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后传
作者:陈忱
陈忱作。共8卷40回,作品叙述宋梁山起义军征方腊之后,宋江等人死去,一部分梁山好汉流落江湖,在封建地主阶级的压迫和民族压迫下,他们又重新举起了义旗,阮小七怒而杀死蔡太师的张干办,李俊奋起反抗恶霸巴山蛇,各地民众相继响应,逐渐建立三个根据地,并参加抗金斗争。后来,在李俊的领导下远走海外,建国称王,最后以受南宋王朝的“册封”,众兄弟完婚结束。作品中明为写宋时故事,系心宋室安危,指责金兵残暴,实是感慨时事,表示了对明王朝的眷恋及对清朝统治者的不满。作品揭露了社会的黑暗与腐朽,表现了对民族压迫的反抗,具有进步的思想倾向。作品通过一系列的故事情节,刻画出许多具有反抗精神的人物形象,如阮小七的泼辣坚韧、李俊的深谋远虑等,情节曲折完整,引人入胜,描述细致,语言富有个性化。
章节列表
升序↑- 序
- 第一回 阮统制感旧梁山泊 张别驾激变石碣村
- 第二回 毛孔目橫吞海货 顾大嫂直斩豪家
- 第三回 病尉迟闲住受馀殃 栾廷玉失机同入伙
- 第四回 鬼脸儿寄书罹重祸 赵玉娥错配遇多情
- 第五回 老管营少妾杀命 补天雕旧仆株连
- 第六回 饮马川群英兴旧业 虎峪寨斗法辱黄冠
- 第七回 李良嗣条陈因赐姓 铁叫子避难暂更名
- 第八回 燕子矶玉貌惹奇殃 宝带桥金兰逢故友
- 第九回 混江龙赏雪受祥符 巴山蛇截湖征重税
- 第十回 墨吏贪赃赔钱纵狱 豪绅聚敛加利偿民
- 第十一回 驾长风群雄开霸业 射鲸鱼一箭显家传
- 第十二回 金鳌岛兴兵图远略 暹罗城危困乞和亲
- 第十三回 翻海舶天涯遇知己 换良方相府药佳人
- 第十四回 安太医遭谗先避迹 闻参谋高隐款名贤
- 第十五回 大征战耶律淳奔溃 小割裂左企弓献诗
- 第十六回 浔阳江闷和酒楼诗 柳塘湾快除雪舟恨
- 第十七回 穆春血溅双峰庙 扈成计败三路兵
- 第十八回 镇三山遭冤入登云 焦面鬼谋妻落枯井
- 第十九回 启兵端轻纳平州城 逞神力夺转唐猊甲
- 第二十回 呼延灼父子透重围 美髯公良朋解险厄
- 第二十一回 扑天雕火烧万庆寺 小旋风冤困沧州牢
- 第二十二回 破沧州豪杰重逢 困汴京奷雄远窜
- 第二十三回 跨青骡英雄寻退步 演六甲儿戏陷神京
- 第二十四回 换青衣二帝惨蒙尘 献黄柑孤臣完大义
- 第二十五回 野狐铺正言折王进 大名府巧计救关胜
- 第二十六回 小相逢古殿话新悉 大征战松坡获全胜
- 第二十七回 渡黄河叛臣因授首 进鸩酒狭路巧相逢
- 第二十八回 横冲营良马识故主 靖忠庙养卒奉英灵”
- 第二十九回 还道村法斩郭道士 紫髯伯术护美髯公
- 第三十回 阴阳设计铁扇离殃 南北两寨金鳌聚义
- 第三十一回 马国主游春逢羽客 共丞相访道遇番僧
- 第三十二回 庆生辰龙舟观竞渡 篡宝位绮席进霞丹
- 第三十三回 萨头陀役鬼烧海船 混江龙誓志守孤城
- 第三十四回 大复仇二凶同授首 权统摄杰士尽归心
- 第三十六回 振国威胜算平三岛 建奇功异物贡遐方
- 第三十七回 徐神翁诗验金鳌岛 宋高宗驾困牡蛎滩
- 第三十八回 武行者叙旧六和塔 宿太慰敕封暹罗
- 第三十九回 丹霞宫三真修静业 金銮殿四美结良缘
- 第四十回 大聚会弟兄同宴乐 好结果君臣共赋诗
陈忱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悲剧心理学
现代朱光潜著。初为作者留学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时以英文撰写的博士论文,1933年由该大学出版。全书十三章,分别探讨了悲剧与“心理距离”说,悲剧快感与同情,悲剧与崇高感,痛感中的快感,悲剧与生命力感,以及悲剧的衰亡等问题。认为悲剧的欣赏是一个复杂的现象,没有哪一种理论能对其作出完全令人满意的说明,但每一种理论又都各有其理,为此研究悲剧快感问题的最好方法是公平地检查从前的理论,取其精华。书中介绍了从亚里士多德起,到黑格尔、席勒、雨果、叔本华、尼采、柏格森、布拉德雷、弗洛伊德等人的悲剧理论与范畴,特别推崇尼采的《悲剧的诞生》,认为它是“出自哲学家笔下论悲剧的最好一部著作”,其酒神精神与日神精神说,“把握住了真理的两面”。1983年被译成中文出版,作者为中译本增写了序言。收入《朱光潜美学文集》。
茶谱
明代茶书,钱椿年撰。《茶谱》,又名《制茶新谱》。椿年字宾桂,江苏常熟人。时人称其为友兰翁,或即其号。嘉靖年间尝修《钱氏族谱》。明代赵之履跋《茶谱续编》云:“友兰钱翁,好古博雅,性嗜茶。年逾大耋,犹精茶事,家居若藏若煎,咸悟三味,列以品类,汇次成《谱》,属伯子奚川先生梓之。”可知此书由其侄子刊行。又,明代顾元庆《茶谱序》称:“余性嗜茗,弱冠时识吴心远于阳羡,识过养拙于琴川,二公极好茗事者也。授余收焙烹点法,颇为简易……顷见友兰翁所集《茶谱》,其法与二公颇合,但收采古今简什太繁,甚失谱意……”末署:“嘉靖二十年吴郡顾元庆序。”可证钱氏《茶谱》成书于嘉靖二十年(1541)以前,书后又附录〔明〕赵之履辑《茶谱续编》一卷,内容为王友石(字孟端)竹炉并分封六事及昭代名公诸作。《茶谱》,仅见钱谦益《绛云楼书目》著录,题为兰友翁《茶谱》,编入《古今文艺丛书》(1912年编刊),改题为八十翁友兰钱椿年集《制茶新谱》,仍包括《续编》。此书也被日本青木正儿收入《中华茶书》,题为《制茶新谱》,当据《古今文艺丛书》收入;福田宗位又译成日文,编入《中国の茶书》(即青木《中华茶书》日译本)。全书分茶略、茶品、艺茶、采茶、藏茶、炙茶、制茶诸法、煎茶四要、点茶三要、茶效等目。大致杂采陆羽《茶经》、毛文锡《茶谱》、蔡襄《茶录》等书内容分别归入各目。唯炙茶、制茶诸法(橙茶、莲花茶、茉莉花茶)、煎茶四要中之洗茶、点茶三要中之择果,为根据明代烹饮茶法总结的新内容。
太上虚皇保生神咒经
太上虚皇保生神咒经,撰人不详。盖为宋元道士所作。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本文类。此经为四言韵语,凡五十六句,实即一篇咒文。据称念诵此咒,可感应太上虚皇及五方神灵。保生固气,祛妖获福。
周易文诠
四卷,元赵汸著。《经义考》载此书为八卷,但旧抄止四卷,首尾完备,不似有阙佚,或后人合并八卷为四卷。原书上有读者题记,节节用细字标题,详其词意,但无所发明,清代刻版已削去。其大旨本宋人绪论,着重义理阐释。对天道人事、吉凶悔吝反复推阐,务求明白晓畅。《四库全书》本。此书大旨,以程颐、朱熹之“义理”学说诠释《周易》文意,间亦兼采邵雍“先后天”之学。《四库全书提要》指出:“此书大旨源出程、朱,主于略数言理。然其门人金居敬《跋》,称其‘契先天内外之旨,且悟后天卦序之义’,则亦兼用邵氏学也。
天父诗
宣传太平天国道德的诗集。刊刻于1857年,共五百首,大部分为洪秀全所作,集中反映了洪秀全的伦理思想,具体来说有以下几部分内容:(一)以“正直善真”为根本原则,反对“邪曲恶假”,指出“人妖分别在邪正,邪些是妖正是人,邪些极贱正极贵,邪些该砍正该升。”(二)提出宫廷生活的道德规范,即炼正遵旨;姊妹和睦;虔诚欢喜;炼好心肠;炼好情面;炼好声气;不好眼毒;爱人如己。(三)人的思想、行为与幸福、快乐之间关系是:思想、行为“正直善真”,则人就应该获得幸福和快乐;思想、行为“邪曲恶假”,则人就当罚为痛苦和灾祸。(四)重新强调太平天国初提出的“十款天条”的伦理意义。人要奋发向上,扬善疾恶,而行为举止、言谈话语都要“遵条遵命”,谨慎行事。(五)提出了“四不”,即不要起歪心,不要起邪心,不要起奸心,不要起贪心。(六)要争取“十多”,即要功劳多,要享福多,要好心多,要贵气多,要好样多,要威风多,要暗好多,要光荣多,要真凭多,要尊贵多。(七)强调要爱人不要害人,指出“爱人爱自己”,“害人害自己”,善恶终有报等思想。(八)提出“四失天伦”论,即子不敬父失天伦,弟不敬兄失天伦,臣不敬君失天伦,下不敬上失天伦。这部诗集反映了太平天国复杂而又重要的伦理思想。
白话管子
《管子》是先秦时期各学派的言论汇编,内容很博大,大约成书于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时代至秦汉时期,内容很庞杂,包括法家、儒家、道家、阴阳家、名家、兵家和农家的观点。《管子》一书的思想,是中国先秦时期政治家治国、平天下的大经大法。 《管子》 基本上是稷下道家推尊管仲之作的集结。即以此为稷下之学的管子学派。《汉书·艺文志》将其列入子部道家类 ,《隋书·经籍志》列入法家类。《四库全书》将其列入子部法家类。清代史学家章学诚说:《管子》 ,道家之言也。据中国日本学者统计《管子》 全书几乎各篇都有《老子》的语言片段与哲学思想。内容博大精深,大约成书于春秋战国(前475~前221)至秦汉时期,汉初有86篇﹐今本实存76篇﹐其余10篇仅存目录。包括儒家、法家、阴阳家、名家、兵家和农家的观点,其中以黄老道家著作最多,其次法家著作18篇,其余各家杂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