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东去

作者:张恨水
大江东去

《大江东去》是著名小说家张恨水的抗战三部曲之一,1940年连载于香港《国民日报》,1943年出单行本时又作了改写。小说描写一位青年军人,由于战争,妻子离他而去,家庭遭到破坏。书中还绘声绘色地描绘了保卫中华门战斗及日军屠杀南京平民的血腥暴行;给侵略者嗜血成性的罪恶作了活生生的纪录。《大江东去》可能是最早把南京屠城反映出来的文艺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畏惧与颤栗

畏惧与颤栗

是丹麦存在主义哲学家日兰·克尔凯郭尔的代表作品之一。1843年出版。克尔凯郭尔认为,对于人个人来说,自我疏远主要是一个发生在个人自己的自我之中的过程,不是一种外在的关系,而是一种内在的关系,以个人自己对自己的态度为基础。克尔凯郭尔作为一位心理学家,或是作为分析自我疏远的精神病理学家,把异化状态(自我疏远)描绘为焦虑(恐惧)而宣告焦虑时代的到来。焦虑(恐惧)这个词的丹麦原文是Angest,在德语和现代丹麦语中,这个词是Angst。英文把这个词译成dread,即恐惧、害怕和不安。这个词译成焦虑要确切些。焦虑是对某些即将来临的灾难或痛苦的神秘恐惧,是对某些并没有出现,而是未来会出现的东西的神秘的恐惧,是对某些并不在我们心中的东西的神秘恐惧,是对一种异己的力量的神秘恐惧。克尔凯郭尔这样描述恐惧,它是一种“带有同情感的厌恶和带有厌恶感的同情”,也是一种“对一种甜蜜的恐惧的渴望”。克尔凯郭尔比较了恐惧和失去自由的眩晕。他认为,恐惧就是一种以死亡威胁我们的异化力量使我们的存在为一种恐惧状态所统治。他说,如果我们要问,构成恐惧的对象是什么,那么答案是:它是虚无。恐惧和虚无是不可分的。因此,恐惧是关于虚无的经验的必然结果。任何没有领悟到恐惧的人,无疑终将不能成为信仰义士;进而每一个感悟到恐惧的人都不会否认,他没有勇气去理解恐惧。

洞真太上神虎隐文

洞真太上神虎隐文

洞真太上神虎隐文。撰人不详;约出於东晋南期。是与《金虎》、《神虎》二符合用之颂章。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正一部。《洞玄灵宝三洞奉道科戒营始》卷5《上清大洞真经目》著录《上清神虎上符消魔智慧》1卷为六朝上清经。本书末题:“在《太上八术智慧灭魔神
虎隐文》卷中”,盖即本经。述太上大道君授符予李山渊录众神所唱歌词。

金丹要诀

金丹要诀

古代外丹术书。明伍守阳撰。一卷。主要论述炼丹的理论和方法。它以“先天”与“后天”、神气与形体的相互关系,论证外丹须与内丹相结合。“内丹者,守雌抱一,以有为无,凝成一点纯阴之体。外丹者,七返九还,自无而有,结成一点纯阳之气。二丹合,而为神仙,为天仙,为大罗金仙。”全篇由《金丹大旨》、《先天契后天说》、《制凡银凡铅真诀》、《制凡砂凡汞下手真诀》、《筑基说》、《死砂接生砂真诀》、《补母说》等构成,主旨为论述内外丹相结合才能成仙。收入《道藏辑要》毕集六、《道藏精华录百种》第一○册。

续孟子

续孟子

二卷。唐林慎思撰,林慎思字虔中,长乐人,咸通十年 (869)进士,十一年又中宏词拔萃魁,授秘书省校书郎、兴平尉,寻除尚书水部郎中、守万年县令。《崇文总目》及郑樵 《通志·艺文略》,皆载是书二卷,与今本合。《崇文总目》载慎思之言曰:“《孟子》七篇,非轲自著书,而弟子共记其言,不能尽轲意,因传其说演而续之。”今观其书十四篇。主要依据孟轲之言,推阐以尽其义。从不同篇章反复宣扬孟子的 “仁政”、“王道”,恢复井田制和世卿世禄制,遵先王之法等。不独自立论,类似庄、列的寓言。昔扬雄作 《太玄》以拟 《易》,王通作 《中说》 以拟 《论语》。故列入儒家。

阿弥陀经疏钞事义

阿弥陀经疏钞事义

阿弥陀经疏钞事义,一卷,明袾宏述。

四分律疏饰宗义记

四分律疏饰宗义记

四分律疏饰宗义记,十卷,唐定宾作,缺卷一本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