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青年
作者:张恨水
现代长篇小说。张恨水著。初载1933年3月27日至1934年7月30日上海《新闻报》副刊《快活林》。上海摄影社1934年出版单行本。作品描写世代务农的周世良,为了让儿子周计春读书,变卖了家乡的田产,到省城安庆,以做豆腐谋生。邻居倪洪氏,见周家父子勤恳老实,尤其是计春孝敬父亲,读书用功,便将女儿菊芬认周世良为干爹,也要计春认她为干娘。不久,计春在省立模范中学初中毕业班考了第一名,洪氏将女儿许配计春。后来,模范中学因政治原因宣告解散,校长冯子云也回北平另谋出路。正当计春举棋不定时,他接到冯子云从北平寄来的快信,叫他到北平上学。周家父子到北平后,住进潜山会馆,巧遇了同乡孔小姐,她对周家父子热情关怀。周计春遂产生“能娶这样一个老婆,那不是很快活吗”的欲念,从此,便种下了烦恼的祸根。
章节列表
升序↑- 序
- 第一回 此日难忘教儿半夜起 良辰不再展画少年看
- 第二回 小试天才牵牛联旧句 高谈人事移榻受新知
- 第三回 骨肉见天真相依为命 稻粱谋晚计刻苦经年
- 第四回 两小无猜寄居增友爱 一介不取弃产绝乡情
- 第五回 一车行李含泪别故园 数件乡仪赧颜探巨室
- 第六回 豪仆夸家世名姝恃宠 新邻来陋巷老媪垂怜
- 第七回 频唤哥哥相亲如手足 辛劳夜夜发奋愧须眉
- 第八回 含笑订良缘衣裳定礼 怀忧沾恶疾汤药劳心
- 第九回 病榻感私恩掬肠细语 江头系别绪忍泪偷弹
- 第十回 隔室听南音他乡遇艳 故宫看国宝御道联踪
- 第十一回 品茗传神殷勤迷座客 卖书怯试慷慨说名姝
- 第十二回 舐犊情深彷徨度永夜 牵衣泪急踯躅上归车
- 第十三回 遗帕散相思似存深意 闭门作闲话遽启微嫌
- 第十四回 年少怎忘情终随艳迹 交深为泄忿自发狂言
- 第十五回 冷眼未能逃传书逐客 热心终不改闭户留宾
- 第十六回 深入迷途受金迁客寓 忽生悟境侧耳听书声
- 第十七回 索影作甘言再施妙腕 赠衣惊厚宠更溺情波
- 第十八回 甘伏雌威背师铸大错 真同儿戏负气订新盟
- 第十九回 服敌挟郎来高宣约指 伤心连夜梦暗毁家书
- 第二十回 意外周全还珠舍爱婿 醉中慷慨奋臂谒封翁
- 第二十一回 一电激啼痕登门问罪 满城传笑柄闭户逃名
- 第二十二回 接木移花突来和事老 焦头烂额重伍弄潮儿
- 第二十三回 捉月拿云蹑踪追旧友 钩心斗角易帜激骄娃
- 第二十四回 踌躇带羞来坠欢可拾 牺牲垂泣道缺憾难填
- 第二十五回 别具阴谋暗布迷魂阵 各存退步难抛赤子心
- 第二十六回 慈念未全灰两番破产 悲风何足惧千里寻儿
- 第二十七回 客店病身孤思儿肠断 倡家秋夜短结伴情豪
- 第二十八回 恩怨不分解囊救病叟 聪明尽塞胠箧背情人
- 第二十九回 约指借来计成人忽遁 纤腰舞倦梦醒客何归
- 第三十回 欲死未能挺身谈奋斗 求生乏术访客作狂游
- 第三十一回 一客登堂牧童堪作范 三餐断火名士更无家
- 第三十二回 纸上见凶音客窗陪泪 夜阑做小贩雪巷惊寒
- 第三十三回 无路忍归来几番生死 弥留依老弱半夜凄凉
- 第三十四回 合作变空言又成逐客 相逢忘旧怨好是明星
- 第三十五回 嫁婿为风流屈成伉俪 见娘构疑案当作偷儿
- 第三十六回 事白各断肠生离死别 病痊一哭墓地老天荒
猜你喜欢的书
一月十六日夜
美国客观主义作家兰德,《源泉》,《阿特拉斯耸耸耸肩》的作者,在美国火爆巡演80年的 三个剧本——《一月十六日夜》《理想》《三思》。《一月十六日夜》讲述的是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 白手起家的非法集资犯在一月十六日夜坠亡,法院公审其情妇,妻子出庭作证找出真凶 的律政大戏。如同中国的吴英案、曾成杰案一般精彩,不同的是,陪审员由所有观众担任 ,有罪还是无罪,由现场观众决定,与今日中国现状惊人类似。80年来,一半的观众判他有罪(弱势群体居多,比如,给盲人演出时,著名女作家海伦凯勒即为当场的陪审员主席,判定其有罪),而另一半则认为其无罪(企业家、白领居多) 。不得不说,兰德除了是思想家之外,还是一流的好莱坞编剧。罪案、律政、司法、道德之辩精彩纷呈,80年来未曾有过能达成共识的判决。《理想》则围绕犯下了杀人罪的女演员凯伊展开,它被认为是安?兰德小说的前奏。被警方追捕的凯伊先后投奔了六个曾写信给自己的影迷,却先后遭到了拒绝与背叛。凯伊所象征的就是人的“最高价值”——自我实现。如果一个人背叛了凯伊,他就永远不能实现每个人的灵魂中都希冀的“最高价值”。作者想通过这个故事讨论的,是人类的道德缺失,及人类对于他们所信奉的理想的背叛。《三思》是一出典型的侦探剧,描述了布雷肯里奇先生一心追求凌驾于他人之上的权力,结果成了众人希望除掉的对象。剧作的主题是典型的安·兰德道德观:利他主义的罪恶,以及人对于独立、自我存在的渴求。
谢文庄公集
六卷。明谢一夔撰。一夔字大韶,又字襄虞。江西新建人。生卒不详。天顺四年 (1460)一甲第一人。授翰林修撰,升左春坊左谕德,进翰林院学士、礼部右侍郎、工部尚书。卒赠太子少保。此编首有嘉靖四十一年(1562)都察院右佥都御史邑人吴桂芳序文,集后附成化二十三年(1487)丰城李裕所作挽歌。其后似尚有脱叶,但无他本可校,只能存疑。集中策类、疏类一卷、序类二卷、记类一卷、杂著类一卷、古今体诗一卷,共六卷。为一夔卒后,曾孙收集其诗文于家塾刻之。《千顷堂书目》及何乔新所谓古源文集六卷者,即指此本。其诗工顺条畅,寓意深远。文宗欧阳修、苏轼,端丽瑰伟。一夔曾应朝廷之命为纂修官,修《英宗实录》。其据事直书,人所不敢言者亦见于文中。又奉命编纂《读通鉴纲目》。任礼部右侍郎时,制度仪文,多由其裁定。凡此足见其在朝时文章功业之盛。此集有明嘉靖刻本。
春秋亿
六卷。徐学谟(1522-1593)撰。徐学谟字叔明,嘉定(今属上海市)人,明代文学家、经学家、史学家。嘉靖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徐氏平生着述,除自此外,还有《世庙识余录》、《万历湖广总志》、《春明稿》、《徐氏海隅集》、《归有园稿》。此书即其《海隅集》中之一种。以鲁十二公各为一篇,不载经文,只按《春秋》年月随经诠义。徐氏认为,《春秋》是依据鲁史旧文而写定的,如果鲁史有阙,孔子也不能增益。如隐、庄、闵、僖四公不书即位,桓公三年以后不书王,卫人、陈人从伐郑不书天,以及日月之或有或无,皆非孔子所笔削。反对《公羊》、《穀梁》无字非例之说及孙复、胡安国无事非讥之论。据其《自序》称,此书是裒辑三传及苍宁、杨士勋、何休、孔颖达诸家疏解与胡安国《春秋传》,“略其正变之例,抉其有无疑似之文,只采其说之不诡于理者以符会孔氏‘窃取’之意”汇集而成。徐氏说“理”,常求其平正符合于常情,而力避诡异之说,对《胡传》或取或舍。如桓公三年春正月不书王,驳胡氏“桓无王”之说,认为“皆史之阙”;桓公三年冬《经》“有年”,《胡传》本《公羊》义,以为“桓不当有年而书有年为变异”,徐氏认为,“有年”有关民命,而与君道无关。现存明《徐氏海隅集》刻本。
灌畦暇语
一卷。作者不详。根据书中记载,作者自称老圃。在唐太宗一条,独称臣、称为皇祖,可知其为唐人。又该书引韩愈诗二章,云“后来岂复有如斯人”,则知为中唐以后时人。在《灌畦暇语·自序》里,作者自称“早年血气未定,铺方纸,运寸管,及起以干一旦之名,力尽志殚,仅能如愿。”作者又说:“急意勇退,脱谢缨弁,”可知作者曾登第入仕。《灌畦暇语》总计三十二条,其内容也以道家思想为主,这恐怕与作者隐居有关。而且该书持论笃实,于圣贤之事亦不悖,堪称为一部重要的思想著作。该书成书后,并未在社会上广为流传,以至《新唐书·艺文志》、《宋史·艺文志》未著录此书。直到陈振孙写《直斋书录解题》,才见其名。《灌畦暇语》的最早刊本为陆氏奇晋斋所刊,书末有李东阳跋。东阳云:“余倾僦京城之西,有卖杂物者过门,见其箧有故书数种,大抵首尾不全。《灌畦暇语》一编,尤为断烂,余以数十钱购得之。因料理其可读者,才得三十余条。”可见,今本此书是经过李东阳整理的残本,已非昔日之原书。该书的主要版本有:《学海类编》本,《奇晋斋丛书》本,《艺圃搜奇》本,淡生堂余苑本,《稽古堂杂说》本以及《四库全书》本等。
八宗纲要钞
日本东大寺述,清末杨仁山居士整理,凡二卷。内容记载日本南都六宗(三论、法相、华严、律、成实、俱舍)与平安二宗(天台、真言)之大略。上卷叙述中、日、印三国佛法略史,及俱舍、成实、律等三宗大略,下卷叙述法相、三论、天台、华严、真言等宗之大略。卷末附述禅宗与净土宗。本书体裁系采问答体,所述各宗皆略说宗名,并述该宗所依经典、传承系谱及教义。叙述文字甚简明,在日本,古来即被佛法初学者用为入门书,而盛传于世。其注疏书有潜龙之启蒙录五卷、玄珠之考证二卷、春洞之冠导五卷、义城之私记二卷、觉寿之讲义三卷等。
大圣曼殊室利童子五字瑜伽法
唐北天竺沙门大广智不空译,一字真言有二,三字真言有一,五字真言有五,六字真言有六。加持灌顶瓶真言。菩提庄严成就真言。大圣曼殊室利菩萨赞叹。并有梵字,前后无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