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后传
作者:陈忱
陈忱作。共8卷40回,作品叙述宋梁山起义军征方腊之后,宋江等人死去,一部分梁山好汉流落江湖,在封建地主阶级的压迫和民族压迫下,他们又重新举起了义旗,阮小七怒而杀死蔡太师的张干办,李俊奋起反抗恶霸巴山蛇,各地民众相继响应,逐渐建立三个根据地,并参加抗金斗争。后来,在李俊的领导下远走海外,建国称王,最后以受南宋王朝的“册封”,众兄弟完婚结束。作品中明为写宋时故事,系心宋室安危,指责金兵残暴,实是感慨时事,表示了对明王朝的眷恋及对清朝统治者的不满。作品揭露了社会的黑暗与腐朽,表现了对民族压迫的反抗,具有进步的思想倾向。作品通过一系列的故事情节,刻画出许多具有反抗精神的人物形象,如阮小七的泼辣坚韧、李俊的深谋远虑等,情节曲折完整,引人入胜,描述细致,语言富有个性化。
章节列表
升序↑- 序
- 第一回 阮统制感旧梁山泊 张别驾激变石碣村
- 第二回 毛孔目橫吞海货 顾大嫂直斩豪家
- 第三回 病尉迟闲住受馀殃 栾廷玉失机同入伙
- 第四回 鬼脸儿寄书罹重祸 赵玉娥错配遇多情
- 第五回 老管营少妾杀命 补天雕旧仆株连
- 第六回 饮马川群英兴旧业 虎峪寨斗法辱黄冠
- 第七回 李良嗣条陈因赐姓 铁叫子避难暂更名
- 第八回 燕子矶玉貌惹奇殃 宝带桥金兰逢故友
- 第九回 混江龙赏雪受祥符 巴山蛇截湖征重税
- 第十回 墨吏贪赃赔钱纵狱 豪绅聚敛加利偿民
- 第十一回 驾长风群雄开霸业 射鲸鱼一箭显家传
- 第十二回 金鳌岛兴兵图远略 暹罗城危困乞和亲
- 第十三回 翻海舶天涯遇知己 换良方相府药佳人
- 第十四回 安太医遭谗先避迹 闻参谋高隐款名贤
- 第十五回 大征战耶律淳奔溃 小割裂左企弓献诗
- 第十六回 浔阳江闷和酒楼诗 柳塘湾快除雪舟恨
- 第十七回 穆春血溅双峰庙 扈成计败三路兵
- 第十八回 镇三山遭冤入登云 焦面鬼谋妻落枯井
- 第十九回 启兵端轻纳平州城 逞神力夺转唐猊甲
- 第二十回 呼延灼父子透重围 美髯公良朋解险厄
- 第二十一回 扑天雕火烧万庆寺 小旋风冤困沧州牢
- 第二十二回 破沧州豪杰重逢 困汴京奷雄远窜
- 第二十三回 跨青骡英雄寻退步 演六甲儿戏陷神京
- 第二十四回 换青衣二帝惨蒙尘 献黄柑孤臣完大义
- 第二十五回 野狐铺正言折王进 大名府巧计救关胜
- 第二十六回 小相逢古殿话新悉 大征战松坡获全胜
- 第二十七回 渡黄河叛臣因授首 进鸩酒狭路巧相逢
- 第二十八回 横冲营良马识故主 靖忠庙养卒奉英灵”
- 第二十九回 还道村法斩郭道士 紫髯伯术护美髯公
- 第三十回 阴阳设计铁扇离殃 南北两寨金鳌聚义
- 第三十一回 马国主游春逢羽客 共丞相访道遇番僧
- 第三十二回 庆生辰龙舟观竞渡 篡宝位绮席进霞丹
- 第三十三回 萨头陀役鬼烧海船 混江龙誓志守孤城
- 第三十四回 大复仇二凶同授首 权统摄杰士尽归心
- 第三十六回 振国威胜算平三岛 建奇功异物贡遐方
- 第三十七回 徐神翁诗验金鳌岛 宋高宗驾困牡蛎滩
- 第三十八回 武行者叙旧六和塔 宿太慰敕封暹罗
- 第三十九回 丹霞宫三真修静业 金銮殿四美结良缘
- 第四十回 大聚会弟兄同宴乐 好结果君臣共赋诗
陈忱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石柱记笺释
名胜志。清郑元庆(1660—? )撰。五卷。元庆有《行水金鉴》已著录。是编乃为唐颜真卿《石柱记》所作之笺释,成书于康熙间,凡三万余字。前列《石柱记》原文,后为其考证辨误。凡山川、湖塘、溪泽、陵墓、宅院、古器之得名、所处位置、方圆、物产、古迹、掌故等均一一为其核证,极为谨严,所引诸书约百种。周中孚《郑堂读书记补逸》称其笺释“最为不遗余力”。有《四库全书》本, 《粤雅堂丛书初编》本,又有《丛书集成初编》本。洪焕椿《浙江方志考》(1984年浙江人民出版社)收录,可资参考。
周易大象解
清王夫之撰。一卷。《船山遗书》本。此书专释《十翼》中的《大象传》。书首《自序》云:“《大象》与彖、爻,自别为一义。取《大象》以释彖、爻,必龃龉不合;而强欲合之,此《易》学之所由晦也。惟《大象》则纯乎学《易》之理,而不与于筮。”柯劭忞指出:“象与彖、爻,有别为一义者,亦有同义者,不尽龃龉不合;《易》本卜筮之书,谓《大象》不与于筮,亦非通论。夫之撰《易内传》,诠释《大象》之义已详尽矣,此书作于《易内传》之前,词义与《内传》间涉复重。然谓‘否而可以俭德避难’、‘剥而可以厚下安宅’、‘归妹而可以永终知敝’、‘姤而可以施命告四方’,略其德之凶危,而反诸诚之通复,则深切著明,有裨于反身之学,不当以有复重而废之矣。夫之《自序》,其文又见于《易内传发例》,不应重出于此,则刊书者之失检也。”(《续修四库全书提要》)
中寒论辨证广注
清·汪琥撰。成书于1686年。全书5.1万字。书凡3卷。上卷,辨太阳、阳明病脉证并治;中卷,辨太阴、少阴、厥阴病脉证并治;下卷,附后贤治中寒方论变法。其注释发挥有如下特点:①病有中寒,证分六经。《伤寒论》一书,病有阴阳表里寒热虚实之异,然“因仲景当日不明阴阳虚实寒热,而总为之伤寒”,致使“酷好仲景而不知变通”者,用药寒热混淆,屡屡致败。殷思于此,汪氏“于仲景书中,摘其所谓真阴虚寒之证”,按六经分证立篇,逐条辨解,每方注明,以发明仲景奥旨。②伤寒直中,病为真寒。其谓仲景论伤寒,传经病热,谓之“伤寒”;直中为寒,则是“中寒”。“病伤寒者,十居其九;病中寒者,十居其一”。寒邪直中之原因,乃中寒之人,三焦火衰,元气大虚,又受外来风寒之邪所致,故曰“伤寒直中为寒证”,即上所述之所谓“真阴虚寒”,其治则与伤寒热病不同。③中寒分经脏,治法有温热。他在《辨中寒为真寒论》中说:“中寒之证,仲景立法,中经者皆主温散,间有中脏者,亦主热发。所以诸汤中,附子生用者极多,而炮者甚少”。但若“胃气大虚,无热可发者,法当温补;更有里寒虽极,肠胃中实者,又宜温中消导”,而不可滥用补药。是书不足之处在于将仲景所论之里虚寒证,均以“伤寒直中之寒证”为解,而置疾病传变规律于不顾。此书有清·平阳季东壁刻本及上海卫生出版社影印本;后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据上海卫生出版社影印本重印发行。现国内中医研究院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南京图书馆藏有清康熙间(1680~1686年)平阳季子东壁刻本(附于《伤寒论辨证广注》后)。
平步青云
短篇小说。趼(吴趼人)著。载《月月小说》第五号,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一月出版。 本篇内容非常简单,写一个当官的李某人,把上司从外国带回来送给他的一个溺壶,装在紫檀龛子里,用红缎幔帐遮着,供在花厅正面桌子上,天天焚香供奉,在新年里还加点一对蜡烛,“每天起来,洗过了脸,便先到这里恭恭敬敬作三个揖,我见了他,就犹如见了上司一般了。” 用来撒尿的溺器,本是最下贱的东西,因为是上司所赐,便象菩萨祖宗一样地供了起来,这溺器真可谓“平步青云”了!旧时官场的无耻和可鄙,令人哭笑不得。作者抓住了一个典型的事例,使读者窥斑见豹,留在脑子里的印象,比大量史料的铺陈更为深刻,这就是讽刺小说的作用。
黑森林
一家姓符,上辈原是先朝遗民,为劝吴三桂反抗清廷,父母家入已被擒杀。只他夫妻二人仗着一身武功由乱中脱身。本意逃往国外,辗转逃来当地。仗着祖传医道,自身武功又好,始而藏身山寨之中,为人治病,最后成了小康。官府日久松懈,姓名早改,年也老大,因喜当地风景物产,便买了十亩山田,改作耕农度日,治病也只限于镇上的人,不再深入蛮荒绝域。
禅林类聚
凡二十卷。元代道泰、智境编。收于卍续藏第一一七册。本书系就诸祖语录、传灯录等,收集禅家诸师之机缘语要而成,内容包括帝王、宰臣、儒士、佛祖、法身、佛像、伽蓝、殿堂、塔庙、丈室、门户、禅定、经教、尼女、戒律、礼拜、缘化、神异、问疾、服饰、法器、斋粥、香灯、狮子像、龟鱼等一○二类。其中有关禅家之示众、师家与学人之问答商量、参究之问话、禅家之行实等收录最多,亦散见释尊行迹、佛弟子之问法、印度诸师之议论问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