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你喜欢的书
论语与算盘
日本现代企业家涩泽荣一著。作者投身实业界就打出“以《论语》为商业上的圣经”的旗帜,认为“仁义道德与生产谋利绝不矛盾。故如何坚持仁义之原则,又不失营利之根本,是我们要充分研究的。如能践行此道,抵制腐败堕落,相信对国家或对个人,都能增进其正当的财富”。因此这本书力图把讲仁义道德的《论语》与以算盘所代表的经商、从事实业的生产活动结合起来,分处世与信条、立志与学问、常识与习惯、仁义与富贵、理想与迷信、人格与修养、算盘与权利、实业与士道、教育与情谊、成败与命运等十个主题分节论述,作者根据自己经商的经验来讲述对《论语》中孔子教诲的体会,针对社会上和自己经商中的问题,谈应当怎样根据《论语》提出的准则立身处世,待人接物。书中颇多故事,文章夹叙夹议,文字通俗易懂,但包含了深刻的哲理和人生体悟,能给人以启迪,在日本有很大影响。
中国政治思想史
中国现代关于中国政治思想的历史沿革和发展规律的著作。萧公权著。1945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1982年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再版。本书分上、下两册,共70万字,5篇24章。第5篇原稿丢失,只存其目。再版时又增印《中国政治思想史参考资料绪论》,增编《引用书目》和《索引》。精彩之处略有:1.上自有文献可征的晚周,下迄辛亥革命,对2500多年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发展和演变,作了极有系统的叙述和分析,并有通贯全局的认识。2.论及古代学者60余人,皆就其原著取精用宏,以政治学观点分类引证,叙议得体,注释详明。3.从整体上看,全书是在一演进的历史间架上发展,自创造时期,而因袭时期,而转变时期,而成熟时期,即用历史主义的方法,从各个时期去了解政治思想历史的发展。4.对异说的批驳及新见的提出甚为可观。如在对孔、墨的研究中,得出了“墨子乃一平民化之孔子,墨学乃平民化之孔学”的结论。5.在增印的《绪论》中,对中国和西洋的政治思想进行了比较,提出了中国政治思想“重实际而不尚玄理”,“多因袭,少创造”的重要观点。本书出版几十年来,重印再版多次,中外学子争相购阅引用,被奉为研究政治思想史的经典巨著。美国汉学家牟复礼(Fredericr Mote)穷十余年之力翻译此书,由普林斯顿大学印行,被购买一空。其影响历久不衰,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四诊心法要诀
诊断学著作。清·吴谦 (六吉)等编纂。刊于乾隆七年(1742)。本书系清政府组织医官编纂的大型综合性医学丛书 《医宗金鉴》 的第34卷。书中介绍望、闻、问、切四诊的详细内容,并编以四言歌诀形式,便于学者习诵掌握。卷末还附有修正《素问》脉位图及订正《素问·脉要精微论》。全书叙述简明扼要。曾做为清以后学习中医诊法的重要教材。现存主要版本有《医宗金鉴》清内府精写稿本残本、1742年武英殿刊本、《四库全书》本等。1956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了影印本,1963年出版了校刊排印本,1979年又出版了校点本 (分册发行)。
周易传义附录
南宋董楷撰。十四卷。《通志堂经解》本。此书将程颐《周易程氏传》和朱熹《周易本义》合为一帙,并采辑程、朱论《易》之说别见他书者作为附录,故题曰《传义附录》。《四库全书提要》指出:董楷之学“出于陈器之,器之出于朱子,故其说《易》惟以洛、闽为宗。是编成于咸淳丙辰,合程子《传》、朱子《本义》为一书,而采二子之遗说附录其下,意在理数兼通。又引程、朱之语以羽翼程、朱,亦愈于逞臆凿空,务求奇于旧说之外者。成书于咸淳丙寅(1266年)。合程颐《易传》与朱熹《易本义》为一书,而次第依程书为准,割裂朱书附其次第。其说主数、理兼通。
西滢闲话
中国现代作家陈西滢的散文集。其中的篇目首先发表在《现代评论》上,后于1927年成集,由新月书店出版,内收文74篇。在集中作者对于20年代中国社会的众方面进行了批判和评价。内容上基本可分为两大类:一是社会批评类,包括《粉刷毛厕》、《五卅惨案》、《中山先生大殡和我的感想》等篇,它集中地反映了作者对当时国内外政治事件的态度;一是文明批评类,包括《东西文化及其冲突》、《罗曼·罗兰》、《中国精神文明》、《民众的戏剧》等篇。反映的是他对国内外文化现象的评价。整个集子文字晶莹透剔,流畅自如,具有从容淡泊的风格。
五礼通考
二百六十二卷,清秦蕙田(1702-1764)撰。秦蕙田字树峰,号味经,江苏金匮(今无锡)人。乾隆进士,授编修,命南书房行走。官至工部尚书,加太子太保。立朝三十年,刚介自守。其学以穷经为主,不居讲学之名。能通经文,好治《易》及音韵,历数之学,尤精三礼。认为儒者不能“舍经以谈道,离经以求学”,以经术笃行,知名国内。着作除《五礼通考》外,还有《五礼通考序录》、《观象授时》、《味经斋类稿》。古有五礼,始见于《周礼·大宗伯》,即吉、凶、军、宾、嘉;又有宗伯掌五礼之说。秦蕙田《五礼通考》是关于古代礼制的一部总结性着作。此书仿清徐乾学《读礼通考》体例、博及吉、凶、宾、军、嘉五礼,分七十五类,网罗众说,于《礼》经之文,如郊祀,明堂宗庙,朝会,冠、婚、宾、祭、宫室、器用等,是以经证经;于历代诸儒注疏,则取相矛盾的互为参证;对唐宋以来名家考论发明之事义,则取百家之说相端审。书中将《乐律》附于《吉礼·宗庙制度》之后,以古今州国都邑、山川地名,立“体国经野”一题统之,以天文推前,句股割圆,立“观象授时”一题统之,一并载入《嘉礼》。虽事属旁涉,非五礼所属,然周代六官,总名为礼,礼之用,精粗条贯,所含本博,故秦蕙田此书略显博杂。《五礼通考》体大思精,囊括万有,考证经史,原原本本,经纬分明,实为五礼之类典。有论者认为秦蕙田《五礼通考》能竟朱熹未竟之志。此说颇有道理。版本有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味经窝刊本。[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