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人生
作者:胡适章节列表
升序↑- 人生有何意义
- 人生问题
- 思想的方法
- 工程师的人生观
- 不朽
- 大宇宙中谈博爱
- 非个人主义的新生活
- 易卜生主义
- 一个问题
- 差不多先生传
- 文学改良刍议
- 什么是文学——答钱玄同
- 名教
- 信心与反省
- 再论信心与反省
- 三论信心与反省
- 科学发展所需要的社会改革
- “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 大众语在那儿
- 归国杂感
- 《尝试集》四版自序
- 教育论话
- 领袖人才的来源
- 我们对于学生的希望
- 青年人的苦闷
- 读书
- 为什么读书
- 读书的习惯重于方法
- 治学方法
- 科学精神与科学方法
- 中学生的修养与择业
- 发起《读书杂志》的缘起
- “旧瓶不能装新酒”吗?
- 一个防身药方的三味药
- 生命记忆
- 终身做科学实验的爱迪生
- 追悼志摩
- 追忆曾孟朴先生
- 丁在君这个人
- 高梦旦先生小传
- 九年的家乡教育
- 十七年的回顾
- 庐山游记(节选)
- 平绥路旅行小记
猜你喜欢的书
重订通俗伤寒论
伤寒类著作。清俞根初撰。十二卷。根初,绍兴(今属浙江)人。精岐黄之术,行医四十余年,颇负盛名。学术宗仲景,旁及方中行、陶节庵、吴又可诸医家,精于伤寒,主张诊治伤寒证必须有胆有识,做到眼到、手到、心到。认为古方不能尽中后人之病,后人不可尽泥古人之法,而要在对症施药。立方多以辛散、透发、和解、凉泻、温补五法,并将其经验汇编整理,成书于乾隆四十一年(1776)。后经何秀山加按语,复经何廉臣增订,加入历代伤寒名家论述伤寒、温病、杂病之内容,编为十二卷。近人曹炳章又为之补缺,徐荣斋为之重订。全书约四十万字。第一章,为伤寒要义; 第二章,载六经方药; 第三章,论表里寒热;第四章,辨气血虚实;第五章,伤寒诊法;第六章,伤寒脉舌;第七章,伤寒本证;第八章,伤寒兼证;第九章,伤寒夹证;第十章,伤寒坏证;第十一章,伤寒复证;第十二章,伤寒调理法。每章又分若干节,共百十八节。书中各节均先列俞氏著文及经验方,次附何秀山之按语,何廉臣之勘补及徐、曹之按语。对其伤寒兼证、夹证、坏证、复证皆以因、证、脉、治四个方面进行论述。辨证透彻明晰,其治法方药则寒温互用、补泻兼施、无偏胜之弊。对《伤寒论》有所发挥。是一部论述外感热病较为全面的著作。可供理论研究及临床运用参考。有一九五六年上海卫生出版社《重订通俗伤寒论》 本。
古今医统大全
一百卷。明徐春甫撰。徐春甫,字汝元,号思鹤,祁门(今属安徽省)人。曾从名医汪宦学医,博通内、妇、儿各科医术。不计名利,以救人为己任,后授太医院官职。以《内经》为本,推崇李杲,具有丰富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著述颇多,另有《内经要旨》、《医学捷径》、《妇科心镜》、《幼幼汇集》、《痘疹泄秘》、《螽斯广育》等书。此书成于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又称《古今医统》,书中广辑明代以前历代医籍史料二百余种。书前有作者自序,称:“以平素按《内经》治验,诸子折中,及收求历史圣贤之旨,合群书而不遗,析诸方而不紊,舍非取是,类聚条分,共厘存卷。”书中前七卷首列历代圣贤名医姓氏,多有小传。然后依次为:内经要旨、翼医通考、内经脉候、运气易览、经穴发明、针灸直指。卷八以下按病证分门,各门先论病机,次治法,后药方。最后部分为本草、制药及养生等内容,此书内容丰富,卷秩浩繁,仅次于王肯堂《证治准绳》。书中虽辑诸家史料,却贯穿作者统一理论。既有系统理论阐述,又有丰富临证实践经验,对于研究中医理论发展及临床实践均有重要参考价值。由于此书篇幅浩大,故后世又有将其中部分内容单刊者,如《历代圣贤名医姓氏》、《内经要旨》等均是出于此书。有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陈氏刊本,隆庆四年(1750)刊本,日本明历三年(1657)翻刻金陵唐氏本。1991年人民卫生出版社铅印校点本。
玄经原旨发挥
玄经原旨发挥。元杜道坚撰。二卷。是书以《皇极 疏《老子》,凡十二章。前有作者自序。复有其弟子任士林序。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玉诀类。道坚以邵雍《皇极经世》疏《老子》,不外理气象数,道教神话。
学史
十三卷,明邵宝撰。邵宝字国贤,别定泉斋、二泉,无锡人。成化进士,官至户部侍郎,南京礼部尚书,著有《左觿学史》、《简端二余》、《定性书说》、《漕政举要》、《慧山记》、《客春堂集》等。邵宝在任江西提学副使时作 《学史》,全书前十二卷如一年中十二个月,余一卷似闰月,每卷中多者三十条,少者二十九条如月有大小,采取这种体例取义于二程所提倡的 “今日格一物,明日格一物。” 书中记载了自周迄元的史事,分条论列,言简意赅,持论平正,笔力也颇为遒健。该书曾由吴廷举进献给朝廷,现存为明崇祯年间刻本,卷内题有“邑后学曹荃重编刻,冢玄孙澄重较辑”。前有弘治十八年(1505年)作者自序,后有正德十三年 (1518年) 浦瑾跋。《四库总目》所录为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宋史
这是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书,全书共有496卷,旧题元脱脱撰。书中所录内容从宋建隆元年(960年)起到宋祥兴二年(1279年)止,记载了两宋320年的历史。元至正三年(1343年),元翰林国史院组织宋史局撰修。 由右丞相脱脱及阿鲁图等为督总裁官,欧阳玄、揭奚斯、张岩起等38人,据宋历朝实录,国史、会要、宝训及《东都事略》、《皇朝编年备要》、《中兴小纪》、《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续资治通鉴长编》、 《三朝北盟汇编》、《契丹国志》、《大金国志》、《西夏事略》、《金陀粹编》等别史,于至正五年(1345年)修成。计本纪47卷,志162卷,表32卷,列传255卷。卷首列“凡例”5项,说明修改的要点。全书体例完备,志15门,占全书三分之一,为正史中最多者;列传记载了2000余人的事迹,分立外国与蛮夷传;首创《道学传》,列朱熹等24人。该书有元代至正本、明代 成化本、清代乾隆殿本等版本。 改写者有,明代柯维骐的《宋史新编》、王维俭的《宋史记》、王洙的《宋史质》、清代陈英中的《宋史稿》、陆心源的《宋史翼》。 今人邓广铭的《宋史职官志考证》、《宋史刑法志考证》及聂崇歧的《宋史丛考》为订误之作。中华书局校点本为较好的版本。
请益录
凡二卷。宋代正觉拈古,元代行秀评唱。全称万松老人评唱天童觉和尚拈古请益录。收于卍续藏第一一七册。据续藏本,卷首为万松老人评唱天童觉和尚拈古请益录之序与题,并附南宋绍定三年(1280)九月二十八日之自序与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十一月少室后参觉虚性一之序。次为九十九则古则公案之目录。卷上收录五十则,其后为请益录上卷音义;卷下为第五十一则至第九十九则,卷末收录请益录下卷音义。本录于明万历三十五年由觉虚性一校阅,生生道人付梓刊行。本录无注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