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河时代
作者:张资平猜你喜欢的书
正常与病态
《正常与病态》一书是康吉莱姆的成名作和“最重要、意义最深远的作品”(福柯)。在书中,康吉莱姆对医学中的“正常”的意义进行哲学反思。《精神译丛:正常与病态》的第一部分对正常与病态的规定性进行历史研究,继而对19世纪的医学思想中有关正常与病态的教义进行了考察。第二部分则是对“正常”与“病态”的批判性分析。全书勾勒出“正常”与“病态”被建构的轨迹。《正常与病态》是20世纪科学史哲学的名著,更是当代知识话语理论的诞生地。
稼村类稿
元代诗文别集。30卷。宋元间王义山著。由其子王惟肖所编。书前有作者自序,谓“一生刻苦文字间,止如此,亦特一家说耳”,编集的目的在于教训子孙,而非为示人。序作于“彊圉大渊献月正元日”,即元世祖至元二十四年(1287)。王义山晚年退居东湖之上,读书著文,其读书室名曰“稼村”,故以“稼村”名其集。作者在《学稼斋记》(《稼村类稿》卷7)中解释“稼村”之意说:“余之稼不在田也”,“余之稼乃稼于书,非稼于田地。稼其托也,村其寓也。种学绩文,无往非稼;存心养性,何适非村?”即并无种田的意思,而是读书笔耕。此集分类编排,卷1至3为各体诗;卷4至6为序;7至15为记、碑、铭、赞颂、赋、传以至策问等各种杂文;16至19为“讲义”,系解经考证之作;20至29为策文、奏札启事、墓志等;卷30为乐府乐语,收词9首及乐语寿崇节致语、对厅致语等。其诗多题赠迎送唱和应酬之作,方板平淡,缺乏诗的激情,且间杂性理议论之作,如《偶成》之一:“五性感而动,其间善恶萌。危微相对立,体认要研精。《太学》静而得,《中庸》诚则明。原头不参透,何以约其情?”《四库全书总目》认为:“诗文皆沿宋季单弱之习,绝少警策,王士祯《居易录》以为芜浅无足取,而至诋为最下最传。”但又说:“集中说经之作亦往往能自出新意”,而不同于抄袭;“表启诸作,清华流丽,组织自然,实与刘克庄《后村集》蹊径相近,固未可以其他文之骨干未坚而概加排斥矣。”盖其文略胜于诗,启表奏札之类,多骈散结合,组织颇工整;记、序之文,亦不乏清新淳朴的散文,如《重修旧屋记》等。卷末的乐语,保存了当时乐府演唱的重要资料,可供有关研究者参考。今存《四库全书》本及明正德年间刊本、丁丙“八千卷楼”藏抄本等版本。
醋葫芦
明代白话中篇小说。四卷二十回。封面题“且笑厂评演小说”,首序署“笔耕山房醉西湖心月主人题”,正文前题“西子湖伏雌教主编”;每卷评者,又屡易其名;卷一为“且笑厂芙蓉癖者”,卷二署“心月主人”,卷三署“大堤游冶”,卷四署“弄月主人、竹醉山人同评”,可谓名目繁多,变化多端,实则当为一人。因版式与《弁而钗》、《宜春香质》两书相同,其署题也有相合(如“笔耕山房”、“醉西湖心月主人”、“且笑厂芙蓉癖者”等),故当与上两书为“一人所编,一家所刊”。此书封面有题识五行,云其创作的动机为“天下恶皆可惩,惟妬妇人之恶最不易惩”,故为“怕婆”者进此一书。故事叙宋朝年间临安处士成珪娶妻都氏性奇妬,年近六十无子而犹不得娶妾。后在朋友周智等帮助下,偷娶婢女翠苔为妾,生一子。都氏妬劲大发,惊动天府地狱,受尽酷刑,抽去妬筋,幡然悔悟。翠苔还家,夫妻和睦,其子也高中进士。此小说主人公之所以取名都氏、成珪者,据卷首作者之《说原》云: “都氏者,言天下之妇人都如是也。”、 “成珪者,成规也。”这说明了作者的“疗妬”思想是建筑在歧视妇女的基础上。全书又宣扬继宗祀、娶小妾这一套,故品格不高。然而,此小说的故事曲折,语言生动,特别是俗语的运用时有妙处,几个形象也颇具个性。小说中亦杂秽语,并非如孙楷第所说“舍猥亵而言因果报应,殊出意料之外也”。
送高闲上人序
一篇。书论。唐代韩愈撰。愈(768—824年),字退之,邓州南阳(今河南南阳市)人,后迁居昌黎,故人称韩昌黎。贞元进士,官至吏部侍郎。擅长文学,散文最著名,后世誉之为“唐宋八大家”之魁。高闲研习佛经,又擅长书法,为唐代高僧(即上人),后去湖州开元寺为僧,直到逝世。本文是韩愈晚年所作。文中借谈论学习书法之理,隐寓反佛之旨。作者先从凡事要用心专一,终身不二说起,并借庖丁解牛,师旷奏乐等故事暗写高闲兼学书法不能登堂入室。此序述张旭治草书之术,赞其草书之神奇,并指出高闲上人“不得其心而逐其迹,未见其旭也”。
大般涅槃经
凡三卷。东晋法显译。又作方等泥洹经。今收于大正藏第一册。内容叙述佛陀入灭前后之情况。属小乘涅槃经。本经缺少大乘涅槃经所说之‘佛身常住’、‘众生悉有佛性’、‘阐提成佛’等论旨。其异译本有三:(一)西晋白法祖所译之佛般泥洹经二卷,(二)东晋译(译者不详)之般泥洹经二卷,(三)姚秦佛陀耶舍、竺佛念共译之长阿含游行经三卷。此外,今人巴宙亦译有大般涅槃经,系从南传巴利文经典译出。[开元释教录卷十三、出三藏记集卷二、至元法宝勘同总录卷六、法经录卷三]
华严原人论
全一卷。唐代圭峰宗密撰。简称原人论。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五册。本书旨在破除儒道二教之妄执,究寻人类本源。分为四篇:(一)斥迷执,破斥儒道二教元气剖判说及虚无大道说。(二)斥偏浅,就佛教中人天教、小乘教、大乘法相教、大乘破相教之所说,破斥业为本说、色心相续说、赖耶缘起说、万法皆空说。(三)直显真源,依华严一乘显性教之旨,以本觉之真心,为天地万有之本源,显示一切有情本来是佛。(四)会通本末,会通前所破之诸教,悉引入一乘方便教。注疏有发微录三卷、原人论解五卷、原人论合解二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