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
作者:吴敬梓
吴敬梓作。共五十六回。作品中描绘了形形色色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儒家士子,他们并无真才实学,却喜附庸风雅,追逐名誉地位,他们出仕是贪官污吏,在家是土豪劣绅。作品中还描绘了一些表面上无意功名,自赏清高的人物,而实际上是趋炎附势、庸俗无聊的寄生虫。作品中还塑造了元末诗人王冕以及杜少卿、沈琼枝等正面人物形象,他们或品行高洁、或敢于反抗、或藐视科举。作品就是在这一系列形象的塑造中揭示了科举制度的罪恶和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以及封建官僚制度的腐朽,并对贫苦人民寄予了深切的同情。作品大量地成功地运用了讽刺的艺术手法。鲁迅说此书的特点是“感而能谐,婉而多讽”,自它出世后“于是说部中乃始有足称讽刺之书”。(《中国小说史略》)作品通过人物的言行不一来体现高超的讽刺艺术,结构上没有贯穿全书的中心人物与事件, “虽云长篇,颇同短制,”语言准确洗炼,三言两语,就使人物穷形极相。
章节列表
升序↑- 第一回 说楔子敷陈大义 借名流隐括全文
- 第二回 王孝廉村学识同科 周蒙师暮年登上第
- 第三回 周学道校士拔真才 胡屠户行凶闹捷报
- 第四回 荐亡斋和尚契官司 打秋风乡绅遭横事
- 第五回 王秀才议立偏房 严监生疾终正寝
- 第六回 乡绅发病闹船家 寡妇含冤控大伯
- 第七回 范学道视学报师恩 王员外立朝敦友谊
- 第八回 王观察穷途逢世好 娄公子故里遇贫交
- 第九回 娄公子捐金赎朋友 刘守备冒姓打船家
- 第十回 鲁翰林怜才择婿 蓬公孙富室招亲
- 第十一回 鲁小姐制义难新郎 杨司训相府荐贤上
- 第十二回 名士大宴莺脰腹溯 侠客虚设人头会
- 第十三回 蘧駪夫求贤问业 马纯上仗义疏财
- 第十四回 蘧公孙书坊送良友 马秀才山洞遇神仙
- 第十五回 葬神仙马秀才送丧 思父母匡童生尽孝
- 第十六回 大柳庄孝子事亲 乐清县贤宰爱士
- 第十七回 匡秀才重游旧地 赵医生高踞诗坛
- 第十八回 约诗会名士携匡二 访朋友书店会潘三
- 第十九回 匡超人幸得良朋 潘自业横遭祸事
- 第二十回 匡超人高兴长安道 牛布衣客死芜湖关
- 第二十一回 冒姓字小子求名 念亲戚老夫卧病
- 第二十二回 认祖孙玉圃联宗 爱交游雪斋留客
- 第二十三回 发阴私诗人被打 叹老景寡妇寻夫
- 第二十四回 牛浦郎牵连多讼事 鲍文卿整理旧生涯
- 第二十五回 鲍文卿南京遇旧 倪廷玺安庆招亲
- 第二十六回 向观察升官哭友 鲍廷玺丧父娶妻
- 第二十七回 王太太夫妻反目 倪廷珠兄弟相逢
- 第二十八回 季苇萧扬州入赘 萧金铉白下选书
- 第二十九回 诸葛佑僧寮遇友 杜慎卿江郡纳姬
- 第三十回 爱少俊访友神乐观 逞风流高会莫愁湖
- 第三十一回 天长县同访豪杰 赐书楼大醉高朋
- 第三十二回 杜少卿平居豪举 娄焕文临去遗言
- 第三十三回 杜少卿夫妇游山 迟衡山朋友议礼
- 第三十四回 议礼乐名流访友 备弓旌天子招贤
- 第三十五回 圣天子求贤问道 庄征君辞爵还家
- 第三十六回 常熟县真儒降生 泰伯祠名贤主祭
- 第三十七回 祭先圣南京修礼 送孝子西蜀寻亲
- 第三十八回 郭孝子深山遇虎 甘露僧狭路逢仇
- 第三十九回 萧云仙救难明月岭 平少保奏凯青枫城
- 第四十回 萧云仙广武山赏雪 沈琼枝利涉桥卖文
- 第四十一回 庄濯江话旧秦淮河 沈琼枝押解江都县
- 第四十二回 公子妓院说科场 家人苗疆报信息
- 第四十三回 野羊塘将军大战 歌舞地酋长劫营
- 第四十四回 汤总镇成功归故乡 余明经把酒问葬事
- 第四十五回 敦友谊代兄受过 讲堪舆回家葬亲
- 第四十六回 三山门贤人饯别 五河县势利熏心
- 第四十七回 虞秀才重修元武阁 方盐商大闹节孝祠
- 第四十八回 徽州府烈妇殉夫 泰伯祠遗贤感旧
- 第四十九回 翰林高谈龙虎榜 中书冒占凤凰池
- 第五十回 假官员当街出丑 真义气代友求名
- 第五十一回 少妇骗人折风月 壮士高兴试官刑
- 第五十二回 比武艺公子伤身 毁厅堂英雄讨债
- 第五十三回 国公府雪夜留宾 来宾楼灯花惊梦
- 第五十四回 病佳人青楼算命 呆名士妓馆献诗
- 第五十五回 添四客述往思来 弹一曲高山流水
- 第五十六回 神宗帝下诏旌贤 刘尚书奉旨承祭
吴敬梓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圣女贞德
英国戏剧家萧伯纳的剧作。写于1923年,是萧氏创作中唯一的一部悲剧。题材是英法百年战争中法国女青年爱国者贞德(1412~1431)领导法国军民抗击英军的故事。此剧的头3场表现贞德以一个农村姑娘的身份,在国难当头的时刻,满怀爱国的激情和胜利的信心,说服了满朝文武,鼓舞了军民的士气,冲锋陷阵,战胜敌人。后3场表现贞德战败被俘之后,教会、封建主义和英国反动民族主义者勾结在一起,把她处死。通过贞德的悲剧,歌颂了人类历史上先进人物领导人民群众反对反动势力的壮烈斗争。
战争与和平
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于1863年至1869年写成的一部卷帙浩繁的长篇小说。它以库拉金、罗斯托夫、保尔康斯基和别祖霍夫四大贵族家庭的生活情节为线索,气势磅礴地反映了1805年至1820年俄国社会的重大历史事件。托尔斯泰肯定1812年俄国反对入侵的卫国战争的正义性质,谴责拿破仑的野蛮侵略,歌颂库图佐夫领导的一场反侵略战争的胜利,多方面地表现出俄国人民反抗侵略的爱国热忱和英勇斗争精神。但这只是小说的背景,它的中心主题是表现俄国贵族的命运和前途。根据托尔斯泰对俄国地主的看法,贯穿全书的主要人物鲜明地分为两大类。一类以库拉金为代表,这是远离人民、接近宫廷的上层贵族,他们自私贪婪、虚伪堕落,甚至在困难当头的重要时刻仍然争权夺利,互相倾轧,沉湎于荒淫无耻的寻欢作乐之中;另一类是彼尔·别祖霍夫、安德烈·保尔康斯基和罗斯托夫,他们是接近人民的庄园贵族,厌恶上流社会的空虚无聊,其中有的经过长期的复杂的精神探索和卫国战争的洗礼,最后在基督的《福音书》和宗法式老农身上找到了自己的精神归宿,成为献身国家社稷和人民幸福的社会精华。作家否定前者,给予无情的揭露和鞭笞;肯定后者,给了他们以满腔热情的歌颂。整个长篇小说成功地把大规模的战争场面和多方面的和平生活有机地结合到一起,借助于庞大复杂而有条不紊的结构,提供了当时俄国城市乡村纵横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塑造了丰富多彩的人物群象;其中一些主要人物,通过作者特有的心理分析,性格生动鲜明,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臣轨
唐武则天撰。一说著作郎元万顷等奉敕撰。一作《臣范》。2卷,共10篇。成书于上元二年(675),一说成书于垂拱元年(685)。为武则天规诫群臣和神龙二年(706)以前贡举习业的读本。仿唐太宗《帝范》,篇目有同体、至忠、守道、公正、匡谏、诚信、慎密、廉洁、良将、利人。认为忠孝一体,“君亲既立,忠孝形焉。奉国奉家,率由之道宁二,事君事父,资敬之途斯一。臣主之义,其至矣乎!”
敝帚斋馀谈
是书《四库全书总目》小说家类著录。今有《砚云乙编》、《申报馆丛书续集》本等,其中《香艳丛书本》题《敝帚斋馀谈节录》。今据《学海类编》本整理。(选录《敝帚斋馀谈》十五则)
梦观集
元诗别集。5卷。释大圭撰。《四库全书》曾据浙江鲍士恭家藏本编入别集类。《四库全书》底本原为24卷,卷1为梦法,卷2为梦偈,卷3为梦事,卷4—9为诗,卷10—24为文。所谓《梦法》、《梦偈》、《梦事》都是宗门语录,《四库全书》编者认为“其杂文亦多青词疏引,不出释氏之本色,皆无可取。”于是删去吴鉴作原序及杂文,仅留下诗歌,编为5卷。《梦观集》24卷本今未见,仅见《四库全书》所收入的5卷重编本。卷首无序跋。卷1为五言古诗,卷2为七言古诗,卷3为五言律诗,卷4为七言律诗、六言绝句,卷5为五、七言绝句。《梦观集》编成于元末,所收诗篇间有涉及元明易代时的战乱,但从整体看,题材亦不广泛。吴鉴作《梦观集序》说大圭的诗“华实相副,词达而意到,不雕镂而工,去纂组而丽,屏耕锄而秀”(转引自《四库全书总目》)。经过《四库全书》编者的删并,现存虽仅诗作,仍可看出他力学陆游、范成大的特点。他的一些小诗,如《哀殍》、《悯农》,能站在一个释子的角度,客观地反映了社会现实。
平夏录
平夏录,一卷,明邓士龙辑。载明太祖平定蜀夏之事。后附刘基平夏颂并序。记明初太祖平定蜀夏事,今有黄标平夏录、佚名平蜀记传世较广广。本卷乃邓氏辑合二书而成。前半部与黄氏之录相合,自洪武四年春正月丁亥起则与平蜀记无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