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术见闻录

作者:平江不肖生
拳术见闻录

《拳术见闻录》,向逵恺然著,上海泰东书局民国八年(1919年)二月十日出版印行。向逵,字恺然,即民国武侠小说奠基人平江不肖生是也,不肖生为其笔名,平江(属湖南)为籍贯,初以《留东外史》扬名,而后以《江湖奇侠传》开民国武侠小说风气之先,被誉为武侠小说鼻祖。向恺然亦习武,初学八拳,后研练太极拳,所著拳术著作尤多,有《拳术》《拳术内外家的分别究竟在哪里?》《太极拳名称的解释》《太极拳与内外放松》《太极径中径》《练太极拳之经验》《太极拳讲义序》《图说子母三十六棍》等等。《拳术见闻录》为笔记体短篇小说,属写实作品,记载江湖中之武人武事。中华书局曾经出版向恺然先生所著之《拳术》,亦附有《拳术见闻录》,与本书内容实为不同,仅同名而已。

猜你喜欢的书

七元真人说神真灵符经

七元真人说神真灵符经

七元真人说神真灵符经,撰人不详。约出于南北朝末或隋唐。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此经乃七真所说,内载六组二十一枚灵符。据称佩服灵符,可杀鬼灭魔,治病消灾。

老子注

老子注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言常道不可道,常名不可名也。常道常名谓道也。二十五章云: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是也。道在天地之先,而万古不变,故曰常也。既有天地之后,万变不穷,其道可道,其名可名,然变而非常矣。】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河上公注云:无名者谓道,有名谓天地。】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无欲,谓禁遏其欲也。常禁遏其欲,以观道妙,然万物皆有欲。出生入死,故又常以己之有欲。观万物之归趣也。河上云:徼』,归』也。观世俗之归趣。陆云:『徼』,『小道』也;『边』也;『微妙』也。】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河上云:两者,谓有欲无欲也。澧谓:于其禁遏,名之曰无,于其本有,名之曰有也。】
  

周礼订义

周礼订义

八十卷。宋王与之撰。王与之生卒年不详,字次点,南宋温州乐清(今浙江乐清)人。曾从陈松溪学六官要旨。任宾州文学,泗州通判等。此书是淳祐二年(1242)行在秘书省准敕访求书籍时牒温州所得,特补一官授宾州文学,后终于通判泗州。书前有真德秀序和赵汝腾后序。赵汝腾称,真德秀殁后王与之又删繁取要,由博得约,此书“精粹无疵”。《周礼订义》采录旧说共五十一家,唐以前为杜子春、郑兴、郑重、郑玄、崔灵思、贾公彦六家,其余四十五家均为宋人,资料博详,凡文集语录无不搜采。以当时诸儒为主,前儒古义仅特为附存而已,实际是取宋人的学说。解经以义理为本,典制为末,言义理者多,考典制者少。其注《考工记》,认为《冬官》不亡,与宋俞庭椿《周礼复古编》观点一致,但俞庭椿易改经文,王与之仅持其观点而不移改经文。对此,《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极为不满,当谈及邱葵《周礼》序中讲,王与之作《周官补遗》、《周礼》之六官全,而此书无此补遗,不知因何时说,“然凭空臆改经之说,正以不存为最善,因无庸深考也”,颇为偏激。认为《周礼订义》不及李鼎祚《周易集解》能存古义,则颇中肯。然而,宋时四十五家之书,已佚十之八九,是赖以《周礼订义》而得以流传,可见其对宋文献功不可没。版本有:宋刻本,清康熙十九年(1680)纳兰性德刻《通志堂经解》本,乾隆五十年(1785)通志堂刊修补本、乾隆间文渊阁《四库全书荟要》本。

咒五首经

咒五首经

全一卷。唐代玄奘(602~664)译。又称咒五首、能灭众罪千转陀罗尼经。收于大正藏第二十册。内容仅列出五项咒文,即:(一)能灭众罪千转陀罗尼咒,(二)六字咒(文殊之六字真言),(三)七俱胝佛咒,(四)一切如来随心咒,(五)观自在菩萨随心咒等。本经与智通所译之干转陀罗尼观世音菩萨咒经为同本异译,该经谓,诵此陀罗尼能灭除四重禁、五逆罪等。

善乐长者经

善乐长者经

一卷,赵宋法贤译。佛为善乐长者说清净眼秘密大神咒,治其眼病。

救拔焰口饿鬼陀罗尼经

救拔焰口饿鬼陀罗尼经

佛说救拔焰口饿鬼陀罗尼经,一卷,唐不空译。阿难逢焰口饿鬼怖而白佛,佛为说陀罗尼救拔焰口,施饿鬼之法自此始。佛在尼拘律园,阿难独居,念所受法,于夜三更,见焰口饿鬼,怖而问佛。佛为说无量威德自在光明胜妙力陀罗尼。即今变食真言。并说多宝、妙色身、广博身、离怖畏,四如来名。若施鬼等,持七遍,施仙等,持二七遍。供三宝,持二十一遍。焰口法始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