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祥刺马案
作者:平江不肖生章节列表
升序↑- 前言
- 第一回 论戒律金罗汉传道 治虚弱陆神童拜师
- 第二回 访名师叹此身孤独 思往事慰长途寂寞
- 第三回 值佳节借宿入丛林 度中秋赏月逢冤鬼
- 第四回 遇出家为窥秘密事 思探险因陷虎狼居
- 第五回 破屋瓦救星来月下 探莲台冤鬼泣神前
- 第六回 坐渡船妖僧治恶病 下毒药逆子受天刑
- 第七回 遭灾劫妖道搭天桥 发慈悲剑仙授密计
- 第八回 解毒蟒大扰台祭神 除凶僧小豪杰定策
- 第九回 常德庆中途修宿怨 陈继志总角逞英雄
- 第十回 游郊野中途逢贼秃 入佛寺半夜会淫魔
- 第十一回 宾朋肆应仗义疏财 湖海飘流浮家泛宅
- 第十二回 述根由大禅师收徒 隐姓氏张义士访友
- 第十三回 求放心杨从化削发 失守地马心仪遭擒
- 第十四回 谋出路施四走山东 离老巢郑时来湖北
- 第十五回 识芳踪水滨闻絮语 传盗警烛下睹新姿
- 第十六回 盟弟兄同日结良缘 四呆子信口谈官格
- 第十七回 敞寿诞六姨太定计 营淫窟马心仪诱奸
- 第十八回 马心仪白昼宣淫 张文祥长街遇侠
- 第十九回 狗碰狗三狗齐受劫 人对人一人小遭殃
- 第二十回 夺饭碗老英雄逞奇能 造文书马巡抚设毒计
- 第二十一回 赠盘缠居心施毒计 追包袱无意脱樊笼
- 第二十二回 报私恩官衙来侠客 遭急变石穴遇奇人
- 第二十三回 练工夫雾拥峨嵋山 起交涉钟动伏虎寺
- 第二十四回 射怪物孙癞子辞师 卖人头邓法官炫技
- 第二十五回 斗妖术黑狗抢人头 访高僧毒蛇围颈项
- 第二十六回 显法术铁丁钉巨树 卖风情纤手送生梨
- 第二十七回 邓法官死后诛妖 孙癞子山居修道
- 第二十八回 红莲寺和尚述情由 浏阳县妖人说实话
- 第二十九回 神僧有神行钟名鼻涕 恶鬼作恶事杠折龙头
- 第三十回 诛妖人邑宰受奇辱 打衙役白昼显阴魂
- 第三十一回 救徒弟无垢僧托友 遇强盗孙癞子搭船
- 第三十二回 施巧计诈醉愚船主 救客商装梦捉强徒
- 第三十三回 仗隐形密室闻秘语 来白光黑夜遇能人
- 第三十四回 报兄仇深宵惊鬼影 奉师命彻夜护淫魔
- 第三十五回 闻警告暂回红莲寺 报深仇巧刺马心仪
- 第三十六回 郑青天借宿拒奔女 甘瘤子挟怨煽淫僧
猜你喜欢的书
考古文集
二卷。明赵撝谦撰。赵撝谦,原名古则,字撝谦,以字行。浙江余姚人。幼孤贫,寄食山寺。长大后,与诸名人游,博究六经百事之学,人称“考古先生”。著有《六书本义》。《明诗综》引黄宗羲之言,称:“其诗集名 《考古余事》,凡千首,不传于世。”然焦竑 《国史经籍志》,赵撝谦集已不著录。黄虞稷《千顷堂书目》虽列其名,而不著卷数。应亦未见原本,概其久已不传。此本凡二卷。所录诗仅十余篇,古文亦只五十余篇。前有顺治十四年 (1657) 黄世春序称:“其子孙式微已甚,而能录其遗集,出没于藏书之家,殆天将藉是而彰考古。”盖其后人掇拾散亡,重裒而成帙。集后有附遗言十六条,又载其裔孙诸生頀《上琼州姜参政请复姓书》、及 《与浙中族姓札》数通,可能赵撝谦没后,其幼子流寓海南,依母族冒吴姓,故頀请于姜参政而复之。赵撝谦所作 《造化经纶图》,亦附于后,编次颇无条理。赵撝谦以小学名家,不以文章著称。此本虽仅存残卷,亦可见其诗文于一斑,终究与钞语录者有别。是集收入 《四库全书》。
大统历志
八卷。附录一卷。清梅文鼎撰。元代郭守敬等创制“授时历”,应用弧矢割圆术来处理黄经和赤经、赤纬之间的换算,并用招差法推算太阳、月球和行星的运行度数,所定数据全凭实测,精确度很高。明朝沿用不废,改称 “大统历”。施行达三百六十四年之久。崇祯朝徐光启推衍西方天文学方法,始有新法与旧法之分,时有纷争。梅氏此书,专就 “大统历”得失之源流加以解说,分法原、立成、推步三部分。法原包括勾股测量、弧矢割圆、黄赤道差、黄赤道内外、白道交周、日月五星平立定三差、里差漏刻七章;立成包括太阳盈缩、太阳迟疾、昼夜刻分、五星盈缩四章;推步包括气朔、日躔、月离、中食、交食、五星六章。法原用以取数,即实测;立成用以纪数,即实测所得数据;推步用以纪法。是书将郭守敬制历之原理、步算方法一一加以阐明。除 “四库”收录外,别无刊本。
长安志
城镇志。北宋宋敏求(1019—1079)纂。二十卷。敏求字次道, 平棘(今河北赵县)人。熙宁进士,官至龙图阁直学士。长安(今西安)为周、秦、汉、唐都城,历史悠久。敏求以唐韦述《两京记》仅详古迹,余多阙如,乃创体例,遍搜传记诸书,于熙宁九年(1076)成此书,约十五万字。记事以秦、汉、唐等前代事迹为主,兼及本朝。搜集与长安有关的史部实录、传记、家谱、古志、古图、碑刻、笔记等整理、编纂成书。详细记载了唐代长安城郭、宫室、坊市。另附元人李好文所绘图3卷。清人将图并入《长安志》。卷一为总述,述分野、土产、土贡、风俗、四至、管县、户口,卷二述雍州、京都、京兆尹、府县官,卷三至六为宫室,分述周秦汉唐长安诸宫、诸殿、苑囿、唐宫城,卷七至十述唐皇城及京城各坊,卷十一至二十,述京兆府所管长安等等
美的人生观
出版于1925年,包含《美的人生观》和《美的社会组织法》是张竞生在北京大学担任哲学教授时撰写的讲义,也是轰动一时的畅销书。它讲述了人们既美丽又高质量的生活方式,以及达到人生真、善、美的可行途径。美的人生观是生命所需要的一种有规划、有目的与创造性的人生观,它阐发的正是美的人生观系统而实用的构想。它既讲人生观,也讲人生哲学、情感智慧学,对人们的生活现状及生活理想有很多启迪。在《美的人生观》中提出:美的人生观之所以高于一切人生观,就在于能在丑恶的物质生活上求得美妙有趣的作用;在疲弱的精神生活中得到刚毅活泼的心思。在《美的社会组织法》中提出:凡富与强的组织,如无美的、艺术的、情感的元素,则富的不免为资本家的凶恶和守财奴的乏味;强的不免为盗贼式的侵夺和凶徒样的专横。
甲申闻见二録补遗
先公任諌官时,大旱,请对,乞驾出祈雨。仁宗曰:"太史言:‘月二日当雨。"月一日当出。"先公曰:"臣谓是日无雨。"上曰:"卿何以知之?"曰:"陛下既知有雨,则安用祈求?知有雨而求,非诚也。天非至诚不格,臣是以知无雨也。"上曰:"明日当出。"先公曰:"臣乞传旨合门。"上即召近珰喻曰:"明日于醴泉观等处祈雨。"先公曰:"何不远出?岂惮热乎?凶岁百姓衣食将不给矣。"上每意动则耳轮先赤,厉声曰:"待去西太一宫。"先公曰:"乞传旨。"上曰:"卿不知典故,出城不预告也。"
杂阿含经
原始佛教基本经典。北传佛教四部阿含之一。因所集诸经篇幅短小,事多杂碎,故名。玄奘译名为《相应阿笈摩》,南朝宋求那跋陀罗译。原50卷,缺2卷,后以阿育王传补入。共收经1362部。一般认为属化地部传本。梵文原本现已不存。近代曾在中国新疆发现梵文残片。据《精刻大藏经目录》(支那内学院编)记述,现存历代异译本39种。都是从大部中撮要别译。这些异译本大多依中亚或北印度流行的传本译出,各出自何派,尚无定论。《杂阿含经》与南传《相应部经典》大体相应,但后者无论在经典内容还是经文编排方面都比前者更有系统性。有的学者认为此经有受大乘思想影响的痕迹。《长阿含经序》记《杂阿含经》有四分十诵,但现存刻本品目均不全,且经文多有重复,似译出后未作系统整理。《大智度论》卷八十五有“弟子所说佛所说”、“五取蕴六处因缘相应”、“道品”、“结集”等四分之说,与现行刻本大体相同,但顺序略异。现代佛学家吕澂依据《瑜伽师地论·摄事分》作《杂阿含刊定记》,调整后的四分十诵次第是:①五取蕴六处因缘相应分有六诵,即五取蕴诵、六处诵、缘起诵、食诵、谛诵、界诵;②佛弟子所说佛所说分有二诵,即佛弟子所说诵和佛所说诵;③道品分为念住等诵。④结集分有八众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