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跎全传
作者:邹必显
清代白话中篇神魔小说,四卷三十二回。李斗《扬州画舫录》云: “邹必显以扬州土语编辑成书,名之曰《扬州话》,又称《飞跎子书》。”叙述石信求取仙方,拜师学艺,学成后下山投军出战,与蛮兵斗法,最后三教和解,天下太平的故事。全书记扬州风土人情,以新奇市语,博读者一笑。“飞跎”为扬州土语,焦循《易余龠录》卷十八云:“凡人以虚语欺人者,谓之跳跎子;其巧甚虚甚者,则为飞跎。”是用扬州俗谚写成的讽刺性滑稽小说。叙“飞跎子”原名石信,字不透,因误服蜜饯砒霜药,背上长出一块呆肉,左脚又被人弄坏,故人称“跳跎子”。跎子为要治好背跎腿跛,找逼上红城的悬天上帝求取仙方,一路历经形形色色的世态人情,终于拜师学到诸种绝技,被誉为“飞跎子”。时海外天子带领倭蛮、苗蛮、反蛮入侵中原,飞跎子奉师命下山出战,抵御倭蛮,摆阵斗法,难分难解,都抗囊菩萨出来说和,释、道、儒三教和解,天下归于太平。跎子最后加封跎王,名留后代。小说记扬州风土人情,文风粗犷,且由评话表演,具有独特的艺术效果。
章节列表
升序↑- 序
- 第一回 猛古儿朝王进宝 石不透出世跳跎
- 第二回 跳跎子请洒钱公子 庄相儿会混世虫儿
- 第三回 硬拦亭宴富家郎 七辏班做把把戏
- 第四回 混过去说悬天奥妙 支古今带跎子过溪
- 第五回 小家子会鬼奶奶 钻山上遇猛一冲
- 第六回 鲍发户勒马造桥 秧窝子耕田指路
- 第七回 流光棍惯打老虎 贾斯文纸上拿桥
- 第八回 圆和尚管待石信 跳跎子最怕脱空
- 第九回 老湖划子过苦海 逼上梁山陷火坑
- 第十回 佛眼神仙机关挂号 悬天上帝奥庙收徒
- 第十一回 授武艺吞丹生两翅 传遁法炼眼用神砂
- 第十二回 应天星投军考箭 打擂台收马演刀
- 第十三回 绕花枪何能久战 辣斧子自己关门
- 第十四回 大排场飞跎得胜 葫芦套苗蛮鏖兵
- 第十五回 飞跎子托散云旦 南无僧误中神砂
- 第十六回 立奇功飞过海擒王 施巧计打围场摆阵
- 第十七回 哈元帅重陷是非窝 飞跎子一进簸箕阵
- 第十八回 非非想假装飞跎子 石不闲相会石个个
- 第十九回 假跎子贪功被获 乖宝贝救驾成功
- 第二十回 赛小伙单用引魂幡 飞跎子二进簸箕阵
- 第二十一回 拉破网情急撞金钟 划双翅计穷行屁遁
- 第二十二回 石个个战骚子马 秋瓠子破孩儿兵
- 第二十三回 佛眼神仙救石个个儿 悬天上帝会脱空祖师
- 第二十四回 富家郎暗助广东财 飞跎子三进簸箕阵
- 第二十五回 倒叉气佛眼神仙助力 想发财刁里古怪被擒
- 第二十六回 悬天上帝显神通 脱空祖师施法力
- 第二十七回 耽山翻海空门妙 揭地掀天道教宗
- 第二十八回 都抗囊菩萨硬解围 快活似神仙软和事
- 第二十九回 阮一张说两国和好 秦与礼请三教归宗
- 第三十回 尽盘将军出馋劳示 饮啜山人献哺啜诗
- 第三十一回 封诸官赐尊三教 款各国宴待群臣
- 第三十二回 位重跎王名留后代 尊称元宝荣耀当时
邹必显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门
《门》是夏目漱石所写“前期爱情三部曲”中的最后一部。《门》的故事情节是在《后来的事》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宗助和阿米的婚姻续写了代助与三千代的爱情。《门》是爱情悲剧的终结,男主人公野中宗助和朋友的女友阿米相爱结合,招致社会唾弃。他们隐居在不见阳光的房子里,一方面品尝着真诚相契的甜蜜,一方面体味着负疚于人的苦涩,陷入一种进退维谷的窘境而不能自拔。这是一部自由真挚的爱情不为社会所容的人性悲剧,也是知识分子追求个人幸福又无法摆脱道德规范羁绊的心灵写照。
琉球说略
域外地理著作。佚名撰。清姚文栋译。一卷。有《云南初勘缅界记》已著录。是书首序,概述琉球位置、四至、岛数。次记北部诸岛,含大岛、加计留麻、喜界、德岛、永良部岛、舆论岛等周回及物产;又记中部二十余岛,以那霸港首里王城记载较详。末记南部官古、右垣诸岛。约四千余字。记事简括,条理清晰。对研究琉球诸岛的历史、地理、经济等有参考价值。有《小方壶斋舆地丛钞》本。
辨定祭礼通俗谱
五卷。清毛奇龄(1623-1713)撰。毛奇龄,又名甡,字大可、齐于,号初晴,学者称为西河先生,浙江萧山人。兼工书画,与毛先舒、毛际可齐名,为“文中三豪、浙中三毛”之一。本是明朝诸生,明末遁隐,康熙间以诸生荐举博学鸿词科,授翰林院检讨,任《明史》纂修官,后以病请归,不复出。毛奇龄品目严峻,喜驳辩以求胜,一时士流多忌之。博览群书,精通经史,善诗文,工音律。平生着述宏富,除《辨定祭礼通俗谱》外,还有《仲氏易》、《推易始末》、《河图洛书原舛编》、《太极图说遗议》、《春秋毛诗传》、《春秋属辞比事记》、《乐本解说》、《古今通韵》、《易韵》、《经问》、《四书改错》、《中庸说》、《大学证问》、《周礼问》、《诗传诗说驳议》、《诗札》、《毛诗百官记》、《舜典补亡》、《西河合集》等。《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载其书目有四十余种,后人编为《西河全集》。《辨定祭礼通俗谱》是研究《祭礼》之书,取古礼而酌以清制,所论“祭礼”务必融入人情,以通俗为准则,但不免有违古义。然其对“祭礼”大致斟酌变通,凡古礼之必不可行,将俗礼之误托于古者,剖析考证亦往往明晰准确,为研究“祭礼”各成一家。可为后人研究“祭礼”之参考。版本有清同治十年(1871)《四礼从宜》刊本、《西河合集》本、《西河全集》本。
春秋集传辨疑
《春秋》学著作。唐陆淳撰。十卷。此书与其《春秋集传纂例》可视为“姊妹篇”。《纂例》一书,纂集啖助、赵匡批评三传之言,总举大意而已。此书乃缕列三传之文,于每句之后,系以啖、赵之言,逐句驳诘之。所述赵说为多,啖说次之,间亦有淳之按断。柳宗元作其《墓志铭》、《唐书·艺文志》、吴莱所作的序,都称此书七卷、或七篇。今本十卷,不知何人所分。书中述啖助、赵匡攻驳三传之言,举其传文之失,一句一字诘辨,故曰《辨疑》。前有《凡例》一篇,十七条,论删节经文、传文的准则。
金刚经疏记会编
金刚经疏记会编,十卷,清行策会编,全文出于科会,今单载序科图说。
俱舍论法宗原
简称《法宗原》。佛教著述。唐普光撰。一卷。依《俱舍论》,为初学者略示一切有部之诸法,即色法、心法、心所有法、心所相应行法、无为法等;其后略释诸法体相,并略以百门分别七十五法。见载于日本《卐字续藏》。