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女英雄传
作者:文康
长篇小说。全称《儿女英雄传评话》。又名《金玉缘》、《侠女奇缘》。清末文康撰。原书五十三回,今存四十一回。约成书于道光二十九年(1849)以后。康,姓费莫氏,字铁仙,一字悔庵,自署燕北闲人,满族镶红旗人,大学士勒宝次孙。历官理藩院员外郎、安徽徽州知府,后授驻藏大臣,以病未赴任。能诗文,晚年以著述自娱。书叙安骥和侠女十三妹(何玉凤)、张金凤的婚姻故事,对当时统治阶级内部互相倾轧及官吏贪赃枉法等有所揭露,然基本思想倾向是宣扬封建道德。作者把“儿女”和“英雄”强揉在一起,把“忠孝节义”作为“儿女英雄”的标准,使“儿女真情”、“英雄至性”、“忠孝节义”合而为一。书中人物安骥、何玉凤、张金凤等都是“忠孝节义”概念化身,被写成既有“儿女之情”,又有“英雄至性”的“人中龙凤”。由于他们恪守封建道德,忠于封建统治,作出一番“儿女英雄”事业,结果安骥功成名就,位极人臣,金玉姊妹亦各生一子,子贵孙荣。表现出庸俗的封建理想。全书以纯熟北京口语写成,前半部十三妹形象刻画亦较生动,颇具侠义精神,较有艺术成就。有光绪三十二年(1906)上海书局石印本、一九三五年文艺出版社铅印本。解放后有广西、西湖、上海等出版社铅印本。
章节列表
升序↑- 出 版 说 明
- 校 点 后 记
- 序
- 缘起首回 开宗明义闲评儿女英雄 引古证今演说人情天理
- 第一回 隐西山闭门课骥子 捷南宫垂老占龙头
- 第二回 沐皇恩特授河工令 忤大宪冤陷县监牢
- 第三回 三千里孝子走风尘 一封书义仆托幼主
- 第四回 伤天害理预泄机谋 末路穷途幸逢侠女
- 第五回 小侠女重义更原情 怯书生避难翻遭祸
- 第六回 雷轰电掣弹毙凶僧 冷月昏灯刀歼余寇
- 第七回 探地穴辛勤怜弱女 摘鬼脸谈笑馘淫娃
- 第八回 十三妹故露尾藏头 一双人偏寻根觅究
- 第九回 怜同病解囊赠黄金 识良缘横刀联嘉耦
- 第十回 玩新词匆忙失宝砚 防暴客谆切付雕弓
- 第十一回 糊县官糊涂销巨案 安公子安稳上长淮
- 第十二回 安大令骨肉叙天伦 佟儒人姑媳祝侠女
- 第十三回 敦古谊集腋报师门 感旧情挂冠寻孤女
- 第十四回 红柳树空访褚壮士 青云堡巧遇华苍头
- 第十五回 酒合欢义结邓九公 话投机演说十三妹
- 第十六回 莽撞人低首求筹画 连环计深心作笔谈
- 第十七回 隐名姓巧扮作西宾 借雕弓设局赚侠女
- 第十八回 假西宾高谈纪府案 真孝女快慰两亲灵
- 第十九回 恩怨了了慷慨捐生 变幻重重从容救死
- 第二十回 何玉凤毁妆全孝道 安龙媒持服报恩情
- 第二十一回 回心向善买犊卖刀 隐语双关借弓留砚
- 第二十二回 晤双亲芳心惊噩梦 完大事矢志却尘缘
- 第二十三回 返故乡宛转依慈母 圆好事娇嗔试玉郎
- 第二十四回 认蒲团幻境拜亲祠 破冰斧正言弹月老
- 第二十五回 何小姐证明守宫砂 安老翁讽诵列女传
- 第二十六回 灿舌如花立消侠气 慧心相印顿悟良缘
- 第二十七回 践前言助奁伸情谊 复故态怯嫁作娇痴
- 第二十八回 画堂花烛顷刻生春 宝砚雕弓完成大礼
- 第二十九回 证同心姊妹谈衷曲 酬素愿翁媪赴华筵
- 第三十回 开菊宴双美激新郎 聆兰言一心攻旧业
- 第三十一回 新娘子悄惊鼠窃魂 戆老翁醉索鱼鳞瓦
- 第三十二回 邓九公关心身后名 褚大娘得意离筵酒
- 第三十三回 申庭训喜克绍书香 话农功请同持家政
- 第三十四回 屏纨袴稳步试云程 破寂寥闲心谈月夜
- 第三十五回 何老人示棘闱异兆 安公子占桂苑先声
- 第三十六回 满路春风探花及第 一樽佳酿酾酒酬师
- 第三十七回 志过铭嫌隙成佳话 合欢酒婢子代夫人
- 第三十八回 小学士俨为天下师 老封翁蓦遇穷途客
- 第三十九回 包容量一诺义赒贫 矍铄翁九帙双生子
- 第四十回 虚吃惊远奏阳关曲 真幸事稳抱小星禂
文康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御制董鄂后行状
《御制董鄂后行状》是顺治皇帝的宠妃董鄂妃仙逝之后,顺治为爱妃写下的悼文,深切地寄托了自己的哀思。福临亲手执笔,以洋洋四千余字展现了董鄂氏的美言、嘉行、贤德。
自勉斋随笔
《自勉斋随笔》是陈邦贤著的一本随笔丛书,1997年1月由上海书店出版社出版,作者根据读书所得及平昔风闻随笔漫录而成,材料信实,言多切近。收《史公祠的对联》、《革命姻缘》、《梁任公的年谱》、《国防地理》、《汪继声的花卉》、《张四先生》、《上海的租界是怎样来的》等331篇。
评琴书屋医略
医话。清潘名熊撰。三卷。名熊字兰坪,广东番禺人。少时曾在广州读书,喜涉猎医书,后矢志医学。推崇叶桂《临证指南医案》。以医名于时。另著有《评琴书屋叶案括要》。兰坪好弹琴及论禅理,自题居室为“评琴书屋”,故以名书。成于同治四年(1865),约二万七千余言。分载外感、春温、痢、疟、诸痛、血症、咳嗽等,凡三十三症,间附医案。均为常见疾病证治。辨证论治颇详,用药多用成方,尤重方药加减。所附医案,均有详细按语。末附寄冯蕙庭君调养脾胃论,并将此书所用方剂七十七首开列于后。所论多附以个人经验心得。有同治七年广州刻本,一九八四年广东科学技术出版社铅印本。
脉诀汇辨
诊法著作。清李延昰撰。十卷。延昰字期权,赵郡(今河北赵县)人。清代著名医家李中梓之侄,多闻博识,以医名于世,尤长脉学。撰有《药品化义》、《医学口诀》、《痘疹全书》等。李氏认为当时广为流传的高阳生《脉诀》谬误颇多,遂汇集七十余种脉学文献,结合其家学和个人体会,于康熙三年(1664)撰成此书。全书十四万二千字。卷一为论著,论述脉诊应比类以析其似,对举以明相反,辨其兼至,以明相互之脉,察平脉以定其常,准时令以见四时之变状,察真脏以明不治之脉。卷二至卷六,论述浮、沉、迟、数、滑、涩等二十八种脉象。卷七言望、闻、问三诊以示四诊合参之意。卷八论述运气与脉法的关系。卷九选录李中梓治验五十七则,以脉参证,以示脉诊在临床上的应用。卷十为经络,论述与脉学有关的经络脏象。论理有源,辨证有据,切于实际,颇具参考价值,为重要的脉学著作。有康熙五年(1666)李氏自刊本,康熙六十一年(1722)刻本,一九六三年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铅印本。
台湾外纪
又名《台湾外志》。章回小说。清江日昇著。三十卷。叙明末郑芝龙,以海上劫掠为生,屡扰金门、厦门等地,崇祯年间受招安。受命剿灭刘香、李魁奇等海盗,并败荷兰兵,因功升都督。李自成进北京,崇祯帝自缢于煤山,福王立于南京,封芝龙平国公。未几福王败没,芝龙拥唐王于福州,子成功深得唐王宠信,赐以国姓。芝龙受洪承畴蛊惑,降清被挟北去,旋被杀。成功坚不投降,召集余部,继续抗清,南明桂王封其为延平郡王。成功屡胜清兵,进军长江,直逼南京。又率军击败荷兰兵,收复台湾,以台岛为抗清基地。郑成功病逝后,子经立,继续抗清,清廷剿抚间用,均无效。郑经病逝后次子克塽嗣为延平王,时台湾内争迭起,诸将降清者日众。清廷遣施琅攻台湾,克塽出降,至此台湾为清所统一。本书所述均为史实,作者父江美鳌曾是郑成功属下将佐,书中所记得之其父口传面授,又多从徐鼒《小腆记年》中引用史料。有康熙间求无不获斋活字本、上海申报馆排印本。近有1986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排印本。
御制喇嘛说
乾隆帝论述喇嘛教宗旨及清廷对该教所持政策的文章。乾隆五十七年(1792)撰。《卫藏通志》卷首有载该文首释“喇嘛”一词含义及清廷沿元、明旧制加封其宗教领袖为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号。继述兴黄教以安蒙古、西藏,为有清一代之宗教政策,并言及呼图克图转世出于一族,为希求世袭爵禄酿成弊端,为除此弊,特立金瓶掣签制以期“辑藏安边”。此文明确宣布清廷对喇嘛教的基本政策,于是后该教在蒙、藏地区的活动和发展产生重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