邪不压正

作者:赵树理
邪不压正

现代短篇小说。赵树理著。威县冀南新华书店1948年11月初版。作品以下河村中农王聚财的女儿软英的婚事纠葛为线索,描写从1943年到1947年间的土改斗争,表现了农村各阶级在这个运动中的各种变化。美貌的软英由地主的走狗、流氓小旦作媒被迫与地主刘锡元之子、死去妻子的刘忠订立婚约。八路军来到后,刘锡元在斗争中气死。但王聚财因恐时局有变,抱着“看看再说”的态度,不敢贸然退婚。在土改运动中,小旦混入积极分子队伍,他与农会主席小昌一起以“挤封建”为名,扩大打击面,侵犯了中农的利益,王聚财也以与地主联姻的罪名遭到斗争。私心较重的小昌又企图通过小旦逼迫王聚财将软英嫁给自己14岁的儿子小贵。软英因想到小昌势大,小贵也不到法定结婚年龄,假装情愿而应承下来。幸好上级派来工作团,纠正了下河村土改中的“左”倾错误,软英才得以与自己心爱的小宝结婚。作者在《关于〈邪不压正〉》中谈到,作品的写作“意图是想写出当时当地土改全部过程中的各种经验教训,使土改中的干部和群众读了知所趋避”。

猜你喜欢的书

类博稿

类博稿

十卷。《附录》二卷。明岳正(1418—1472) 撰。岳正,字季方,一作秀方,号蒙泉,漷县(今北京通县)人。正统十三年(1448)进士,授编修,进左赞善。天顺初,改修撰,入阁预机务,因忤曹吉祥、石亨,谪钦州同知。未至,即被逮系于狱,杖戍肃州,寻释为民。成化初,复故官,后又出为兴化知府。成化五年(1469)称病致仕。卒谥文肃。著有《美博稿》。其诗不甚求工,聊抒情而已;文章亦天真烂漫,落落自得。史称其所草承天门灾谕廷臣诏,剀切感人,举朝传诵。足以见之一斑。是集为其门人李东阳搜辑遗稿而成。凡诗二卷,杂文八卷。又附录二卷,前一卷载诸人志铭、传赞等,后一卷则是李东阳因叶盛所作志铭多所隐讳,故为岳正补传。称岳正晚好皇极书,故所作杂言二篇,皆阐邵子之学,而诗亦纯为邵子《击壤集》体。岳正认为作诗既要平仄,又要对偶,安得许多工夫。故而其诗较草率,诗味欠浓。其文高简峻拔,力追古作。正统、成化以后,台阁之体,渐成啴缓之音。惟岳正文风格峭劲,如其为人。现存有嘉靖八年(1529)任庆云刻本,嘉靖十八年吴逵刻本、徐执策刻本等。

亦玉堂稿

亦玉堂稿

文别集。明沈鲤著。十卷。沈尝任翰林院(玉堂)掌院学士,归里后以廊庙山林视为一致,故名。原集为王象乾校刻,计正集十卷,续集八卷。明末版片毁于兵燹,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由刘榛重辑遗文,合正续稿汇成十卷,内容仅余其半。有康熙刻本,《四库全书》即据以收。

伤寒说意

伤寒说意

伤寒著作。十卷,卷首一卷。清·黄元御撰。《四库全书提要》记载:“元御既作《伤寒悬解》,谓论文简奥,非读者所能遽晓,后著此书,以开示初学之门径。”本书除列述六经病证外,卷首对六经、六气、营卫、风寒、传经等均有专题论述,对仲景《伤寒论》多所注释和发挥

麟儿报

麟儿报

又名《葛仙翁全传》。中篇小说。清佚名撰。四卷,十六回。书叙廉清与昭华婚姻故事。明末湖北孝感县乡民廉小村,为人忠厚,喜行善事。曾于大雪中救一饥寒待毙老人,即葛仙翁。葛仙翁见小村善良忠厚,指其择吉地葬母,因此小村年五十得子,名廉清(即麟儿)。廉清聪明过人,为告老尚书幸某赏识,接至家,以女昭华妻之。因廉清恃才傲物,昭华母及全家不满, 廉清亦无心向学,终日嬉戏。夫人劝女改节,女不从,而鼓励廉清用心读书。廉清果一试中解元,然夫人已将昭华另许他人。昭华出逃,得御史毛羽救助。毛羽有女小燕,待字闺中,不知昭华乃女扮男装,深爱之,招为婿。后经周折,昭华终与廉清遇合,与小燕同嫁廉清。全书意在劝善戒恶。情节与描写颇生动。有咸丰二年(1852)经国堂重刻本, 集古居刊本(改题《葛仙翁全传》,文字有较大改动)。

大方广佛华严经论

大方广佛华严经论

唐代华严学者李通玄撰,四十九卷。李通玄世称李长者,又称枣柏大士,身为李唐王室后裔,其早年钻研易理、精通儒学,后转而深入佛典,对《华严经》用功尤深。​ 这部论著围绕《华严经》展开阐释。开篇以立十门之法,即依教分宗、依宗教别、教义差别、成佛同别、见佛差别、说教时分、净土权实、摄化境界、因果延促、会教始终,来剖析《华严》一经义理,为理解全经搭建起基本框架。在释经文时,先对经意进行总叙,阐明经宗趣,点明教体,总陈会数,随后详细解读经文内容。​ 书中观点独特,创立 “十宗十教” 判教理论,将《华严经》全部内容划分为十段,指出其有五种因果遍周义。强调文殊、普贤与毗卢遮那佛的三圣圆融关系,纠正当时佛教界轻视文殊而重普贤的倾向。同时,其学说受《大乘起信论》影响,并将《周易》思想融入对《华严经》的解读中,推动佛教中国化进程。​ 《大方广佛华严经论》在华严学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与清凉国师澄观的《华严经疏钞》并称为 “华严双璧”,为后世华严学者提供新视角与思路,对中国华严学的发展影响深远。

金陵清凉院文益禅师语录

金陵清凉院文益禅师语录

全一卷。唐代僧法眼文益(885~958)撰,明代僧语风圆信、郭凝之编。又作大法眼文益禅师语录、大智藏大导师语录、清凉文益禅师语录、文益录、法眼录。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七册。集录法眼文益之略传,及其住崇寿院、报恩禅院、清凉禅院等处之开堂、上堂、示众、问答、机缘、举古、代古、偈颂等。文益接引后进,恳切提撕,不行棒喝,自本书所录语要即可窥其宗风。卍续藏第一一九册亦收录本语录,卷首附题‘五家语录法眼宗’,卷末附语录风圆信、郭凝之所撰之五家语录序二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