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回头
作者:陈天华
陈天华著。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下半年写成。共四章,初刊于日本东京。文中以弹词手法,描述了外国欺凌中国之惨剧,以唤醒国民迷梦,提倡独立精神。针对“无奈我们的同胞沉迷不醒,依然歌舞太平,大家自私自利,全无一点团结力”,要求我四万万同胞,“除党见,同心同德”。强调“无论是为士、为农、为工、为商,都不可丝毫扰害,都要极力保护”。特别强调“讲公德,有条有纲”,认为公德是立国强身之本,“若是大家都讲公德,凡公共的事件,尽心去做,别人固然有益,你也是有益”,“我看外国人,没有一个不讲公德的,所以强盛的(得)很”。指出“若还不讲公德,只讲自私,不要他人来灭,恐怕自己也是要灭的。”提倡男女平等、改善妇女受奴役的地位,“兴女学,培植根本”。指出“那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谬说,真正害人得很”,认为中国女子没有知识,是根本坏了,因为“往往有大志的人,竟消磨于爱妻慈母,男子半生都在女子手里”。文中还从其他方面论述了爱国主义思想。收入《陈天华集》。
猜你喜欢的书
书法纶贯
一卷。书论。明代宋啬撰。此书分十二个标题为澄神、执笔、用腕、正锋、临摹、结构、方圆、疏密、迟速、纯熟、气韵、统论。卷前自序说:学书必先使精神清静、精神平静才可以讲究执笔与用腕及指法,然后论正锋、藏锋;学书之始必先临摹,然后学结构。结构佳,然后论迟速、纯熟,纯熟之后,气韵自生。由此可见作者分题编次的意图。然后所论皆摘采王右军、蔡邕、张怀瓘、孙过庭、姜尧章、赵宦光、董其昌、黄山谷、潘之淙等名家论书之语。虽无独见,但如此汇集名家之言对学书者尚有指导意义。有《六艺之一录》本。
采菲录
《采菲录》,副题“中国妇女缠足史料”,共六册,初编、续编由天津时代公司于1936年1月、2月印行,三编、四集由天津书局于1936年12月及1938年2月印行,1941年又有新编和精华录问世。全书收集缠足史料、品莲文学、禁缠放足运动资料、政府法令、宣传文章、时人心得种种,并附有大量照片和插图,是至今为止整理汇编缠足史料最为齐全的著作,相信也是空前绝后的一部著作。当时,国民政府虽然已经出台禁止缠足的法令,但社会上对于缠足、禁足仍有相当争议,昔日以缠足为文明,今日以缠足为丑恶,如此天翻地覆,且放足一事关涉亿万妇女切身利益,社会舆论的激烈程度可想而知。姚灵犀有志气提倡讨论,收罗资料,更有勇气编印成书,留存历史,在惯于道德杀伐的中国,称得上见识与胆识兼备了。
太白阴经
全名《神机制敌太白阴经》,又名《太白阴符》、《阴符太白阴经》,中国古代兵书。李筌撰。10卷,约2万余字。现存平津馆影宋抄本、明汲古阁抄本、清内府抄本等。《墨海金壶》、《守山阁丛书》、《丛书集成初编》等多种丛书收录。《四库全书》本为8卷本。李筌,中国唐代学者,号少室山达观子,里籍生卒年均不详。官至荆南节度副使、仙州刺史等。唐代宗时任河东节度使都虞侯,后入山访道,不知所终。著有《孙子注》等10余种兵书,多已亡佚。本书分人谋、杂仪、战具、预备、阵图、祭文、捷书、药方、杂占、遁甲、杂式等篇,思想内容较丰富。强调战争胜负取决于人的谋划、士兵勇怯、君主仁义及国家富强,而不靠阴阳鬼神。强调将帅用兵须团结内部,选拔人材,利用地形,发动政治攻势,提出了人无勇怯,勇怯形成于后天的思想。书中还综合前代兵书典籍及有关著作对军仪典礼、攻防战具、粮秣屯田、阵法队形、公文程式、人马医护等分别做了详细记述,推导出“方营图”、“风后握奇垒图”、“偃月营图”等阵图。所论不乏新意,颇为杜佑《通典》所推重。文中贯穿着的朴素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不仅具有军事学价值,也有重要的哲学价值。
茯苓仙
近代传奇剧本。1卷,14出。许善长著。光绪九年(1883)九月刊,辑入《碧声吟馆丛书》。原署“玉泉樵子填词”。北京图书馆藏。此曲作于光绪二年丙子(1876)。该剧取材于有关仙女麻姑的传说。主要剧情叙:麻姑本为宣城 乡下农家女,因见一小儿奔跑嬉戏于水面,知为茯苓仙,便以红线 缀于小儿衣襟,追至松根下,掘出服食,遂成仙。共十四出,出目为: 《采药》、《寿萱》、《泄神》、《传道》、《归省》、《宦辞》、《栖真》、《会宴》、 《鞭背》、《鉴心》、《献筹》、《释篆》、《广教》、《建坛》。以[香遍满]开 场:“融和昼景,飞飞落花粘翠屏。是处樵声通曲径,丁丁频入听。风 来四面应。 我攀援绝崖登,怎不见娉婷影。”[尾声]云:“镇山门寿贞珉,愧乏千金贻赆。准备着一瓣心香昼夜熏。”
霜猿集
四卷。清周同谷撰。生卒年未详。周同谷名翰西,江苏常熟人。少补博士弟子员,后入史阁部幕,流寓昆山。著有《谷集》等书。此书咏崇祯一代时事,或类宫词、翰西并为之注,论列详尽,颇资异闻,如记张天如与周延儒等事,作者以局外之人,述局内之事,故持论能得其平。孟森曾据琳琅秘室本及屑玉丛谈为之补注。征引极详。惜琳琅秘室本诗仅八十五首。光绪间常熟丁氏,获四卷本,又得陈同叔合编本,共得诗一百三十五首,因参校各本,重为排比,其注文之可补阙略者,复采集曹徐沄删订本,同左季写校本,一并汇订之,刊入虞山丛刻。其是正之处,同异之文,别为校记于后。前有广陵女冠李俊序,俊为史阁部簉室。后附曹徐沄后序、光绪二十六年(1900)练滨渔父跋、丁祖荫跋。有 《琳琅秘室丛书》一卷本、《逊庵丛书》一卷本、《屑玉丛谈》一卷本、《虞山丛刻》四卷本、孟森《校订补正》 一卷本。
女三字经
清代兴国朱浩文星源撰。光绪二十六年(1900)听雨堂刻本。专为教育妇女恪守封建道德品行而作的女子训教书。全书包括叙议意、女道章、妇道章、母道章、懿范章等五章。仿效宋代《三字经》体例,以三字句白话文形式,训教女子要三从四德,做贤妻、良母、孝女、节妇,告诫人们女子一生下来就要教诲她学礼法、守闺房、少出门,“七八岁,讲伦常,十岁后,做女工,刀剪缝,蚕织事,无不通”;“十四五,将做媳,门内事,件件精,露头面,人贱轻”;“十八九,出嫁时,一切事,父母命,莫差错,谨顺从”;对待丈夫要“视为天,一切事,听夫婿,义最重,职当全,夫怒责,忍吞声,不生育,劝纳妾,休嫉妒,丈夫死,女要守,死事小,失节大;”要妇女“事翁姑,首敬顺,不并立,言必从”。总之要女子“讲三从,说四德,能终身,为准则”。在懿范章中,还列举众多“女范”、“妇范”、“母范”,要妇女效仿。《女三字经》三字一句,对仗工整,押韵顺口,节奏明快,便于记诵,在民间流传很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