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城记
作者:老舍
长篇小说。老舍著。最初 连载于1932年8月至1933年4月《现代》杂志第1卷第4期至第2卷第6期。1933年8月上海现代书局初版。全书共二十七节。这是一部寓言体的讽喻小说,借描写火星上的一个猫国来影射讽喻中国的现实。作品描写猫国的人们吸毒成性,凶暴残忍,极端自私,空谈苟安,教育腐败,道德沦丧,崇洋媚外等等。最后在外国的侵略下,猫国灭亡。整部作品对种种“人间的毛病”进行了揭露和批判。与作者的早期作品相比,它对黑暗现实和国民劣根性的揭露更为全面。但作者是有感于“对国事的失望”而写, “揭露他们的坏处原是出于爱他们”(老舍《我怎样写<猫城记>》)。并且由于作者当时对革命缺少认识,抱有怀疑,因而作品“严重歪曲人民革命运动,并错误地嘲笑了革命者”(唐弢《中国现代文学史》)。后来老舍也说:“《猫城记》,据我自己看,是本失败的作品。它毫不留情的揭显出我有块多么平凡的脑子”(老舍《我怎样写<猫城记>》)。作品情节的大胆想象和夸张,明显是受了英国作家赫克斯莱的《新的勇敢的世界》和奥威尔的《动物农庄》等作品的影响。
猜你喜欢的书
小红马
本书是斯坦贝克出版于1937年的一部短篇小说集,由四个短篇故事组成:《礼物》《大山》《许诺》《人们的首领》,由儿童主人公乔迪串联起来,写马的生老病死,各种劳动、西迁的过程和老人们暮年的命运。这一切都在乔迪幼小的心灵上打下了印记,或喜悦,或忧虑,或渴望,或悲恸。 在这部短篇集里,斯坦贝克创造了一个儿童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没有仙子,没有巨人,它的色彩在孩子眼里看得比成人清楚,体会比成人强烈,孩子们刹那间的悲伤心情也显得更加独特。作品散发出乡野的泥土气息,和儿童心态的细致变化交织在一起,达到清新可喜的效果。
大清帝国全图
《大清帝国全图》,印于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距今已近百年。《大清帝国全图》见证了中国的百年历史,它的现身,为我们研究中国近代历史,清王朝对中国的巨大贡献提供了一件不可多得和十分珍贵的历史文献。全书共25张地图,反映了当时我国的行政区划等内容。该图还反映出当时的香港、澳门等已被侵略者侵占。
雅言
比年以来,我台人士辄唱乡土文学,且有台湾语改造之议;此余平素之计划也。顾言之似易而行之实难,何也?能言者未必能行,能行者又不肯行;此台湾文学所以日趋萎靡也。夫欲提唱乡土文学,必先整理乡土语言。而整理之事,千头万绪:如何着手、如何搜罗、如何研究、如何决定?非有淹博之学问、精密之心思,副之以坚毅之气力、与之以优游之岁月,未有不半途而废者也。余,台湾人也;既知其难,而不敢以为难。故自归里以后,撰述「台湾语典」,闭户潜修,孜孜矻矻。为台湾计、为台湾前途计,余之责任不得不从事于此。此书苟成,传之世上,不特可以保存台湾语,而于乡土文学亦不无少补也。
茅氏近思录集注
十四卷。清茅星来撰。茅星来字岂宿,乌程人。康熙间诸生。朱熹《近思录》,宋以来注释颇多,善本甚少,唯叶采《集解》至今盛行。余下注本,有的粗率肤浅,有的解所不必解,而稍费拟议者则避而不注,有的彼此错乱,字句讹舛。因之星苦思精研,拟注新解。取周、张、《二程全书》及宋元《近思录》刊本,参校同异。凡近刻舛错者,悉从朱子考正错简之例,各注本条之下。又会萃众说,参以己见,为之支分节解。对于名物、训诂尤详。
菩萨戒义疏
凡二卷。隋代智顗(538~597)说,灌顶(561~632)记。又称梵网菩萨戒经义疏、菩萨戒经义记、菩萨戒经义疏、菩萨戒义记、天台戒义疏、天台戒疏、戒疏。收于大正藏第四十册。本书系注解梵网菩萨戒经。初立释名、出体、料简三科,次释经文,解义甚为简略。天台、净土宗所传之大乘圆顿戒专依此书而立。收入净土宗全书第十五卷。本书之注疏有明旷之菩萨戒义疏删补三卷、道熙之菩萨戒义疏钞四卷、蕴齐之菩萨戒义疏记三卷、袾宏之菩萨戒经义疏发隐五卷、道光之菩萨戒义疏见闻六卷等。
毗沙门天王经
宋中印土沙门法天译,佛在给孤独园,毗沙门天王于初夜分来说神咒,卫护行人,佛嘱比丘受持。
唐北天竺沙门大广智不空译,与《金光明最胜王经》第十二品。多闻天王如意宝珠咒法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