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生缘

作者:张爱玲
半生缘

长篇小说,张爱玲著。初载1950年4月25日至1951年2月11日上海《亦报》,首次出版于1951年11月。《半生缘》讲的是三十年代上海的一个悲惨的爱情故事。女主人公顾曼桢家境贫寒,自幼丧父,老小七人全靠姐姐曼璐做舞女养活。曼桢毕业后在一家公司工作,与来自南京的沈世钧相爱,世钧深深同情曼桢的处境,决定与之结婚。曼璐终于也嫁人了,姐夫祝鸿才是个暴发户,当得知曼璐不能生育,便日生厌弃之心,曼璐为了栓住祝生出一条残计……十八年在天才作家张爱玲的笔下一晃就过去了,曼桢和世钧又在上海相遇,而岁月变迁绿树早已成荫……

猜你喜欢的书

尹真人东华正脉皇极阖辟证道仙经

尹真人东华正脉皇极阖辟证道仙经

3卷。撰者佚名,撰年不详。清闵一得订正于道光十一年(1831年)。此书吸取道、佛、儒诸家气功之精华,阐述有为与无为两种气功锻炼法。包括意守夹脊双关、凝神下田、开天门、闭地户、聚火开尾闾、子时采药、卯酉周天等功法。现存《道藏续编》(第一集)本、1988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全真秘要》排印本。

马裤先生

马裤先生

短篇小说。初载1935年5月5日《青年界》第3卷第3期。初收1934年9月良友图书印刷公司初版《赶集》。又收入1947年4月晨光出版公司《微神集》和1956年10月人民文学出版社《老舍短篇小说选》。现收入《老舍文集》第8卷、《老舍小说全集》第10卷。本篇以人物速写方式,写“我”在火车上见到的一位穿马裤的先生。他一上车就一迭连声地喊茶房、要手巾、讨开水,要这要那,支使得茶房团团转,也闹得别人不得安生。这是个只顾自己不顾别人,处处对下人摆架子、耍威风但骨子里充满奴性,而又不懂礼貌、不讲文明的人。小说以一系列典型细节的夸张表现来刻画人物,表现主题,描写生动,语言幽默,在笑声中鞭挞了自私庸俗和无耻,是老舍幽默讽刺小说中的名篇。老舍后来把它改编为独幕剧《火车上的威风》。

楼居小草

楼居小草

诗集,清袁杼撰,收袁杼诗五十二首,袁杼,约生活于清康熙末至乾隆(1720-1795)年间,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袁枚四妹,诸生韩思永妻,字绮文,又字静宜。在姊妹中排行第四,故乃兄袁枚诗文中多称其为四妹。

黄庭坚诗全集

黄庭坚诗全集

黄庭坚字鲁直,江西分宁(今江西修水)人,是和苏轼齐名的著名诗人,诗风奇特。黄庭坚最推崇杜甫,但不是学其现实主义精神,而是学其以学问为诗,学其律诗的奇拗。他说:“老杜作诗,退之作文,无一字无来处,盖后人读书少,故谓韩杜自作此语耳。古之能为文章者,真能陶冶万物,虽取古人之陈言入于翰墨,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答洪驹父书》)诗歌到了宋代,已很难创新,黄庭坚又缺乏生活基础,故在语言上求新,他称之为“以俗为雅,以故为新”,是“脱胎换骨”,“以腐朽为神奇”。如李延年《佳人歌》用“倾城”、“倾国”形容美色,后人用得已滥俗,他就变个花样,说“公诗如美色,未嫁已倾城”(《次韵刘景文登邺王台见思》),较有雅趣。他还学杜甫的“书到瘦硬方通神”,和一些拗体诗的作法,有意奇崛,造拗句,押险韵,作硬语,“取过火一路,妙能出之以深隽,所以露中有含,透中有皱,令人一见可喜,久读愈有致”(刘熙载《艺概·诗概》)。故其诗如危峰千尺,枯松倒挂,傲兀不凡,刻意出奇。如《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投荒万死鬓毛斑,生入瞿塘滟滪关。”本写险恶,结尾却说:“未到江南先一笑,岳阳楼上对君山。”以“笑”作结,出人意外,故突兀奇绝。又如《过方城寻七叔祖旧题》:“壮气南山若可排,今为野马与尘埃。清谈落笔一万字,白眼举觞三百杯。”文思奇,造句奇,笔势雄健,真有排山之势。杜甫《缚鸡行》末尾宕开:“鸡虫得失无了时,注目寒江倚山阁”。遂成警句。黄庭坚《王充道送水仙花五十枝欣然会心为之作咏》,结尾也说:“坐对真成被花恼,出门一笑大江横。”这是他学杜成功之处,和杜诗一样,出人意外,也很警策,因成名句。黄庭坚诗和苏轼诗齐名,时称“苏黄”。黄诗总的艺术成就虽不如苏诗,但诗风奇特,别具特色,在宋代影响很大,开创了一个江西诗派,从北宋一直延续到南宋。能开一个诗歌宗派,又延续这么长的时间,在诗歌史上也是少见的,这足见黄诗特点突出,影响之大。

问辨录

问辨录

十卷,明高拱著。批评程朱理学思想的专著。此书取《四书章句集注》疑义,逐条辨驳。其说不免有有意推求之处,但又确有所见,足以备参考而广见闻的地方。《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谓:“郑汝谐《论语原意》,颇与朱子异同,而朱子于汝谐之说反有所取。朱子作《周易本义》,与《程传》亦有异同。世未尝以是病朱子。卷一关于《大学》,卷二关于《中庸》,卷三至卷八关于《论语》,卷九至卷十关于《孟子》。书中多方面批评朱熹。反对朱熹“理属精纯,气或偏驳”的理气为二论,指出“气具夫理,气即是理;理具于气,理即是气,原非二物,不可以分也”(卷八)。对朱熹的“性即理”说,“未敢以为然也”。在他看来,“理者,脉络微密、条派分明之谓。

法华问答

法华问答

作者和卷数不详。敦煌遗书藏本。存斯2662号,首尾均残,现题系据内容所拟。所疏为后秦鸠摩罗什译《妙法莲华经》。现存问答共一百零三条(首末两条残)。前四十五条问答按照《法华经》各品的顺序,述各品主旨;后五十八条问答不依经文顺序,专门解释经内法数及重要的文句。中国历代大藏经未收。敦煌出土后,被收入日本《大正藏》第八十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