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

作者:吴敬梓
儒林外史

吴敬梓作。共五十六回。作品中描绘了形形色色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儒家士子,他们并无真才实学,却喜附庸风雅,追逐名誉地位,他们出仕是贪官污吏,在家是土豪劣绅。作品中还描绘了一些表面上无意功名,自赏清高的人物,而实际上是趋炎附势、庸俗无聊的寄生虫。作品中还塑造了元末诗人王冕以及杜少卿、沈琼枝等正面人物形象,他们或品行高洁、或敢于反抗、或藐视科举。作品就是在这一系列形象的塑造中揭示了科举制度的罪恶和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以及封建官僚制度的腐朽,并对贫苦人民寄予了深切的同情。作品大量地成功地运用了讽刺的艺术手法。鲁迅说此书的特点是“感而能谐,婉而多讽”,自它出世后“于是说部中乃始有足称讽刺之书”。(《中国小说史略》)作品通过人物的言行不一来体现高超的讽刺艺术,结构上没有贯穿全书的中心人物与事件, “虽云长篇,颇同短制,”语言准确洗炼,三言两语,就使人物穷形极相。

章节列表

升序↑

吴敬梓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圣女贞德

圣女贞德

英国戏剧家萧伯纳的剧作。写于1923年,是萧氏创作中唯一的一部悲剧。题材是英法百年战争中法国女青年爱国者贞德(1412~1431)领导法国军民抗击英军的故事。此剧的头3场表现贞德以一个农村姑娘的身份,在国难当头的时刻,满怀爱国的激情和胜利的信心,说服了满朝文武,鼓舞了军民的士气,冲锋陷阵,战胜敌人。后3场表现贞德战败被俘之后,教会、封建主义和英国反动民族主义者勾结在一起,把她处死。通过贞德的悲剧,歌颂了人类历史上先进人物领导人民群众反对反动势力的壮烈斗争。

战争与和平

战争与和平

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于1863年至1869年写成的一部卷帙浩繁的长篇小说。它以库拉金、罗斯托夫、保尔康斯基和别祖霍夫四大贵族家庭的生活情节为线索,气势磅礴地反映了1805年至1820年俄国社会的重大历史事件。托尔斯泰肯定1812年俄国反对入侵的卫国战争的正义性质,谴责拿破仑的野蛮侵略,歌颂库图佐夫领导的一场反侵略战争的胜利,多方面地表现出俄国人民反抗侵略的爱国热忱和英勇斗争精神。但这只是小说的背景,它的中心主题是表现俄国贵族的命运和前途。根据托尔斯泰对俄国地主的看法,贯穿全书的主要人物鲜明地分为两大类。一类以库拉金为代表,这是远离人民、接近宫廷的上层贵族,他们自私贪婪、虚伪堕落,甚至在困难当头的重要时刻仍然争权夺利,互相倾轧,沉湎于荒淫无耻的寻欢作乐之中;另一类是彼尔·别祖霍夫、安德烈·保尔康斯基和罗斯托夫,他们是接近人民的庄园贵族,厌恶上流社会的空虚无聊,其中有的经过长期的复杂的精神探索和卫国战争的洗礼,最后在基督的《福音书》和宗法式老农身上找到了自己的精神归宿,成为献身国家社稷和人民幸福的社会精华。作家否定前者,给予无情的揭露和鞭笞;肯定后者,给了他们以满腔热情的歌颂。整个长篇小说成功地把大规模的战争场面和多方面的和平生活有机地结合到一起,借助于庞大复杂而有条不紊的结构,提供了当时俄国城市乡村纵横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塑造了丰富多彩的人物群象;其中一些主要人物,通过作者特有的心理分析,性格生动鲜明,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臣轨

臣轨

唐武则天撰。一说著作郎元万顷等奉敕撰。一作《臣范》。2卷,共10篇。成书于上元二年(675),一说成书于垂拱元年(685)。为武则天规诫群臣和神龙二年(706)以前贡举习业的读本。仿唐太宗《帝范》,篇目有同体、至忠、守道、公正、匡谏、诚信、慎密、廉洁、良将、利人。认为忠孝一体,“君亲既立,忠孝形焉。奉国奉家,率由之道宁二,事君事父,资敬之途斯一。臣主之义,其至矣乎!”

敝帚斋馀谈

敝帚斋馀谈

是书《四库全书总目》小说家类著录。今有《砚云乙编》、《申报馆丛书续集》本等,其中《香艳丛书本》题《敝帚斋馀谈节录》。今据《学海类编》本整理。(选录《敝帚斋馀谈》十五则)

梦观集

梦观集

元诗别集。5卷。释大圭撰。《四库全书》曾据浙江鲍士恭家藏本编入别集类。《四库全书》底本原为24卷,卷1为梦法,卷2为梦偈,卷3为梦事,卷4—9为诗,卷10—24为文。所谓《梦法》、《梦偈》、《梦事》都是宗门语录,《四库全书》编者认为“其杂文亦多青词疏引,不出释氏之本色,皆无可取。”于是删去吴鉴作原序及杂文,仅留下诗歌,编为5卷。《梦观集》24卷本今未见,仅见《四库全书》所收入的5卷重编本。卷首无序跋。卷1为五言古诗,卷2为七言古诗,卷3为五言律诗,卷4为七言律诗、六言绝句,卷5为五、七言绝句。《梦观集》编成于元末,所收诗篇间有涉及元明易代时的战乱,但从整体看,题材亦不广泛。吴鉴作《梦观集序》说大圭的诗“华实相副,词达而意到,不雕镂而工,去纂组而丽,屏耕锄而秀”(转引自《四库全书总目》)。经过《四库全书》编者的删并,现存虽仅诗作,仍可看出他力学陆游、范成大的特点。他的一些小诗,如《哀殍》、《悯农》,能站在一个释子的角度,客观地反映了社会现实。

平夏录

平夏录

平夏录,一卷,明邓士龙辑。载明太祖平定蜀夏之事。后附刘基平夏颂并序。记明初太祖平定蜀夏事,今有黄标平夏录、佚名平蜀记传世较广广。本卷乃邓氏辑合二书而成。前半部与黄氏之录相合,自洪武四年春正月丁亥起则与平蜀记无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