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庵谐译

作者:吴趼人
新庵谐译

童话译作集。分一、二两卷,卷一收《一千零一夜》《渔者》两篇,卷二收《猫鼠成亲》等15篇。署“上海周树奎桂笙戏译,南海吴沃尧趼人氏编次”。光绪二十八年孟夏(1903年5月)上海清华书局出版。首冠吴趼人序及周桂笙自序。译笔忠实,虽用文言,但平易活泼,饶有风致,明白晓畅。本卷据上海清华书局本点校收入。

猜你喜欢的书

逻辑学

逻辑学

黑格尔的《逻辑学》,通称“大逻辑”,以别于《哲学全书》中的第一部分“逻辑学”,即通称的“小逻辑”。《逻辑学》共分“有论”、“本质论”和“概念论”三编,前两编合称客观逻辑,分别出版于1812年和1813年,第三编称主观逻辑,出版于1816年。全书三编出版后,黑格尔又着手修订,仅完成了第一编“有论”部分。论述绝对观念自我发展的第一个基本阶段,在此阶段,自然界尚未出现,只有纯粹思维的存在、运动和发展。作者以神秘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方式,将质量互变、对立统一、否定之否定,作为思维的规律加以阐述。

嘉莉妹妹

嘉莉妹妹

美国作家德莱塞的长篇小说。女主人公嘉莉是个朴实的农村姑娘,来到芝加哥当女工。为了摆脱贫困的生活,她终日辛勤劳动,却连自己的衣食都维持不下去。当她走投无路,找不到工作时,终于违背自己的良心,当了推销员杜洛埃的情妇。后来嘉莉又受到酒店经理赫斯渥的诱骗,成了他的情妇。嘉莉和赫斯渥出身完全不同,走的是截然相反的生活道路,但结局几乎是相同的。赫斯渥有钱有势,是芝加哥红极一时的人物,可是后来却从资产阶级上流社会里跌落下来,失去金钱和地位,沦为乞丐,最后自杀身死。嘉莉凭着自己的姿色和演戏才能,终于挤进上流社会,享受着豪华的物质生活,但却发觉自己的精神生活空虚得可怕。她并没有找到幸福,从充当情妇到成为名噪一时的演员,始终都不过是有钱人的消遣品而已。小说不仅直接而尖锐地暴露了美国资本主义社会贫与富的对立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赤裸裸的社会不平等现象,而且通过嘉莉和赫斯渥各自走向堕落的悲剧命运,深刻反映出资本主义社会毁灭人的尊严和摧残人的心灵的丑恶本质。

美国的悲剧

美国的悲剧

西奥多·德莱塞的长篇小说, 1925年出版,1926年被帕特里克·卡 尼改编成剧本。作品故事是以纽约市 真实发生的一件谋杀案为基础写成 的。克莱德·格里菲思出生在美国 堪萨斯城一个贫穷的传教士家庭里, 但他却梦想着要金钱和社会地位。他 离开了寒碜的家庭,到一家旅馆当茶 房,整天耳闻目睹着阔老们过的花天 酒地的糜烂生活,使他开始染上恶习, 逛妓院,玩女人。克莱德在一次郊游 中不幸开车压死了人,为了逃避刑事 责任而浪迹他乡。后来,他巧遇在纽 约州莱科格斯开工厂的伯父,有幸被 伯父安排在厂里当工头。他整天处在 年轻女工的包围之中,内心的欲念不 断蠢动,后来对农村少女洛蓓塔·奥 尔登一见钟情,致使她怀了孕。与此 同时,大资本家的女儿桑德拉·芬克 莱主动向他卖弄风骚。克莱德受宠若 惊,为了不失去进入上流社会的“良 机”,决定抛弃出身贫寒的少女洛蓓 塔。克莱德把洛蓓塔骗到大湖上划船, 似乎是在无意中弄翻了小船,眼看着 洛蓓塔被活活淹死,而他独自逃生。经 过长时间的审判,克莱德被判死刑。克 莱德的母亲为了救儿子,四处奔走,大 声疾呼,但她的一切努力均付之东流。 儿子上了电椅,她自己步履维艰地领 着女儿在大街上流浪。克莱德从一个 纯朴青年变成了一个杀人凶手,这是 因为他受资产阶级人生哲学影响的恶 果。小说展示了青年女工洛蓓塔之死 和克莱德走上犯罪之路都是美国社会 的悲剧。

古文雅正

古文雅正

历代古文总集。十四卷。清蔡世远编。蔡世远生平详见《二希堂文集》辞目。本书是所为“古文”,却收有若干骈文在内,可见所用概念与后世不同。所谓“雅正”,意求文章典雅,内容正统。即“以理为根柢,而体杂语录者不登;以词为羽翼,而语伤浮艳者不录。”本集选录历代古文,上起两汉,下至元朝,共二百三十六篇。卷首有蔡世远自序。文章主要是序文、记传、论说、墓表、志铭、行状等。文风深醇平实。《四库全书总目》说:“其文溯源于六经,阐发周、程、张、朱之理,而远以韩、柳、欧、苏之法度。所谓蕴之为德行,行之为事业,发之为文章者。”他的诗清新淳朴。如《蕨寄蓝玉霖》:“结宇南山下,蕨生不费钱。脆当春菜美,青入野盘鲜。小雨迟舒叶,东风欲放举。莫云滋味薄,一熟动经年。”有浓厚的田家风味,辞浅意深,情趣盎然。此集在当时影响较大,堪称开《古文观止》的先声。有乾隆中刊本、林有席加评本、林乃普刊本、《四库全书》 本。

经历

经历

长篇自传。邹韬奋著。1937年4月生活书店出版。后来,重庆生活书店和上海韬奋出版社曾多次再版。解放后,收入《韬奋文集》第3卷里。《经历》分为两部分,有59个小题; 第一部分是《二十年来的经历》内有51题;第二部分是《在香港的经历》,内有8题。书前有《开头的话》,书后有“附录”《我的母亲》。在这部自传中,作者记写了自己学校苦读、服务报界、参加救国运动以及在香港创办《生活日报》等事的经历。作者是位著名的记者,他用明白晓畅的语言,讲述自己20多年的经历,叙事生动亲切,描绘真切具体,而抒情、议论也恰当,针砭时弊,带有政论的特色。韬奋这部自传,在30年代曾产生过广泛的社会影响。1944年,邹韬奋动手撰写另一部自传《患难余生记》,仅成6万多字,是他没有完成的最后遗著,于1946年5月由上海韬奋出版社出版,仅三章,第三章还没有写完。此书当时有多种版本流传,可见读者对韬奋的敬重和对他去世的哀挽。此书从内容上看,正是《经历》的续集,《流亡》、《离渝前的政治形势》、《进步文化的遭难》是三章的标题。可惜没有写完,作者就与世长辞了。

大圣天欢喜双身毗那夜迦法

大圣天欢喜双身毗那夜迦法

大圣天欢喜双身毗那夜迦法,1卷,唐不空译。编号一二六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