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层楼
作者:尹湛纳希章节列表
升序↑- 序
- 《一层楼》中援引《红楼梦》之概略
- 《一层楼》诗
- 《一层楼》明序
- 第一回 北斗宫女魁星现象 西瑶池老王母赐筵
- 第二回 发正言花仙循时令 借风力月姊意猖狂
- 第三回 白老寡一进贲侯府 孟圣如初岁海棠院
- 第四回 赏对联贲侯嘉甥女 听曲文琴默诤表弟
- 第五回 宴花烛人月双团圆 猜诗谜言语皆文章
- 第六回 玩骨牌姊妹生心隙 送亲眷风雨增凄凉
- 第七回 红云润面采花女 绿水涤心踏芳人
- 第八回 饬乃儿椿堂施峻威 诲弟子严师释经文
- 第九回 咏花池乐中寻乐趣 赐吉簪错上错凑合
- 第十回 论书画璞玉呈才藻 诉肺腑妙鸾话语强
- 第十一回 情切切静日花有语 乐悠悠清夜玉生香
- 第十二回 金夫人生辰议亲事 白老寡二进贲侯府
- 第十三回 赏桂花芳气峭透袭 宣酒令丑态忽尽现
- 第十四回 热中寓寒参禅景 喜间生悲叹月诗
- 第十五回 损芽词中行规谏 枯叶典里识聚散
- 第十六回 喜新遇琴上诉心情 下荒庄灯下定计谋
- 第十七回 皇恩重武臣睡意浓 父教严娇子诡计多
- 第十八回 怜贫填词璞玉脱险 风雪联句琴默雅谑
- 第十九回 弃儒冠慕野归农田 郑忠言命斋思良友
- 第二十回 松月轩独琴律自和 教谕斋双玉声相抵
- 第二十一回 赖夙分恶遇变良机 依前缘悲惋化痴情
- 第二十二回 璞公子长夜题情诗 炉小姐伤春悲往事
- 第二十三回 展才制赋七巧图 寻根究底九连环
- 第二十四回 琴宝钗炎夏定归志 炉黛玉凉秋闻喜讯
- 第二十五回 慧福寿隐恶藏绣鞋 贤琴默扬善荐怨婢
- 第二十六回 凝翠堂四美论茶史 鸿文馆群芳行酒令
- 第二十七回 鸟雀相争各为其主 琴炉两分自有分定
- 第二十八回 试巧韵赛咏菊花诗 感寂寞燕哭竹枝头
- 第二十九回 劝弟过淑女出闺阁 遵父教痴子赘贵门
- 第三十回 白老寡三进贲侯府 司田人八赋田园诗
- 第三十一回 李宪章力劝司田人 琴小姐终始璞公子
- 第三十二回 悲催艳魂归太虚界 哀函香泪洒在人间
猜你喜欢的书
太上黄庭中景经
太上黄庭中景经,原题上清元命真人李千乘注。约出于隋唐。《宋史•艺文志》着录此书一卷。今本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此书有经有注。经文内容与《太上黄庭内景玉经》和《太上黄庭外景玉经》相似,但较简略,应为后人模仿以上二经而作。内言存思身中诸神之法,分别叙述人体各部位器官之位置、形状、颜色、功能,以及该部主神之长短、服色等等。据称修炼者依法存念身中诸神,可以「合乾坤,定六府,知机真神,穷理尽性」。李千乘注文或解释名词术语,或阐发经义,便于读者阅读经文。
好逑传
又名《侠义风月传》。长篇小说。清佚名撰。四卷十八回。原题“名教中人编次,游方外客批评。”书叙铁中玉和水冰心的爱情婚姻故事。铁中玉乃御史铁英之子,才貌出众,又有侠义,人有缓急相求必慨然周济。水冰心乃兵部侍郎水居一之女,美貌聪慧,不畏强暴。多次智胜学士之子。恶霸过其祖几次仗势逼婚,都被巧妙辞退。在铁中玉遭害致疾时,她不避嫌疑,迎至家中护视,彼此相敬。后几经曲折,铁中玉得中翰林,与冰心成婚。结构严谨,语言流畅,人物性格亦较形象生动,是清初才子佳人小说中较好作品。但有明显宣扬封建名教思想倾向。男女主人公虽相爱恋,却不肯结婚,因为他们在患难时曾不得已违背“男女授受不亲”之礼,只有不结婚才能证明他们当初“毫无苟且”。后虽结婚,却异室而居,直至皇后验明冰心确系处女,方才奉旨“真结花烛”。此书十八世纪传入欧洲,有英、法、德文译本,为德国作家歌德所赞赏。现外文译本已达十五种以上。有清代独处轩大字本凌云阁刊本三让堂刊小字本,一九五六年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成柏泉校注本。
资治通鉴外纪
宋刘恕撰史书。10卷。记事起自皇五帝,止于周威烈王二十二年,不接《资治通鉴》,共和(前841)以前取编世的形式,共和以后取编年的形式。全书占有材料极为丰富,体例严谨。另撰有《资治通鉴外纪目录》5卷,列朔闺天象和《外纪》的卷数,以便检寻。刘氏因司马光《资治通鉴》不记周威烈王之前和宋朝建立之后的史事,拟作《资治通鉴前纪》和《资治通鉴后纪》二书,补编《通鉴》之缺,后因病放弃写作计划,仅简作前纪部分,故改名为《外纪》。
南齐书
60卷。梁萧子显撰。《南齐书》是一部记载封建割据政权的史书。原名《齐书》,宋以后为了区别于李百药的《北齐书》而改名。《南齐书》为纪传体的南齐史。有志无表,各志也不全,缺《食货》、《刑法》、《艺文》。南齐初年设史官,命檀超、江淹等编撰国史,梁代有沈约著的《齐纪》,吴均撰的《齐春秋》,萧子显在此基础上请求编修齐史,修成《南齐书》。有本纪8卷,志11卷,列传40卷。《自序》一卷已佚。今存59卷。“本纪”8卷记七个帝王的事,高帝萧道成事迹较多,分为上下两卷。《高帝本纪》是孙子为祖父作史,在二十四史中不多见,所以粉饰之词难免。“志”11卷分为八目,大体与《宋书》相同,只是没有《律历志》,加了个《舆服志》。宋齐二书均无《食货志》。这是不足之处。“列传”40卷,作法与《宋书》也略同,只在名目上稍有改动,如《宋书》的《良吏》改为《良政》等。又立《文学传》,但所叙十人却不都是文学家。有《大明历》、造指南车、千里船、水礁磨等科技史料。因为萧子显是王子,生长于王宫,对当代史事耳闻目睹,因此书中有不少原始资料,如《竟陵王萧子良传》有收租、征赋役、兴水利、垦田等事,反映当时社会经济状况资料较可靠。《南齐书》叙述使用类叙法,即在一个人的传中,叙同类几个人物的事情,此法班固首创,但到萧子显就成熟了。有的“志”和“类传”的前面还有序,可考见作者的思想和历史观。通行的《南齐书》有宋蜀大字本、百衲本,中华书局1972年出版的点校本。
金刚经破空论
金刚经破空论,一卷,明智旭造论。
四天王经
全一卷。宋代智严、宝云共译。收于大正藏第十五册。内容记述持国、增长等四天王于每月六斋日,奉帝释天之命,从七曜二十八宿下四洲,巡行四天下,伺察众生之善恶以奏帝释。与长阿含经卷二十‘四天王品’、起世经卷六‘四天王品’之一部分内容相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