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湛纳希

- 姓名:尹湛纳希
- 别名:
- 性别:男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卓索图盟土默特右旗忠信府村
- 出生日期:1837
- 逝世日期:1892
- 民族族群:蒙古族
尹湛纳希(1837—1892),汉名宝衡山,字润亭,是近代蒙古族最杰出的文学家、史学家、古典文学大师和蒙古族现实主义小说创作的鼻祖,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位置。他还是翻译家、诗人,且多才多艺,琴棋书画皆通。在研习绘画中,尤擅长山水花鸟,有著名的《梅雀图》传世。他的一生充满了浪漫的传奇色彩。
尹湛纳希是成吉思汗28代嫡系远孙,忽必烈的后裔。他出生于当时的卓索图盟土默特右旗忠信府村(今辽宁省北票市下府蒙古族乡中心府村)一个知识层次很高的封建贵族家庭,父兄多擅文墨。其父旺钦巴勒(又称旺钦巴拉)是当时颇负盛名的蒙古族史学家和古籍收藏家,著有《大元盛世青史演义》(简称《青史演义》),写至第八回后,投笔从戎,成为一名爱国将领。其长兄古拉兰萨是著名的爱国诗人;五哥贡纳楚克也是一位诗人、书法家;六哥嵩威丹精不但是诗人,还是翻译家。可以说,尹湛纳希一生的辉煌成就和生长在这样一个人才济济且充满着强烈文学艺术氛围的家庭是分不开的。
社会陷入了动荡不安的混乱之中。而此时,尹湛纳希的家乡爆发了农民起义,他的贵族家庭也开始家道中落。社会的动荡和家庭生活的急剧逆转使尹湛纳希对腐朽没落的封建制度有了清醒的认识,他的思想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他鄙视封建贵族的腐朽、虚伪和不学无术,同情广大劳动人民所遭受的剥削和压迫,从而产生了一种民主平等的进步思想。这对于封建贵族出身的尹湛纳希来说,不仅反映了他的一种叛逆的精神,还具有非常重要的进步意义。
家道的没落使尹湛纳希被迫开始为生计奔波,同时他也开始发奋著书立说。他在整理翻译《红楼梦》时清醒地认识到,在封建桎梏下,有情人要成眷属,只是红楼一梦。这一共鸣激发了尹湛纳希强烈的创作灵感,继而产生了长篇小说《一层楼》和《泣红亭》。
因为《一层楼》和《泣红亭》借鉴了《红楼梦》的某些艺术表现手法,所以被称作蒙古族的《红楼梦》,曾被译成日、俄、法文在国内外发行,而尹湛纳希也因此被人称为蒙古族的“曹雪芹”。后来,尹湛纳希还创作了《月鹃》和《红云泪》(未完成)等长篇小说,以及杂文、诗歌等;并将汉文《红楼梦》、《中庸》和《纲鉴通目》翻译成蒙古文(有一部分已散失),译文流畅,语言生动,丰富和发展了蒙古族文学。
尹湛纳希35岁的时候,决心继承先父遗志,将他父亲未完成的《青史演义》续写下去。他用了20多年的时间,呕心沥血创作了这部巨著,这部代表蒙古族文学发展水平的演义小说,对于我们了解蒙古族历史很有帮助,具有非常珍贵的价值。
尹湛纳希毕生致力于蒙古文和汉文事业,为丰富民族文学宝库,促进蒙、汉文化交流以及丰富和发展蒙古族文学体裁和文学语言,作出了巨大贡献,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现在,很多国家的学者、专家都在研究他的作品,尹湛纳希的名字和他的作品,已从大凌河畔走向了全世界。
猜你喜欢的书
雷公炮制药性解
六卷。明李中梓。此书为本草类著作,为李氏博采诸家本草之长,结合临床经验,于崇祯二年 (1629)撰成。全书共分金石、果、谷、草、木、菜、人、禽兽、虫鱼九部,载药三百二十三种。金石部为三十三种,果部十八种,禽兽部十八种,谷部十一种,草部九十六种,木部五十七种,人部十种,虫鱼部二十六种。每味药下各有论案,对药性、归经、功能、禁忌、服法均作介绍,论析详明,颇有见地。有人认为此书是托名之作,因李氏有医名,故托之名。有明天启二年(1622)翁氏刻本、清文盛堂刻本。
大乘妙林经
简称《妙林经》, 亦名《习胜经》。道教书名。三卷。此经依托元始天尊与诸真人论道,记其言论,分为十品,每品前为论说,末为偈文(第七《众真说法品》无偈文),偈文概述论说要旨。全经主旨在阐述大乘妙义,认为一切众生,心性本清净空寂,由于迷惑,乃生烦恼。道教借来指超度众生之义。《无上大乘要诀妙经》:“惟愍众生,无所哀求,静定存思而自娱乐,便得安稳,无为快乐。若有众生,闻法信受,勤修炼时,求一切智,愍伤众生,度脱一切,是名大乘。”
钱大尹智宠谢天香
简名《谢天香》。杂剧剧本。元关汉卿作。四折一楔子,旦本。本事杂取《古今词话》中柳永缱绻江淮一官妓事、与杭妓楚楚相恋得谒孙何事、《能改斋漫录》中杭妓操琴改秦观《满庭芳》词事及宋元话本《柳耆卿诗酒玩江楼》、金院本《变柳七郎》等柳永轶事,与《钜野县志》谢天香书“秾芳亭”事及宋元话本《简帖和尚》中钱大尹事,合衍而成。剧写词人柳永与开封名妓谢天香相恋,时春闱期近,柳将辞谢赴京。适值故友钱可新任开封府尹,柳往贺钱,托其照看谢氏。钱以其恋妓,怒而责之。柳启程,谢为饯行,柳作《定风波》词留别。钱闻柳词中有“可可”二字犯己名讳,唤谢令唱,待其犯而罚之,以妓受刑不能嫁士大夫而断柳贪花之念。谢唱时改“可可”为“已已”,并巧换词韵以避惩罚。钱喜其聪慧,改念成全二人,故假娶谢为妾除其乐籍,而三年并不同房。谢不知计,暗自悲怨。柳中状元而归,怨钱夺爱。钱乃说破本意,柳谢始悟,再三拜谢,遂成眷属。有《古名家杂剧》本、顾曲斋本、《元曲选》本、《今乐府选》本。
白兔记
全名《刘知远白兔记》,或称《刘知远》,中国古代南戏剧本。元永嘉书会才人(姓名不详)作,明徐渭《南词叙录·宋元旧篇》著录。清张大复《寒山堂新定九宫十三摄南曲谱》引注云“刘唐卿改编”。(刘唐卿,约元代中期在世,有《李三娘麻地捧印》杂剧,已佚)。现存版本以富春堂本为一系统;汲古阁原刊本及清暖红室本为又一系统。除《游春》一出外,其他关目不同,曲白有别。《古本戏曲丛刊》收入富春堂及汲古阁原刊两种本。刘知远是五代后汉的开国皇帝,他从一个流浪汉而登上帝位,他的传奇经历为民间所乐道。此剧写他因赌博败家,落魄流浪,被财主李文奎收留,在李家充当佣工。李文奎见他睡时有蛇穿其七窍,断定他日后必定大贵,于是将女儿李三娘许配给他。李文奎死后,三娘哥嫂以分家为由,将有瓜精作祟的瓜园分与刘知远去看守瓜园,欲加害之。李三娘知计,力阻刘知远守园。刘知远一身武艺,抢棍而去。知远战胜了瓜精,得到了兵书和宝剑,便告别了三娘,去汾州投军。刘知远因屡立战功,受到不次提拔,官至九州安抚,娶岳氏为妻。三娘在家受尽折磨,因劳累过度,在磨房产下一子,因无剪刀,用嘴咬断脐带,故取名“咬脐郎”。又托窦公将儿子送给知远抚养。十五年后,刘知远命儿子回村探母。咬脐郎一天出外打猎,因追赶一只白兔,与正在井边汲水的母亲相遇。咬脐郎回去报知父亲。刘知远带兵回沙陀,与李三娘团聚。
般若心经秘键略注
般若心经秘键略注,1卷,日本 觉鍐记。编号二二零三。
建中靖国续灯录
简称《续灯录》。禅宗史书。北宋云门宗禅僧惟白集。30卷,另有目录3卷。收于卍续藏第一三六册。书成于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故冠以此年号。本书系继景德传灯录、天圣广灯录之后,依禅门法脉相续之次第,编列师资略历、机缘语句、古则公案、偈颂等而成,全书大别为正宗、对机、拈古、颂古、偈颂等五门,而于临济、云门诸师之语所录较详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