镯起波澜
- 第19回 招算命好友设圈套 骗测字清官访案情
- 第20回 昏夜烛奸公差发地穴 积年尽瘁义仆病他乡
- 第21回 逼书遗嘱伙计没良心 谋夺藏珍假妻先下手
- 第22回 起贪嗔葬身火窟 耐辛苦卖技长途
- 第23回 曾孝子看花入歧路 刘知府仗义救孤儿
- 第24回 习艺深宵园林来武士 踏青上巳出洞遇奇人
- 第25回 隐士穴居佳儿落草 县官民僇同族逃生
- 第26回 怜闺女洞房逐妖叟 救圬人客店惊土豪
- 第27回 听残忍话传法留神 动恻隐心移金济困
- 第28回 闹上房从容自首 坐矮楼苦练轻身
- 第29回 大刀河上义子报恩 黄鹤楼头雏儿学道
- 第30回 姻缘有定老道士执柯 玄法无边呆汉子念佛
- 第31回 慈恩寺亲戚乐情话 九华山妖魔发怪声
- 第32回 深夜叩门求隐士 空山严阵歼妖蛇
- 第33回 探药走名山故人翦径 避兵入隧道祖师断头
- 第34回 群雄归附小土司 疯汉医治佳公子
- 第35回 道姑夙慧早通佛 孝子性急夜寻仇
- 第36回 小翠智多权作婢 老朱恶满媚赃官
- 第37回 曾孝子报仇杀恶贼 小么儿被诬受极刑
- 第38回 夺碉垒将军从天降 战山崖蛮酋弃旗逃
- 第39回 张必成计取三家村 严如松混战两土司
- 第40回 用尽其才收降四部 物归原主结束全书
猜你喜欢的书
吴中水利全书
水利志。又名《吴中水利书》。明张国维撰。二十八卷。国维,字九一,号玉笥。浙江东阳人。天启进士。历官江南巡抚、工部右侍郎。福王时官至吏部尚书,事败投水死。是书首列东南水利总图、苏州府全境水利图、苏州府城内水道总图、太湖全图、吴淞江全图、娄江全图、沿海纳潮泄水港浦图和沿江纳潮泄水港浦图等五十三幅。次标水源、水脉、水名、河形、水年、水官、水治诸目。又辑诏书、敕书、奏状、章疏、公移等一百七十余篇,宋范仲淹《上宰执论水利书》等二十一篇,元脱脱《宋史·河渠志》等五十三志,加之考、论、议、序、记、策对、祀文、诗歌等共四百七十余篇,约五十九万字。内容宏富,不仅载吴中水源、水脉、水名、河形,尤其汇集宋以来以太湖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各种水利资料,较有史料价值。有《四库全书》本。
绛守居园池记
一卷。唐樊宗师撰。樊宗师,字绍述。河中 (今山西永济)人。始为国子主簿。元和三年 (808)举军谋宏远科,授著作佐郎。后历任金部郎中、绵州刺史、左司郎中。又出为绛州刺史,有政绩,迁为谏议大夫,未到任而病卒。其文章力求出新,晦涩难懂,被称为 “涩体”。但韩愈对他的作品评价很高,称誉其文章“必出于己,不袭蹈前人一言一句”。其作品较多,《新唐书·艺文志》著录其 《春秋集传》十五卷、《魁纪公》三十卷、《樊宗师集》二百九十一卷,但大多已亡佚。《全唐诗》卷三百六十九存其《蜀绵州越王楼诗》一首并序。《全唐文》卷七百三十存其文 《绛守居园池记》一篇。清孙之騄有《樊绍述集注》二卷。此书为樊氏为新居园池作的记,因其文辞晦涩,元赵仁举、吴师道、许谦为其记作了注释注。此书原有作者自注,但仅略注亭榭之名,其文意仍不明了,所以好奇者多为之作注、唐时有王晟、刘忱二家,其注早已失传,故赵仁举、吴师道、许谦先后为其补注。《绛守居园池记》一文仅七百七十七字,而众说纷纭,终无定论,以其相传既久,如古器铭识,虽不可音释,而不得不谓之旧物,赏鉴家亦存而不弃。有明刊大字本、明袖珍本、《续金华丛书》 本、晴川八识本、《四库全书》本等。
医学经验录·医案
《医学经验录·医案》是民国时期医学类书籍,作者是熊惠生。本书分为内科59个疾病、外科10个疾病、妇科26个疾病、儿科3个疾病,医案浅近易懂,复诊、预后都有讲,医案完整,便于学习。《医学经验录》第一编:证治概要。第二编:妇科辨论。第三编:病案记述。本网站收录内容为第三编:病案记述部分
上清太上玉清隐书灭魔神慧高玄真经
《上清太上玉清隐书灭魔神慧高玄真经》,早期上清派经典,约出于东晋。原为《洞真玉清隐书经》之一部分、后分出单为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本卷分三篇,其一为《大洞灭魔神慧玉清隐书》。又名《高玄真经》。内载五言诗一首,骈文一篇。其中隐含仙真魔鬼之名讳。据称学者修诵《上清大洞真经三十九章》之前,先诵此诗文一遍,可以招仙灭魔,通理幽关。其二为《大洞消魔神慧内祝隐文》。内载三十九条思神口诀,学者诵读《上清大洞真经三十九章》之时,依此诀思神唸咒,可以解结散怨,招仙灭魔。其三为《九天玉清紫文丹章绿字隐文》,内载符文一百二十字,学者诵习《大洞真经》时,依法书写佩带此隐文,存思祝念,可通神致真,招仙灭魔。
医学传心录
综合性医书。不分卷,清代道光年间作品,原封面题有“上海刘一仁”五字,或谓此书可能出于刘氏手笔。全书内容包括学医的方法、诊脉、辨证施治、用药及某些常用方剂的加减法,并简要分析多种内科杂病和一些妇产科病证的病因、病证和治疗方法,是一部学医的门径书。
仪礼述注
十七卷。清李光坡(1651-1719)撰。《仪礼述注》为《三礼述注》之一篇,体例与《周礼述注》同,取郑玄《仪礼注》、贾公彦《仪礼疏》,总合大义,删繁举要,节取其言,并间取研究《仪礼》诸家异同之说,附于书后,亦参以己见,互相发明。但对郑注贾疏原文的删削,有删削不当、节取太简之失,于诸家之言尤其时有未审之误。如《士冠礼》“筮人执策抽上”,注中有非经之义,可删;《士冠礼》“赞者洗于房中侧酌醴”注,义本不明,删此注,则更不明;又如“公食大夫礼曰,饮酒浆饮俟于东方”注,引杨孚说,引时未审。更多的是删繁节取恰当,如《特牲馈食礼》的解说颇为可取;《丧服记》,不取其说,深有抉择;《士冠礼》“母受拜,子释送”说解非常恰当。总之李光坡《仪礼述注》对《仪礼注疏》删削基本掌握其意,疏解亦简明,使学者不再难读,对初学《仪礼》者最为有利。有乾隆三十二年(1768年)刊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