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升序↑- 一、把何明远聘去
- 二、都闻到一股奇腥
- 三、照准蛇的扁尾猛力打去
- 四、明远所驾是条青龙
- 五、喝彩声中已达终点
- 六、胡、孟两家派人投帖
- 七、分途出外约请能手高人
- 八、便遇见一个数年未见的好友
- 九、前日还来此痛饮了一夜
- 十、这一病,竟将前事忘却
- 11、家伯请人带来一信
- 12、由早吃到夜间
- 13、大喝此是我杨某老师
- 14、你想寻他却是极难
- 15、何妨一路游玩先回开封
- 16、年将20尚无婆家
- 17、乃女首先力主
- 18、便料有什么猛恶之物出现
- 19、猛觉喉已失音
- 20、由我救他便了
- 21、无意中得到一口神物奇珍
- 22、你只代我对付一两个妖人
- 23、领了初步口诀
- 24、忽见二人走来大为惊奇
- 25、倏地现出一个小黑人
- 26、方到达小峰之上
- 27、两擂台便建在剪刀尖上
- 28、再由光圈中看去益发清晰
- 29、多半假装有仇上台比斗
- 30、不由气往上撞
- 31、飞身迎上前去
- 32、五人手法都快
- 33、竟无一人看出那镖怎么打出
- 34、便被踹落台后绝壑
- 35、花枪小李广草上飞周奎首先忍耐不住
- 36、飞向莲花桩上立定
- 37、就在这二百一16把刀尖上作个了断如何
- 38、下面一粒便被一脚回敬过来
- 39、身才离刀猛又觉对方右掌一扬一按
- 40、那梅花桩高约三尺
- 41、猛觉脚底木桩一歪
- 42、突然头前脚后往下扑来
- 43、仍是一片纷乱
- 44、斜刺里忽飞来一条黑影
- 45、专找软筋和引人发笑处抓来
- 46、各施轻功绝技打在一起
- 47、瞥见西台上虹飞电舞
- 48、飞来一道白光转眼落到台上
- 49、毒镖立时乱箭一般连珠飞出
- 50、这两样毒虫妖兽都是奇毒无比
- 51、转眼剩一小红点穿入云层之中不见
- 52、已当空爆炸开来
- 53、木尊者已先破空飞去
猜你喜欢的书
家塾教学法
《家塾教学法》是我国教育史上首部以“教学法”命名的理论著作。清代教育家唐彪博采众多书法家和文字学家的精辟言论,融入自己的实践经验,介绍了阅读方法和技巧,给出了具体的写作指导,诸多语文教学理论至今仍然值得借鉴。此次重新整理出版,对符合当下“大语文改革”教学思想及启蒙教育理念的内容进行了挖掘,力求为现代儿童教育提供有益的参考。
杂病心法要诀
内科著作。5卷。清吴谦(六吉)等撰,刊于乾隆七年(1742年)。本书即《医宗金鉴》卷39~43。重点论述内科杂病的证治,包括中风、虚劳、黄疸、喘咳、痢疾、疟疾等40余种常见病证。正文均编为七言歌诀,并加注释予以说明、补充,内容较简要,选方多实用。现有初刻本、尊经阁刊本及清三让堂、宝仁堂、善成堂、扫叶山房等多种刻本,建国后有排印本。
兰雪轩诗集
诗集,朝鲜许兰雪轩,出版于1692年。许兰雪轩,本名楚姬,别号景樊,朝鲜李朝女诗人。出身书香望族,与父许晔(草堂)、兄许筬(岳麓)、许篈(荷谷)、弟许筠(惺叟)均为当时辞章大家,“为近代闺秀第一”,“东方妇人能诗者鲜……近来颇有之,景樊天仙之才……“其诗文俱出天成,喜作《游仙诗》,语皆清冷,非烟火食之人可到也。文出崛奇,四六俱佳,《白玉楼上梁文》传於世。”27岁病逝,身後有许筠整理、朱之蕃撰小引的《兰雪轩集》。钱谦益《列朝诗集》、朱彝尊《明诗综》等均选其诗多首,以外国一女子,芳播中州,可谓显矣。至今韩国江原道每年举行许兰雪轩祭祀,称之“江原之魂”
宋太祖龙虎风云会
元杂剧剧本。简名《龙虎风云会》或《风云会》。罗本(即罗贯中)撰。末本。本剧据《宋史·太祖本纪》、《赵普传》及民间传说编撰而成。叙后周世宗时,四方战乱不息,于是命马步亲军指挥使石守信招募智勇之士。守信部将王全斌荐赵匡胤,守信遣部将潘美前往征聘。匡胤和朋友赵普、郑恩、曹彬等在外闲行,遇卜者苗光裔。苗谓匡胤有帝王之相,其他诸人亦为一方诸侯。适潘美来聘、匡胤随之入朝。经守信保举,周世宗委任匡胤为殿前都点检。有《古本戏曲丛刊》第四集影印脉望馆抄校《古今杂剧》本,又有《元曲选外编》排印本。
皇权、绅权与相权
著名历史学家吴晗以研究明史尤其是明朝政治史著称,他对皇权、绅权和相权的研究超越同时代人,思想深刻,观点卓越,其代表性论文《论皇权》《论绅权》《胡惟庸党案考》影响深远,堪称经典,为了解中国传统社会结构、政治结构和政治运作提供了门径和方法。另外,他关于海瑞罢官的研究,关于相权与皇权冲突的阐述,成为现象级事件。本书收录吴晗相关文章,作者文风清新活泼,考证严谨,集知识性和可读性于一体,是了解中国历史和中国传统政治的好读物,值得历史爱好者阅读和收藏。
菩萨璎珞本业经
凡二卷。竺佛念译于姚秦建元十二至十四年(376~378)。又称菩萨璎珞经、璎珞本业经。或单称璎珞经、本业经。乃叙说菩萨阶位及其三聚净戒等之因行。收于大正藏第二十四册。‘璎珞本业’乃华严系统之用语,故本经与华严之教相相合之处甚多。尤以立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无垢地、妙觉等五十二位菩萨行位而有名。全经分八品:集众品、贤圣名字品、贤圣学观品、释义品、佛母品、因果品、大众受学品、集散品,以阐述菩萨之阶位及修行。在大众受学品叙说‘三聚净戒’,以八万四千法门作摄善法戒;以慈悲喜舍四无量心作摄众生戒;以十波罗夷作摄律仪戒(此十波罗夷与梵网经之十重戒相同)。本经受梵网经之影响甚深,其三聚净戒之内容,均属大乘戒。特点在于菩萨戒有受法而无舍法,一得永不失;即使犯波罗夷戒,亦不失戒体。并主张戒以心为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