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兰佳话
作者:阿阁主人章节列表
升序↑- 序
- 第一段 坦东床梅家结好 迁西泠兰氏定居
- 第二段 游西泠癯翁归隐 开东阁密友论交
- 第三段 憩茅屋逋仙接引 过溪桥癯叟皈依
- 第四段 花朝节郊外寻春 贳酒亭溪边遇柳
- 第五段 曲江有约赏烟花 如玉无情对桃李
- 第六段 柳曲江赞美人 梅如玉怜好梦
- 第七段 销魂院频驰意马 延秋馆始遇情魔
- 第八段 梅如玉降心桂蕊 桂月香留意梅君
- 第九段 咏牡丹句中有句 赠海棠情外留情
- 第十段 松风欲合二姓好 艾炙伪作两边书
- 第十一段 松翠涛为花乞命 桂月香入庙焚香
- 第十二段 桂月香作诗寓意 梅如玉观鱼微呤
- 第十三段 桂蕊欲作幻想诗 松竹齐到销魂院
- 第十四段 索诗源论可生风 行酒令情深怀古
- 第十五段 种翠馆良朋仗义 销魂院竟夜谈心
- 第十六段 隔蓝桥月香莫觏 游西泠如玉省亲
- 第十七段 遇美人天台无路 咏西子古寺造因
- 第十八段 瘦翁喜逢神龙客 雪香得近自芳馆
- 第十九段 嶰谷山金见桂蕊 山岚泛宅到西泠
- 第二十段 梅雪香静夜听琴 兰香谷重阳联句
- 第二十一段 梅雪香自呈诗稿 自芳馆细费评论
- 第二十二段 兰瘦翁西湖返棹 梅雪香北舍挥毫
- 第二十三段 假秦生倾心求见 好芷馨用意周旋
- 第二十四段 思见面雪香染病 劝行权芷馨进言
- 第二十五段 雪香立等意中人 猗猗初见天涯客
- 第二十六段 猗猗还稿遣芷馨 雪香因问誉桂蕊
- 第二十七段 慕佳人花信求婚 逞绝才雪香拟古
- 第二十八段 兰猗猗论琴入妙 梅雪香取才从宽
- 第二十九段 猗猗粉本画鸳鸯 芷馨良夜送云雨
- 第三十段 就寝室猗猗侍慈母 守旧约桂蕊待梅郎
- 第三十一段 遇山岚因里话因 辞雪香误中又误
- 第三十二段 兰猗猗闻故自悔 梅雪香访父遇仙
- 第三十三段 翠涛独自寻良友 菊婢中途遇故人
- 第三十四段 翠涛阻雪赋新诗 雪香泊船逢故友
- 第三十五段 得真信雪香悼桂蕊 寻旧姻瘦翁到罗浮
- 第三十六段 西子庙二美识面 自芳馆两人含情
- 第三十七段 试鸿博联缀巍科 念糟糠力辞相府
- 第三十八段 梅雪香重到西泠 兰瘦翁初识快婿
- 第三十九段 会佳期得遂夙姻 谒山岚重逢桂蕊
- 第四十段 返罗浮妻妾齐美 告终养翁婿同居
阿阁主人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幔亭集
诗集。明徐熥撰。十五卷。熥字惟和。闽县(今属福建)人。万历举人。负才淹蹇,肆力诗歌。生平喜称郑善夫诗。卒年仅三十九岁,与善夫同。此集为其弟徐火勃所鐫。约十三万二千字。卷首有张献翼序。其诗平易自然,五言颇淡远可诵。谢肇淛、朱彝尊、王世懋等皆极推崇之。有《四库全书》本。
憨山老人梦游集
由门人福善、通炯、刘起相编辑刊行的有《憨山老人梦游集》四十卷(现流通本五十五卷)。憨山大师梦游全集。嘉兴藏函。止刻法语五卷。丙申岁。龚孝升入粤。海幢华首和尚得余书。楗椎告众。访求鼎湖栖壑禅师藏本。曹秋岳诸公。僐写归吴。谦益手自仇勘。撰次为四十卷。大师著述。援笔立就。文不加点。字句不免繁芿。段落间有失次。东游时。曾以左氏心法序。下委刊定。见而色喜。遂削前藁。今兹仇勘。僭有行墨改窜。实禀承大师坠言。非敢僭逾。犯是不韪也。
王祯农书
中国元代的一部农书。作者王祯,元代山东东平人。曾先后出任旌德(今安徽旌德县)及永丰(今江西广丰县)县尹。元代原刻本情况今已不详,现在通行的是从明代《永乐大典》辑出的。排印本以《武英殿聚珍本》(1774)为最早,后来有《农学丛书》本(1898)、山东农专本(1924)及《万有文库》本(1937)。近年有经王毓瑚整理的《王祯农书》(1981、农业出版社)、书前王祯自序于皇庆癸丑(1313),成书年代据考可能稍早。全书约13万字,共分3部分。第一部分实际上是总论,其中贯穿着农本思想,以及有关天时、地利、人力对农业生产的决定性作用。第二部分叙述各种作物的栽培、保护、收获、贮藏、利用等方面的技术和方法。也论及了林木、纤维、药材等的种植和利用技术。第三部分为全书的重点,篇幅占全书的五分之四,图文并茂,附有插图360幅。
驻春园小史
又名《绿云缘》、《第十才子书》、《第十才子双美缘》、《一笑缘》。章回小说。题“吴航野客编次”。六卷二十四回。叙明嘉靖间,嘉兴女子曾云娥,因家中失火,与母寄身于舅父叶总制家,与故兵部尚书子黄玉史传诗通情,私订终身。未几,叶总制遭陷害,云娥母女又投奔金陵吴翰林家。黄玉史重情,暗随至金陵,卖身吴府隔壁周尚书家为书童,借机与云娥私会。二人私情被吴翰林女绿筠识破,绿筠遂道出己自幼与黄玉史订有婚约,黄家败落,母亲毁约,绿筠坚持不肯。于是二女相约同嫁玉史。因云娥母欲将云娥另嫁,云娥乃与玉史私奔,中途玉史被捉回流放,吴绿筠赠金为玉史捐监生。玉史高中两榜进士,钦点探花,娶云娥、绿筠为妻。小说塑造了敢于追求自主婚姻的少女曾云娥的形象,但仍落一夫多妻俗套。最早刊本为乾隆间三余堂刊本,有乾隆四十七年(1782)水箬散人序,另有乾隆五十三年刊本、嘉庆十六年(1811)刊本、光绪三十四年(1908)中华图书馆石印本。
介庵词
一卷。宋赵彦端(1121—1175)撰。赵彦端字德庄,号介庵,鄱阳(今江西波阳)人,魏王赵廷美七世孙。绍兴八年(1138)进士。十二年为左修职郎、钱塘县主簿。乾道三年(1167),自右司员外郎,以直显谟阁为江南东路转运副使。次年为福建路转运副使。后为太常少卿。乾道六年,以直宝文阁知建宁府,终左司郎官。著有《介庵集》十卷,《外集》三卷及《介庵词》四卷。《书录解题》则仅有《介庵词》一卷。据其卷后跋语,似又旧刻散佚,仅存此一卷。工词,曾赋《谒金门》,有“波底斜阳红湿”之句,为宋高宗赞赏。他的用语精炼,典雅工丽。其他篇词以婉约纤秾取胜。如《虞美人》(断蝉高柳斜阳处)、《清平乐》(桃根桃叶)等。但亦有风格淡雅、委曲之作,如《点绛唇》(憔悴天涯)等。《全宋词》收其词共一百五十七首。本书版本有 《唐宋名贤百家词》抄本,《介庵赵宝文雅词》四卷。《介庵词》另有天一阁藏本及抱经楼藏抄本,皆四卷。《介庵琴趣》六卷,有汲古阁抄本,朱祖谋《彊村丛书》 本。
苏悉地羯罗经
译曰妙成就业经,三卷,唐输婆迦罗译。密宗三部经之一。说苏悉地之法。真言经一百余部内,虽皆说速疾成就之法,而此经独为其至极,故名妙成就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